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5/8/24 8:46:00 來源:農視網綜合 閱讀數:
“豬周期”其實是一種由價格漲跌形成的經濟現象,說白了就是周期性的豬肉價格變化的現象。比如說我們現在豬肉價格漲了,很多的養殖戶就會大量的開始養豬,自然母豬的存欄量也就會大漲。市場上的生豬供應一多,市場上本沒有那么多需求,肉價自然就會跌。于是這個養豬戶又面臨虧本,會大量的淘汰母豬,這樣一來市場上,生豬的供應也就減少,緊接著慢慢的肉價又會再度上漲,就陷入這樣一個循環。以往,在我國一個豬周期的周期大概是在三四年,可是如今這個周期正在變短,兩年變短到一年。
農副產品價格暴漲暴跌,總讓農民陷入無盡的酸痛中,漲不見收益,跌卻賠錢不少。市場或供不應求,或蕭條冷落,成為了經常暴發的“周期病”,使得許許多多勢單力薄的種養農戶損失慘重。市場這個無情魔咒陰晴不定,對于大部分精力只用于田間生產的普通農戶來說,實在難以把握。而農民在屢次怨天尤人之后,也應該積極地從農產品的“周期律”中吸取一些經驗和教訓,以免再次遭受打擊。
以豬周期而言,據農業部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的平均價格持續上漲,接近每公斤24元,比今年3月初上漲三成。這已經是豬肉價格連續四個月上漲。于是,很多人笑言,“豬周期”又回來了。一些豬肉養殖戶表示,只要欄里有豬,就感覺很幸福。不少養殖戶也在積極補欄。
那么,豬肉價格還會不會繼續上漲?生豬養殖是該補欄還是靜觀?“豬周期”會不會再一次來臨?
“周期律”的產生,*的誘因就是農民的生產思路狹隘,“去年啥漲今年種啥”、“別人養啥我養啥”,盲目跟從,往往造成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生產的人多了,供過于求,價格也就提不上來。不止中國農民是這樣,隔著一個太平洋,美國農民也不遑多讓。2014年,美國養豬史上最賺錢的一年帶來了什么?答案很簡單,擴群!根據美國農業部12月1日的生豬報告,12月1日的美國種豬群比去年同比增長了4%。2015年計劃的新母豬場將使種豬群再創新高。所有的信號都表明了生豬數量的增長,而歷史每次都會證明豬周期的正確。利潤驅動了豬頭數的增長。生豬頭數增加導致了經濟損失,進而帶來了減欄,這又會帶來利潤。這就是養豬生產者的生命循環。每次周期下行時,我們最后都會看到生產者數量減少和行業洗牌。
如果進一步探索“豬周期”出現的深層愿意,我們會發現,養豬,是緩解農村勞動力過剩壓力的閥門。如果農村存在大量剩余勞動力,將會以擴大豬肉等農產品供給的方式,充分使用勞動力資源,參與市場分工,增加自身收入;供給增加導致豬肉價格回落。反之,如果農民工大量進城務工,從豬肉供給端迅速轉為需求端,供給減少、需求增加,推動豬肉價格上漲。因此,豬周期變化,不僅是農產品供給出現波動的的體現,同時也是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相對盈缺、農民工在城鄉之間往返就業的觀察指標。
然而當前,我國農村在外務工人數出現同比增長,農村剩余勞動力下降,這意味著小規模經濟刺激即可能導致農產品市場供需快速逆轉。此外,近年來豬肉消費步入低速增長階段,且在全社會倡導節儉風氣的影響下,餐飲行業受影響較大,豬肉的大宗采購量有所下降,隨著收入提高以及對健康意識的增強,居民的消費結構也在發生變化,豬肉的潛在消費出現下降。更本質的邏輯在于,如果沒有實體經濟的明顯企穩回升,即沒有需求端的配合,豬周期的沖擊必將大打折扣。7月的經濟增速跌幅加深,短期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很大。中期來看,經濟新常態下,改革未完成、新的增長點未找到、傳統經濟的結構性頑疾未消化完之前,總需求的恢復都是較為困難的事情。總結起來,在當前勞動力供給減少、政策刺激效果遞減的背景下,經濟呈現“短周期、小波幅”的特點,豬肉等農產品價格是經濟周期變化的重要觀察指標。
根據生豬存欄和豬周期本身的特征推斷,豬周期確實已經開啟,但威力較此以往弱化。新的一輪豬價上漲將持續到2016年二季度前后。今年第二季度的豬市可以說是給2015年開了一個好頭。第三季度處在高溫籠罩之下,影響豬價的便是高溫天氣帶來的肉類消費清淡的結果。夏季豬生長速度慢,疾病多發,生產管理很容易出問題,7-9月份養豬戶壓欄的情緒也將趨于理性,適時出欄的局面較多。這個時期的豬價主要看需求和供應這兩大方面的博弈。
對廣大中小養豬戶來說,夏秋之季,首要做好的是豬舍的通風降溫工作,注意調整養殖密度,防治高熱以及藍耳病等可能發生的傳染性疾病,冷靜對待漲跌和震蕩調整,出該出欄的豬,理性壓欄,時刻做好回籠資金的準備,戒驕戒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