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5/11/26 8:55:00 來源:南方農村報 閱讀數:
畜禽養殖污染已成為我國農業污染首要來源。據資料,我國年出欄生豬約7億頭,產生糞污20億噸。奶牛產業糞污12億噸,目前90%以上的廢棄物面臨處理困難的問題,不少豬場也因此面臨拆遷壓力,如福建省閩江流域因豬場水質排放嚴重不達標,去年以來已拆遷5萬個豬場,削減生豬存欄463萬頭。
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表示,現在規?;B殖的速度比較快,500頭以上的豬場,可以達到40%左右。規模化養殖如果處置不當,或者配套設施跟不上,甚至可能會產生環境事件,因此農業部提出75%以上的規?;B殖場要配套建設廢棄物貯存處理利用設施。在多方壓力下,完善廢棄物處理體系已是養殖業的剛性需求。
環保配套設施有待完善
廣東省近年來生豬出欄量徘徊在3600-3800萬頭,肉禽出欄量占我國總出欄量的10%左右,減排壓力巨大。華南農業大學家畜生態研究室吳銀寶介紹,在廣東省受理的畜禽養殖污染投訴中,涉及養豬場的占82.35%,而中小規模豬場按投訴類別,涉及廢水污染的投訴占87.50%,涉及廢氣污染的投訴占 62.50%,涉及固體廢棄物污染的投訴占37.50%。
多數養殖企業已在自行探索污水減排措施,不斷更新污水處理設施。但吳銀寶指出,在養殖業行業,從事廢棄物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還是很缺乏,“為什么曝氣時會出現很多泡沫?如何處理?有的人說打氣效果很好啊,但是打氣泡沫會出來,其實原因是前期的厭氧發酵使污水中的C/N過低,在后來的微生物處理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遇到這情況,有的人居然說加淀粉。”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和環境學院教授李季認為,估計全國養殖場糞污處理要投資5000億-7000億元,這些錢完全依靠企業自身很難,建議建立養殖場糞污處理投入資金保障制度。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選擇合理的處理模式,降低環保成本也是當務之急。
資金問題卡住達標排放
目前養殖場廢棄物處理方式主要以種養結合為主,在有機肥生產方面,家禽業的普及程度明顯高于生豬。
30%以上的養殖場采用了種養結合,這也是最經濟的方式。一些100頭母豬以下的豬場并未建設沼氣池,而是直接還田;即便建,投資也少有超過5萬元。據廣東省農業環保與農村能源總站高級工程師陳家歡介紹,糞污全部還田利用,可不設排污口。該模式適合出欄5頭豬配1畝地。
循環利用模式能夠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據四會齊振生豬養殖場老板江澤明介紹說,如果用鍋爐跟散熱器來供暖的話,初步核算造價是100元/m2,最終數據是 1m3的池解決1m2的供暖能源,那么理論上2000立方的沼氣池可以解決2000平方的豬舍供暖,對于一個300頭母豬場而言,可以節省10萬元/年。陳家歡認為該模式甚至可達到10頭豬匹配1畝地。
而對于更大規模的豬場,并且土地有限的,多采用達標排放模式,據資料,處理成本多超過20元/頭豬。據《農財寶典》記者此前調研,500頭母豬以上的萬頭豬場普遍環保成本超過100萬元。并且部分地區已在提高畜禽污染物排放標準,未來成本將進一步提升。
目前集中處理方式應用較少,適合在鎮域范圍內,達到一定飼養規模(10公里范圍達到5萬頭豬)的養殖密集區。2015年福建龍巖試點“養治分離”基地處理模式,當地一位養殖戶算了一筆賬:規模養豬場要達標排放,設備投入至少在50萬元以上,普通養豬戶很難負擔。“‘養治分離’后,農戶只是花了萬把塊安裝好管道,將污水排放到基地的儲液池即可,每頭豬交納35元。據悉,該模式在2014年就已得到福建省政府辦公廳下文支持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