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5/11/24 8:48:00 來源:重慶日報 閱讀數:
近日,在重慶南川區慶元鄉飛龍村,筆者見到馮文書時,這個帶著靦腆笑容的村主任,剛剛才到該村二社給村民送雞苗回來。
自從2014年3月,他成立慶元鄉第一個固方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以來,已經帶動飛龍村90%以上的村民養殖南川土雞,年出欄土雞2萬余只,戶均增收達到2500元左右。
為何他們不養雞?
2013年前,慶元鄉飛龍村,這個距離南川城區72公里的偏僻小山村,700余戶村民過著年人均收入1000余元的窮日子。“能外出打工的都走了,留在家的只是些老弱病殘,守著自家的兩分薄田過日子。”該村書記孫成祿說。
飛龍村村民有養殖土雞的習慣,家家戶戶都在自家的房前屋后養了幾只土雞,但村民從來沒有拿出去賣過,主要是過年過節殺來自家吃。
同村村民、外出打工直到2012年底才返鄉的馮文書卻有不同想法:“我們這里是中國地理標志南川土雞的原產地,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價格節節攀升,已經達到20元左右一斤,但村民卻沒有多少養殖積極性,這是為什么呢?”
一番走訪后,馮文書找到了答案:防疫工作不過關,影響了雞的存活率。原來,該村雖然家家戶戶都養殖有南川土雞,卻從來都是任其自生自滅,既沒有做防疫工作,如果土雞出現生病的狀況,也不會對其進行治療,所以土雞的存活率只有40%左右。
消除疫病養雞忙
2013年春節剛過,馮文書就在飛龍村一個廢棄的小學校里,租了100平方米地,建了自己的雞舍。他在村里挨家挨戶收了600余個土雞蛋,在雞舍里進行機器孵化。
在這期間,馮文書通過自己學習、向區畜牧局相關人員請教等方式,掌握了南川雞的防疫及疾病預防治療知識。
20余天后,第一批小雞苗出殼了,有500只左右,在它們剛出殼4天后,馮文書就給它們的眼睛和鼻子滴上了防止新城疫的疫苗。14天后,馮文書通過飲水的方式,給雞苗喂食了法氏囊疫苗。25天后,又通過飲水的方式,給雞苗補充了新城疫和支氣管炎的聯合疫苗。35天左右時,馮文書通過打針的方式,給雞苗注射了預防禽流感的疫苗。60天后,他又給雞苗注射了防止禽流感和新城疫的混合苗。90天時,再給它們注射了防止禽流感的疫苗。
然后,馮文書以每只8元的價格,把這些雞苗賣給了村民。該村一社今年60歲的張大勇買了20只馮文書的雞苗,喂了3個月后,他發現這些雞苗沒有像以前喂的雞苗一樣,很容易患上傳染病死亡,存活率基本上達到了95%。而其他村民也有同感。
很快,在馮文書這里購買雞苗的村民多了起來,除了賣雞苗,馮文書還教村民如何給雞簡單治病。
2014年1月,馮文書被村民選為飛龍村村主任。當年3月,他在村里成立了固方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
現在飛龍村已有1/3的村民養殖土雞超過100只。二社的周秀芳和老伴都已經65歲了,做莊稼有點費力,但在家養殖100余只土雞卻比較輕松。“防疫和生病都是合作社在管,買回來每天撒點包谷給它們吃就是了,一年出欄兩次可以收入6000塊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