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6/4/7 8:49:00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閱讀數:
賴大成一直低垂著頭,只在記者提問時,才將頭抬起來,說完話又埋了下去。一年多來,賴大成的精神一直處於焦慮狀態,整夜整夜的失眠,不僅體重下降了20斤,剛剛40歲頭發就白了很多。
2014年,賴大成與趙茂生合伙創辦肉牛養殖場。為此,他抵押了住房,耗盡了全部家當,還在朋友那里借了高利貸。如今,他卻不知道何時才能收回成本、還清債務,不再受家人的埋怨和朋友的白眼。
這個位于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劉營鎮的安寧飛馬專業合作社肉牛養殖場,是當地業界公認的基礎設施規模*、配套最完整,最具標準化和現代化的肉牛養殖場,正面臨對市場的恐懼和對未來的迷茫。
養殖戶:怕是熬不過這個春天
3月下旬,記者來到三臺縣劉營鎮梁坪村。鋼架主體、挑空重檐、棗紅色樹脂琉璃瓦頂,在竹木掩映的山灣里,幾排依山勢而建的建筑看上去十分氣派。
這就是賴大成與趙茂生的肉牛養殖場。養殖場占地近30畝,除了漂亮氣派的圈舍,地磅、消毒間、糞便干濕處理器、飼料粉碎機、防疫檢驗室、辦公室、工人宿舍等基本設施一應俱全。
養殖場總共只有4個人,2位老板和2位工人。老板趙茂生年約50歲。從打開鐵門讓記者進去那一刻起,他就一直陰沉著臉。
4排圈舍,3排空著。一間空置的圈舍旁,工人正曬著太陽聊著天,另一間圈舍里養著幾只雞。只有一間圈舍養著幾十頭牛,偶爾傳出單調的哞哞聲。
“我們怕是熬不過這個春天哦。”趙茂生猛吸了一口煙,長長地噴出兩股煙霧。
趙茂生告訴記者,這個養殖場總投資近300萬元。當初,專門挑選2014年11月16日趕牛入場,希望將來一切順利。但是現在經營快一年半了,倒虧近40萬元。
趙茂生說,之所以投資這個行業,是看到2008年以來牛肉價格不斷上漲,好多朋友都賺了錢。沒想到,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走私肉、外國進口肉大量進入中國,加上國內經濟下行,而自家養殖場前期投入過大,后續資金缺乏,慢慢陷入了困境。受場地設備限制,轉型幾乎不可能。想要轉讓,沒人愿意接手。
羅德勇,三臺縣花園鎮人,祖傳5代以販牛為業,擁有國家相關部門頒發的《農產品經紀人資格證》,販牛養牛已有15年。
談及肉牛養殖,羅德勇說,通常所講的專業肉牛養殖戶,指的是20頭以上規模,以購買擰≠進行育肥的個體或企業,家庭散養或以繁育為主者不在其列。
羅德勇以趙茂生的養殖場為例給記者算了筆賬:2014年11月購買擰≠時,每頭大約為5500元,喂到出欄至少要16個月,平均每個月飼養成本為350元,目前每頭牛出欄價格約為9000元,病死率一般為8%。因此,按目前行情,育肥一頭牛要虧損1500元以上。
羅德勇稱,目前四川肉牛養殖戶80%以上都虧損。就這一數據,記者向四川省農業廳畜牧處副處長付建勇求證。付建勇表示,目前四川對生豬有較為準確的市場監控,對於肉牛暫時還沒有。但他認為,繁育帶飼養要好些,單純靠買小牛進行育肥,一旦行情下滑,養殖戶日子肯定不好過。
記者又分別向內江資中縣、樂山市中區、綿陽江油市、眉山東坡區、達州宣漢縣、德陽廣漢市、南充閬中市和南部縣等地的部分肉牛養殖戶了解情況,得到的答復也是“日子難過”。
“下一步怎麼辦?”記者問趙茂生。
“還能怎麼辦?牛每天要吃飼料,每月開支3萬多。現在既沒有后續資金,又沒有貸款,就只有將一些牛賤賣了維持運轉。如果實在熬不過下去,就只有……”趙茂生喃喃自語,一臉茫然。
消費市場:需求和價格一直很“牛”
肉牛飼養步履維艱,是因為牛肉市場不景氣嗎?
在成都市青羊區家園南街的益民菜市內,市民張婆婆正在買牛肉。張婆婆說,她孫子、老伴都喜歡吃牛肉,“以前買得還要多點,現在價格太貴,30多元一斤了,就少買點。以前兩三天吃一次,現在差不多一周才吃一回。不吃孫娃子要鬧。”
在光華村一家西餐廳內,一份普通牛排的價格為108元﹔在羊西線一家餐館內,一份特色果香烤牛肉的價格高達142元;在晉陽路一家路邊面館內,一碗3兩的牛肉面價格為15元,比同等分量的肥腸面貴3元。
2014年6月20日,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財政廳、省農業廳聯合印發了《四川省牛羊肉生產發展規劃(2014-2020年)》。該規劃顯示,四川牛肉需求2000年為26.99萬噸,2006年為28.33萬噸,2013年為31.1萬噸,預計2020年將達41.47萬噸;四川牛肉需求年均增長率2011年至2015年為3.7%,預計2015年至2020將達4.3%;受養殖成本上升、母畜養殖效益偏低等因素影響,肉牛存欄持續減少,產量增長減緩,個別年份略有下降,供求關系趨緊,局部地區出現供不應求。
該規劃還顯示,2010年,我國人均牛肉消費量為4.87公斤,比2005年增長了12%,年均增長2.3%;牛肉價格從2008年的每千克33元漲至2013年的每千克60元,上漲了81.8%。
不管是市民還是市場,都反應出四川的牛肉需求和價格多年來一直很“牛”的行情。
付建勇告訴記者,近十年來,牛羊肉價格一直在緩慢上漲,現在仍維持著2014年以來的高位價格。2015年雖有小幅回落,但不足以改變牛羊肉價格長期向好的基本事實。預計今后一段時期,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消費需求增長和生產成本上升,牛羊肉價格仍將持續上漲。
位於雙流縣白家鎮的成都市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據稱是西南地區*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四川*的牛肉批發市場,主要做一級批發,兼做零售。這里的牛肉分割區占地1200平米,有45戶商家、60個攤位。每天凌晨1點開始,各地來的大貨車就會在這里進進出出,二級批發商批發牛肉后,再拉回去批發給經銷商。凌晨4點前,批發基本結束,然后就是零售。
近日,該市場牛肉分割區內,三三兩兩的市民正在買肉。記者逛至B區28號攤位前,問攤主張女士今天生意咋樣。她說才賣出4頭,“這是淡季,旺季起碼8頭了”。
該市場肉類經營部副經理王林告訴記者,這里的牛肉批發至少輻射整個大成都地區。現在是牛肉銷售淡季,每天銷售額約為30噸,旺季可達60噸。肉價根據不同部位而有較大差別,貴的每斤37元,便宜的每斤27元,剩余邊角料則更便宜。2014年,該市場售出牛肉9197噸,銷售額46375萬元﹔2015年為8938噸,銷售額44072萬元。
王林說:“結合國內經濟形勢來看,牛肉市場表現算是非常優秀的,可見人們對牛肉的需求還是十分穩定。”
上升需求VS慘淡經營問題出在哪兒?
一邊是牛肉市場穩定并且不斷上升的需求,一邊卻是肉牛飼養的慘淡經營,問題出在哪兒?
“以前養牛是為了耕田拉磨,后來是為了產奶,再后來才是吃肉。肉牛養殖在我國還是一個相對年輕的行業。對這個行業,不僅國家缺乏較為完整的監管措施,在一定區域內也缺乏必要的行業監測體系。”羅德勇表示,由於肉牛飼養周期長,加之信息不對稱,購買擰≠時根本不知道出欄的時候會有多少肉牛進入市場,一旦出欄頭數偏多,能賣到什麼價位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這就是肉牛養殖最無奈的地方。市場上同時出欄的牛多了,你不賣人家要賣,屠宰場到哪兒都能買到牛,為啥非要買你的?而牛養到該出欄的時候,就達到了它的*體重,之后隨便怎麼喂、喂多久都不會再長了。”羅德勇說,“牛是‘張口貨’(行話,指的是隨時都要吃飼料的牲畜),不僅吃得多,還要吃玉米粉、麥麩等精料,否則不僅不長肉還要掉膘。每天的飼養成本大約為30元,喂一天就虧一天,該出欄的時候你說賣不賣?”
造成肉牛養殖戶目前困境的原因,付建勇認為主要有7個方面:一是母牛繁殖周期長,一頭母牛一年半才能生一頭小牛,因此擰≠價格較高﹔二是規模化現代化程度低,單位飼養成本高,省際國際競爭力不足﹔三是飼料成本太高,各地秸稈沒有充分利用起來﹔四是衛生防疫欠佳,病死率高﹔五是前期包括用地、圈舍建設、道路水電、糞便排放、無害化處理等方面投入較多,資金壓力大﹔六是流動資金不足,缺乏信貸支撐﹔七是行業監測體系不健全,對市場缺乏預判。
此外,四川省畜牧總站畜牧技術推廣科科長李強認為,近幾年境外牛肉和走私牛肉的大量進入,也對本地肉牛養殖造成沖擊。
秸稈飼料化程度低“秸稈換肉奶”推廣難
記者采訪得知,除了購買擰≠,肉牛養殖*的成本支出便是飼料。
據了解,大部分農作物的秸稈如玉米稈、稻草、紅薯藤等是牛羊喜歡的食物,也利於牛羊壯體長膘。四川正是這些農作物的主產區,《四川省畜牧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就提出了“以草換肉”和“秸稈換肉奶”工程。
那麼,四川的秸稈飼料化情況如何呢?
“現在肉牛飼養主要還是靠酒糟和玉米粉,偶爾買點青貯飼料。”在德陽廣漢市小漢鎮一家肉牛養殖場,負責人劉明權說:“秸稈固然很好,但莊稼不成片,收集運輸都很困難。收割季節,正是農忙的時候,現在農村勞動力本來就缺乏,農民自己都忙不過來,你出每噸120元的價格都沒人愿意給你送秸稈來。如果價格再開高點,養殖戶又承受不了。”
對牛羊養殖戶而言,秸稈是個寶,可對環保部門來說,秸稈卻是個負擔。四川省環保廳大氣環境管理處處長趙樂晨告訴記者,為了秸稈禁燒,四川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成都為例,每年收割季節,該市各級政府都安排有專人24小時值班,秸稈禁燒工作做得好不好,將直接和目標考核掛鉤。
四川每年在秸稈禁燒上投入究竟有多大?
省發改委環資處陳敬一稱,秸稈禁燒的投入大致分為兩塊:一塊是在秸稈綜合利用方面的投入,一塊是工作經費。綜合利用是地方財政在投入,各地數據不一樣。至於工作經費,省發改委尚沒有這方面的統計。
省環保廳大氣環境管理處副處長葉揚也表示,他們沒有關於秸稈禁燒投入的確切數字。但他向記者提供了一個數據——2013年,廣漢市(縣級市)在秸稈綜合利用方面的投入達2500萬元。
省農業廳飼料處副處長李宗明說,四川每年產生可飼料化秸稈達3000多萬噸,但只有25%用於了飼料。《四川省畜牧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秸稈換肉奶”工程至今沒有立項。多年來,四川一直依托國家秸稈養畜項目推動秸稈飼料化利用,盡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與全省的牛羊發展仍不相適應。
三臺縣農業局局長陳文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三臺是個農業大縣,年產秸稈達120萬噸,其中絕大部分都可作為飼料,但飼化率卻很低。因三臺是淺丘地區,田地分散錯落,秸稈收集運輸成本很高,養殖戶開不起價,農民就不愿意收集。而該縣每年在秸稈禁燒方面的投入卻很大。如果政府能加大對秸稈飼化的補貼,農民樂意把秸稈變成錢,自然就不會燒了。
如何走出困境?官員:政府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國家發改委2013年9月24日印發的《全國牛羊肉生產發展規劃(2013-2020年)》,將四川列為重點支持的肉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的西部8省區之一。《四川省牛羊肉生產發展規劃(2014-2020年)》也明確要將四川建成國家優質商品牛羊肉生產基地,規劃到2020年四川牛羊肉省內自給自足率達97.85%。然而,由於歷史原因和資源稟賦的差異,四川的肉牛養殖行業一開始就處於市場競爭的弱勢一方,如果僅靠市場配置資源,靠市場調節供需平衡,很難實現這一目標。
省農業廳畜牧處副處長付建勇告訴記者,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利潤低是肉牛養殖的共性。在西方發達國家,如美國、歐盟,對本國的畜牧業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其中,歐盟畜產品生產者的收入中,40%以上都來自政府扶持。
在扶持肉牛養殖方面,付建勇認為政府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首先,要加大對基礎母牛擴繁增量的補貼力度,解決擰≠不足這一生產瓶頸。
其次,要加大對肉牛養殖的現代化、規模化補貼力度,在用地、圈舍建設、道路水電、糞便及無害化處理等方面進行補貼,鼓勵養殖戶擴大規模,改良品種,提高省際國際競爭力。
再次,大力推廣種養循環,不能一味夸大畜牧養殖的污染而控制畜牧業發展。種植和養殖是一對兄弟,關鍵看怎麼利用和引導。
最后,要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牛每天都要吃飼料,資金斷鏈對養殖戶來說是致命的。養殖戶*的資產就是圈舍和活體牛,目前這兩者都未被銀行列入可抵押資產系列。建議探索養殖業融資模式,解決養殖戶的資金困難。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就四川肉牛養殖困境,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農業廳廳長任永昌表示,省農業廳正和相關部門共同研究養殖行業的降本增效措施。建議農業、財政等部門認真研究我國目前養殖業面臨的問題,適當調整規模化養殖補貼政策。
羅德勇則認為,政府還應牽頭健全行業組織,形成完整的市場監管體系,對牛肉供求、價格、銷量等市場信息進行監測預警,引導各地和企業搞好產銷銜接,避免養殖戶盲目生產。同時,大力打擊牛肉走私,并加大在衛生防疫方面的投入,降低病死率。
省農業廳飼料處副處長李宗明針對“秸稈換肉奶”工程提出3個建議:建議省發改委給予立項并納入“十三五”規劃﹔建議省財政廳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於省級“秸稈換肉奶”工程示范縣建設,力爭到2020年實現全省牛羊大縣“秸稈換肉奶”工程全覆蓋﹔建議制定秸稈飼化的政策措施,在秸稈收貯、加工、運輸等方面給予支持。
位於三臺縣劉營鎮的綿陽市隆豪農業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秸稈青貯的企業。老板吳勇告訴記者,每年收割季節,公司就會以100元至150元/噸的價格收購秸稈,進行粉碎、窖貯、包裝,再賣給養殖戶。因嫌價格便宜,農戶都不太愿意送秸稈來,而企業利潤也非常薄,每噸掙不到100元。
“每年收割季節,為了秸稈禁燒,政府花了不少錢。如果能把那些錢補貼一點給農民,秸稈能賣個好價錢,他們怎麼舍得燒嘛。這樣,農民得了實惠,我們降低了成本,養殖戶也減輕了負擔。秸稈變成飼料,養肥了牛,牛糞再還田,田里再長莊稼,就形成了一個封閉的生態環,多好啊!”吳勇說完,看著記者,眼中滿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