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5/7/30 9:19:00 來源:中國養殖網 閱讀數:
近年以來,國家越發重視畜牧行業,政策越來越完善,養鵝的養殖戶逐漸增加,養鵝的問題也隨之越來越多,那么北方養鵝北方養鵝怎么養?有哪些注意事項?到底賺不賺錢?下面我們就為廣大養殖戶解析下。
孵化前的準備
孵蛋的巢可以用竹片或稻草編成,直徑約45厘米,也可以用柳條筐或籃子代替,但高度要適宜,便于孵化與操作。巢內的墊草要干凈柔軟,底部成鍋形,每巢可孵蛋10~12個。通常應在晚上將孵蛋母鵝放入孵化巢內,這樣有利于母鵝安靜孵化。
按種蛋選擇的要求,剔除不合格蛋。
孵化期要觀察、確定就巢母鵝,入孵后的2~3天,要注意觀察母鵝孵蛋的表現。凡站立不安、經常進出或啄打其它就巢母鵝的,必須及時剔除,換進那些抱窩性強的母鵝。
為了提高孵化率及出雛整齊率,必須人工輔助翻蛋。通常每天定時翻蛋2~3次。翻蛋時,將巢中心的蛋放到巢的四周,把四周的蛋轉移到中心。
在翻蛋的同時,整理巢內的墊草,凡是被糞便污染的墊草必須及時更換。如發現蛋殼破裂,但蛋殼膜未破,可用薄紙粘貼后繼續孵化;如蛋殼膜已破,應剔除。
按照看胚施溫技術要求的時間和方法進行定期照蛋,一般照蛋2~3次。通過照蛋,及時剔除無精蛋、死胚蛋等。照蛋后要及時并巢,多余的母鵝可以入孵新蛋或催醒讓其產蛋。
孵化到28天的時候,要注意雛鵝的啄殼和出雛,及時將已出殼的雛鵝移出,以免被母鵝踩死。如果雛鵝啄殼較久而未能出殼,可進行人工助產,即將鵝蛋大頭的蛋殼撬開,把雛鵝頭輕輕拉至殼外,讓其在空氣中直接呼吸,鵝體仍留在蛋殼內。待頭部的絨毛干后,雛鵝便能自己掙扎出殼,或將其拉出殼外。助產時如有出血現象,應立即停止,等待一段時間再處理。出雛完畢后,應及時打掃、清除和消毒孵化巢。
就巢鵝的管理
孵化室內應保持安靜,避免任何騷擾,防止鼠、獸危害,定時讓母鵝采食、飲水和運動。一般的措施是:隔日在上午定時離巢1次,先在運動場上采食精料,然后趕到水中吃青飼料,嬉水,沐浴,再趕回運動場休息,理毛,待母鵝羽毛干透后,放回巢內。也可在舍內喂料、給水、休息、活動,免得鵝體沾水帶泥;母鵝由離巢到回巢的時間根據氣溫和胚齡進行適當調節。氣溫高、胚齡大可長些,反之就要短些,一般在1小時左右。為避免母鵝營養消耗過多,影響體質和產蛋,大批孵化時可以采用母鵝輪流孵化的方法,孵化到15~20天左右,換母鵝繼續孵化,原來孵化的母鵝可催醒產蛋。也可以利用孵化后期的自溫作用,把鵝蛋集中移到攤床或出雛筐內,進行自溫孵化出雛,讓母鵝提早產蛋。
人工孵化法
①機器孵化法人工孵化是人為創造鵝胚胎發育需要的條件(即孵化條件),把受精蛋孵化成鵝雛的過程。人工孵化的方法有多種,按能源供應來分,可以分為炭孵法、煤孵法、燈孵法、電孵法、自溫孵化法等;按孵化用具的形態和功能,可以分為桶孵法、缸孵法、炕孵法、攤床孵化法、溫室孵化法、機器孵化法等;按蛋的排列及容量,可以分為平面孵化和立體孵化。北方實用的孵化方法,隨著鵝飼養集約化程度的提高,其孵化方法多采用機器孵化法,在輔以節約能源的攤床孵化法,采用機器孵化是養鵝發展的方向。
機器孵化的主要特點是電力供溫,儀表測溫,自動控溫,機械翻蛋與通風。通常整個孵化過程在孵化器內完成。也有的在孵化器內孵到二照,以后移到攤床上靠自溫孵化,稱之為機攤結合孵化法。機器孵化批量大,易消毒,好操作,節省勞力,破損率低,孵化率高。機攤結合,還節省能源。這是一種現代的人工孵化方法。
機器孵化
一要選擇孵化器。按外形分,孵化器有箱式、柜式、廳式。按控制程度分,有機械式、自動式、手動式。按箱體結構分,有木結構式、鐵木結構式、金屬結構式。按孵化量分,3000只以下的為小型孵化器,10000只以上的為大型孵化器,介于兩者之間的為中型孵化器。現在國內外孵化器的發展趨勢是:箱體由整體式向拼裝式發展,便于拆裝運輸;箱體結構由木結構向金屬結構發展,不易變形翹裂;蛋架由架式向車式發展,操作方便;控制系統由機械式向自動式發展,控制精度高;孵化量由小、中型向大型發展,能提高勞動生產率。單位和個人可根據生產能力、經濟條件、技術水平,選購相應的孵化器。
無論哪一種孵化器,基本結構是由箱體、熱源、溫度調節系統、濕度裝置、蛋架或蛋車、翻蛋裝置、勻熱電扇和出雛器組成。值得注意的是,孵鵝蛋時要用專門的蛋盤,因為孵化器的蛋盤通常是為雞蛋設計的,鵝蛋較大放不下。孵化鵝蛋時要求翻蛋有較大的角度,選購孵化器時也應注意。總的說,選擇孵化器的原則是實用,簡單,操作方便。
二要校驗孵化器,主要指標是:
受精蛋孵化率≥85%,健雛率>90%。
安全性良好,不得漏電,絕緣電阻不小于1兆歐,外露運動部件應加防護罩,并涂有特殊顏色的涂料。
孵化有效區域*溫度偏差≤0.813℃。
孵化有效區域的溫度穩定性≤0.4℃。在*溫度偏差測試的基礎上,用3次*平均溫度減3次最小平均溫度,即得溫度的穩定性。
孵化器內二氧化碳含量≤0.3%。
三是孵化器的檢驗,在出廠時完成。孵化廠對其檢驗多用于使用較久的孵化器。
室內溫度宜在22℃左右(20~24℃),相對濕度在55%~60%,光照強度5~7勒/平方米,二氧化碳含量不大于0.1%,每立方米含塵量在10毫克以下。要有專門的通氣孔和風機。孵化室在使用前要先清掃、消毒,通常與孵化器的消毒同時進行。
為避免在孵化中發生機械、電氣、儀表等故障,使用前要全面檢查孵化器,包括電熱、風扇、電動機、密閉性能、控制調節系統和溫度計等,均要檢查。無論是新孵化器還是用過的孵化器,都應檢查。
檢查完畢后,即可接通電源,進行試運轉。首次使用前的試運轉時間不少于1小時,以后每次使用前的試運轉時間不少于半小時。試運轉時,先觀察風扇轉向是否正確,然后傾聽有無機械雜音,再檢查控溫系統工作是否正常。孵化器控溫的靈敏度應達到±0.2℃,好的可以達到±0.1℃。
雛鵝日糧的調制,應根據鵝的品種、日齡、當地飼料來源等條件綜合考慮。飼養雛鵝宜遵循“少給勤添,定時定量”的原則。從雛鵝開食后的第2天起便可正式飼喂,宜用1份雛鵝用破碎顆粒料加2份切成絲狀的青飼料混合飼喂。飼喂方法宜采用“先飲后喂”,這樣做能防止雛鵝暴飲。飲水須用溫開水,禁用冷開水,防止雛鵝受冷刺激引起腹瀉。飲水后緊接著喂料。飼喂時,應視鵝群數量的大小,分批進行,一般以10~20只為一批。喂料時,應認真做到“少給勤添”,并應注意觀察鵝群的采食狀況,不斷地將采食能力強和采食能力差的鵝分開,分別進行飼養,這樣做可避免產生僵鵝,使群體整齊。每次的喂料時間不宜長,以半小時為宜。每次喂料要控制其采食量,禁忌喂飽,一般喂至7~8成飽即可。這樣有利于雛鵝消化,增進食欲。絕對禁止時饑時飽,導致消化不良,影響其生長發育。喂料時要注意清潔衛生,每當喂好一批鵝后,應將被污染的飼料掃凈,盤子用4%的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干凈。而后再喂下一批鵝雛。
3日齡后的雛鵝,應加喂砂礫,用料盤盛砂自由采食,切不可將砂礫摻在日糧中飼喂。
4~10日齡,此時雛鵝體內殘余的蛋黃已被全部吸收完畢,鵝身比出殼時稍小,羽毛緊貼,俗稱“收身”。這時小鵝的消化能力和食欲增強,可逐漸增加飼喂次數。4天以后每天可喂6次,6天可喂8次,每隔2~3小時喂1次。在飼料中,谷實類應占30%~40%,切碎的青菜占60%~70%。如喂混合料(按飼養標準配合的日糧),青料占70%~80%,混合料占20%~30%。
10~20日齡,飼料以青料(青菜)為主。精料可以由碎米等過渡到糠麩或熟土豆塊,并加適量開口谷(煮至剛露出來粒的谷),或適量豆餅以補充蛋白質的需要。此時,雛鵝可以放牧,采食青草,飼喂次數可以減少,每晝夜可以喂5~6次(其中晚上喂2次)。如喂混合料,青料可占80%~90%,混合料占10%~20%。
21~28日齡,雛鵝養至此階段,體重增大,體質增強,放牧時間可以逐漸延長,由于雛鵝能在放牧地上采食大量青草,喂飼次數可以減少到每晝夜5次(其中21時喂1次)此時的日糧可逐漸加入一些經過浸泡8~12小時的生玉米、高粱、熟土豆、地瓜等。4周左右可以改喂干料(但要給予充足的飲水)配合放牧,覓食小麥,可以節約糧食。如喂混合料,青料占90%~92%,混合料占8%~10%。
北方養鵝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適當補料
當年選留的種鵝正處在生長發育和長毛換羽的重要時期。養殖業必須要加強飼養管理,不宜過早粗飼。應根據鵝群的具體膘情進行適當補料,一般以每日玉米面50~100克為宜。
二、適當粗飼
種鵝在100日齡左右,羽毛完全長齊后轉入粗飼。粗飼可以抑制種鵝的性成熟,不使母鵝過早產蛋。同時,還可以防止母鵝過肥,降低母鵝開產后的產蛋率。所以,種鵝100日齡后,如果膘情尚好,就應該轉入粗飼。
三、適當舍飼
從11月中下旬開始,種鵝轉入全舍飼。養殖業舍飼期要以粗飼料為主,每日3次,定時不定量。飼料主要是谷糠、麥麩皮、黃豆葉粉、豆莢粉、甜菜葉粉、玉米秸粉、葵花盤粉、樹葉粉及玉米面、稗籽、雜草籽等,混合后用水泡軟飼喂。有條件的最好飼喂微貯飼料。2月份后天氣逐漸轉暖,日照漸長,此時開始加料,給熟食和夜食。
四、保溫防寒
鵝舍要寬敞明亮,濕度適宜,注意保溫,做到通風溫暖,以避免鵝體能量過大的消耗和飼料浪費,保證后備中鵝健康正常的生長發育。舍內墊草要勤更換,要保證飲水和補給沙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