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5/12/25 8:43:00 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閱讀數: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有個教授叫劉太宇,是國內知名的養牛專家,也許是“劉”“牛”讀音相近吧,大家干脆就把劉教授稱為“牛”教授了。“牛”教授確實牛,盡管他是教授,但早就“不在黑板上養牛”了,更多的時候他把課堂搬到了養牛場。2013年,他和他的養牛團隊承擔了“畜禽生產過程信息化關鍵技術集成和應用”的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一不留心,迎頭撞上了“互聯網+”,本就很牛的“牛”教授開始在互聯網上管牛事了,真牛!
他打開手機說:看看牛吧
“牛怕熱不怕冷,像今天這樣零度左右的溫度,牛是挺舒服的了!”劉太宇口中的今天是12月21日,冬至前一天。他打開自己的手機說:“看看牛吧?”
濮陽在河南省的東北部,距離牧業經濟學院劉太宇的辦公室200多公里。他的手機稍微緩沖了一下,濮陽豫康乳業的奶牛便顯示在劉太宇的手機屏幕上:“現在是下午3點多點,你看,這些奶牛應該是剛剛擠過奶,現在都在南大棚的運動場上鍛煉身體呢!”幾頭花花奶牛在手機屏幕上顯得很小,不過仔細看還有搖尾巴的。
“畜禽生產過程信息化關鍵技術集成和應用”落地在劉教授這里,通俗的名字是智慧奶牛綜合數據平臺。劉太宇說,河南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一直是養牛第一省,最多時候全省存欄牛為1300萬頭,可以說是多如牛毛;和牛的數量相比,專業的養牛技術員則鳳毛麟角了。要想讓奶農能夠精準養牛,沒有貼身的技術服務是不行的。
“現在有了這個數據平臺,很多養牛方面的問題,足不出戶我就能幫助他們解決了。”劉太宇說。
這就是奶牛精準養殖
劉太宇團隊打造的智慧奶牛綜合數據平臺上,現在有14萬頭奶牛的數據信息,覆蓋了全省160個奶牛場。
劉太宇說,數據庫里的每一頭奶牛都有一個自己的名字,這就是*的數據編碼,這個編碼除了顯示在數據庫里,還有相對應的電子芯片掛在牛的耳朵上,業內叫“電子耳標”。譬如41GXXX091101號下午2點30分進入了擠奶大廳,擠奶大廳門口的監控掃描耳標后就迅速把數據上傳到了數據庫;擠奶結束,假如產了30斤奶吧,這個數據又即時上傳了。
“為奶牛企業更深層次的服務體現在采樣檢測上。”劉太宇說,從奶牛場獲取的奶樣,送到河南省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中心,中心設備會自動讀取條形碼信息,自動識別奶樣來源場的牛只,并對奶樣進行水分、乳脂肪、乳蛋白、體細胞等10項指標進行測定,并獲得數據上傳,形成了一頭奶牛的體檢報告,從這個報告劉教授來判定牛奶是否合格、牛奶成分是否正常、牛的營養狀況以及健康狀況是否良好。
“譬如一份樣品奶中體細胞數超過了每毫升50萬,就能判定這頭牛得了隱性乳房炎,盡管沒有紅、腫、熱、痛、機能障礙,已經需要立即預防了。這個時候,我就會立即把我的意見發到相關奶牛場技術人員的手機上,讓他們篩查原因,立即預防、治療。”劉太宇說,這就是奶牛精準養殖。
奶牛場出售鮮奶都是論噸的,一旦某項指標不合格被判定為不合格產品,整噸的奶都要倒掉,這種基于大數據庫的精準養殖和精準管理,能徹底避免“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劉太宇說:“我們已經給一些奶牛佩戴計步器了,以便實時查看牛的走路情況,就像現在人們流行的計步器,當突然發現奶牛連續兩天都要多走幾公里的時候,我們就會告訴技術人員,這頭牛可能發情了,經過仔細檢查確診后,就可以適時配種了。”
每年智慧奶牛綜合數據平臺可以給160家奶牛養殖場出具5000多份奶牛體檢報告,不管是增收還是節支,河南省奶牛性能測定中心張震博士認為:效益“不可估量”。
奶牛加上肉牛,現在河南的牛存欄量為918萬頭,在數量上是全國最多的省份,“牛”教授劉太宇依托互聯網管河南的“牛”事,河南牛注定會一直“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