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6/2/16 8:52:00 來源:人民網 閱讀數:
除夕一早, 薊縣 于橋水庫南岸官溝山下,18歲的潘明陽完成了放雞這一每天早晨必需的工作。這些雞已經養成習慣,不論春夏秋冬,都是每天天一亮就上山,天擦黑再回來,在山上冬天吃草子落果,夏秋吃蟲子螞蚱,快樂得很。
潘明陽養了3000多只雞,他喜歡每天早晨打開雞舍,看著它們撒歡兒上山的樣子。晚上送貨回來,即使再晚,他也要到雞場巡視一圈,心里才踏實。現在,潘明陽的養殖場只有兩名員工,他的父母。關于未來,他的愿望很宏大——建起養殖集團,支持很多人就業。
別看只有18歲,潘明陽創業卻已經兩年了。兩年前,中專畢業的潘明陽回鄉創業。120平方米的雞舍承接不了這個男孩的夢想。不久后,他利用家中的拆遷款建起了260平方米的第二雞場。2015年11月底,他又借款60萬,建起360平方米的第三養殖場。為了還款,他每天不停地往返于市區、濱海新區和薊縣之間,就算是一只雞兩斤雞蛋的業務,他也要送貨上門,為的是盡快建立起自己的客戶群。為了省錢,他只吃一碗面,一枚雞蛋也舍不得吃。
目前,潘明陽主要依靠傳統營銷模式。他知道,這種純粹散養的柴雞產品主要客戶是中年以上的市民群體,因為“就是小時候的味道”。但是他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他的柴雞和柴雞蛋就會為更多的人所接受。“我計劃今年登陸電商平臺,建立自己的網店。”潘明陽還計劃在市區建自己的連鎖店,隨時配送,“我的新年愿望就是讓更多人吃上綠色柴雞和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