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5/5/26 8:54:00 來源:海南日報 閱讀數:
【導語·中國畜禽網】海南定安縣畜牧產業異軍突起,據統計,2014年,定安全年出欄生豬52.8萬頭、同比增長8.32%,牛2.72萬頭、同比增長4.56%,羊4.27萬只、同比增長7.86%,禽類1167.4萬只,同比增長11.08%,畜牧業年產值逾17億元。
短短幾年間,畜牧產業在定安異軍突起:肉鵝、肉牛、蛋鴨產量連奪全省第一;肉鴨、肉雞、蛋雞飼養量位列全省前四;定安鵝、定安黑豬、定安鴨蛋等農產品品牌日益響亮。2014年,定安縣畜牧業年產值逾17億元。
一個面積僅1189平方公里的小縣,多個畜牧品牌為何能在全省叫得響?連日來,記者在定安畜牧產業鏈各環節采訪了解到,不將產業發展依附于個別龍頭企業,不盲目追求大規模集中養殖,而是深度挖掘本地畜牧種質資源,推進適度規模養殖,讓農民在全產業鏈各環節都參與發展,在夯實產業基礎上促進農民增收,成為定安畜牧業異軍突起的關鍵所在。
因地制宜 適度規模養殖
“黑豬要開放式散養,在自家檳榔林下多跑跑,品質自然好,這是集中大規模養殖無法比擬的。”龍門鎮養豬專業戶陳明進告訴記者,定安縣專門制定了適合農家的《定安黑豬飼養管理技術規程》,還幫助自己在豬舍旁建起了沼氣池,豬糞發酵處理成為天然農家肥,省下不少肥料錢。陳明進利用自家林下場所養殖黑豬年出欄400頭,年利潤可達10萬元。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定安全年出欄生豬52.8萬頭、同比增長8.32%,牛2.72萬頭、同比增長4.56%,羊4.27萬只、同比增長7.86%,禽類1167.4萬只,同比增長11.08%。
“定安沒有將發展產業規模寄托于大型養殖企業。雞鴨鵝豬牛羊,全是老百姓適度規模養殖,用‘小車’推出來的。”定安縣委書記陳軍表示。
在定安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畜牧獸醫局局長莫靡看來,定安多林地、水塘,有利于農民利用自家土地,發展適度規模的畜牧養殖。憑借良好的生態環境和開放的飼養方式,不僅保證了黑豬產品的品質,相比于大規模集中養殖,適度規模養殖更節約了土地、欄舍、人工等成本,可以讓廣大農戶都參與進來。與此同時,近年來因大規模養殖頻繁引發的養殖糞便廢水環保問題,也從源頭得以規避。
夯實基礎 保護優質種源
“定安黑豬是被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目前我省*的地方黑豬群體。”莫靡告訴記者,和定安豬一樣,定安鵝2010年也被國家列入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定安鵝飼養業連年以兩位數增長,2014年定安鵝出欄260多萬只,產值3億多元。
“養殖規模上去了,就要抓上游。原種保護是特色產業經濟發展的基礎,種苗好不好,決定了農戶能不能養好。”莫靡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定安千方百計整合各種項目資金,著力抓好定安豬、定安鵝優質特色原種資源保護。
在政府引導和扶持下,定安雷鳴鎮恒雄養殖專業合作社,承擔起定安豬原種保護和擴繁的任務。在這個以菠蘿蜜種植為主體的合作社里,長期保存600頭能繁母豬和200多頭后備母豬。這些定安本地母豬,都是由合作社挨家挨戶從當地乃至附近鄉鎮的農戶家中精挑細選收購來的。
目前,定安縣已扶持建設定安豬原種保護區6個,優質原種擴繁場3個,原種自繁小區19家,原種養殖大戶80家;定安鵝原種繁殖場2家,原種養殖戶126戶。同時,支持和鼓勵廣大養殖農戶選育自繁優質原種定安豬和定安鵝,使定安豬、定安鵝原種在省內外大部分地方優秀種質品種日益減少的情況下仍然快速增長,存欄量分別達4.3萬頭和0.7萬套以上規模,為定安黑豬、定安鵝特色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開拓市場 延伸產業鏈條
“現在在廣州、深圳的沃爾瑪超市,也能買到來自定安的黑豬肉了。”莫靡向記者介紹。作為海南特色農業品牌,優質、生態、安全的定安黑豬,如何邁向更廣闊高端的市場,被定安縣委、縣政府視為一項重要課題。
為此,定安縣委書記陳軍帶隊前往廣東,經過深入走訪洽談,最終與經營肉類食品養殖、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綜合型與跨區域型發展企業——深圳聯眾食品有限公司簽訂合作意向,最終讓定安黑豬成功打入廣州、深圳、東莞,進入沃爾瑪等高端商超體系。
讓農戶不斷提高收入,除了打開農產品的市場,產業鏈條的延伸同樣重要。如今,隨著定安富硒雞產業日益擴大,產業鏈也逐步延長,僅在養殖環節,一些農戶便自發開發出“富硒雞育肥”新業務,不僅進一步穩定養殖戶的收益,也滿足了市場對更高品質雞產品的需求。
在東線高速黃竹出口附近,三發養雞專業合作社的6排雞舍掩映在檳榔林里。目前,合作社已吸納周邊3個行政村共40多戶農戶,提供種苗、飼料等給農民放養110天后,由合作社收購進行育肥。合作社不僅降低了農戶飼養的成本,還為農戶解決了銷售難題。
“全縣畜牧業連續保持二位數快速增長,年總產值突破17億多元,占全縣農業總產值38.7%,遠遠高于全省平均值,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定安縣委副書記、縣長符立東表示,定安還將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強品牌建設,促進全縣農業的跨越式發展,農民收入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