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6/4/14 8:48:00 來源:新華網 閱讀數:
近幾個月來,豬肉價格的不斷攀升引起了各方關注。據商務部監測,3月28日-4月3日,全國36個大中城市豬肉平均批發價格為每公斤25.34元,比前一周上漲0.4%,創下2011年10月末以來新高。
一方面,消費者感嘆生活成本增加了不少;另一方面,豬價的動蕩也讓生豬養殖行業的全面升級轉型愈加迫在眉睫。
多原因共推豬價創新高
梳理近15年來豬肉價格的變化,基本是按照3年至4年一個周期運行。從波峰來看,分別出現在2001、2004、2008、2011年和今年,這種波動周期又被稱為“豬周期”。
我國居民飲食肉類結構中有64%是豬肉。據農業部新聞發言人葉貞琴介紹,全國有近4000萬養豬戶,養殖業對農民收入有重要影響。價高傷民,價賤傷農,“豬周期”波動越大,對消費者及養殖戶的傷害也越大。
而此輪豬價上漲,創下了五年來的最高點。北京新發地市場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31日,白條豬批發平均價是12.35元/斤,比月初上漲9.49%,比去年同期上漲59.77%。“豬周期”的波動程度有不斷加深的趨勢。
中投顧問農林牧漁業研究員宋杰凝認為,生豬價格此輪暴漲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一是由于上一輪豬周期期間,生豬價格持續低迷,養殖規模大大縮減,導致當前市場供給減少;二是各地提高了環保門檻,許多養殖戶未能達到標準;三是寬松的貨幣政策刺激了生豬價格上漲。
另外,有業內人士表示,今年春節前后的多場寒潮雨雪天氣,使仔豬的病死率有所增加,更降低了市場供給量。
養殖戶:心有余悸,“豬周期”加大行業風險
面對豬肉價格的持續上漲,近日,商務部、農業部發言人均表示,今年生豬價格的高位運行還將維持一段時間,但暴漲的可能性不大。同時,業內人士建議養殖戶理性補欄,不要盲目擴大產能,也要適時出欄,不要壓欄惜售。
在此輪豬肉價格大漲之前,曾經經歷了兩年左右的持續低價期。許多生豬養殖戶虧損嚴重,甚至退出行業。據農業部數據,2015年,全國約有500萬養殖戶退出,其中主要是中小規模散養戶。
而對于堅持下來的養殖戶來說,對于持續的市場不景氣仍然感到心有余悸。福建省三明市的養殖戶張清旺表示,自己從事生豬養殖已經六七年了,存欄量最高的時候有三百多頭,現在只剩一百多頭,村鎮里的其他養殖戶目前也是無豬可賣的狀況。
張清旺介紹,當初豬價最低的時候,一頭豬大概要虧損五、六百元,現在價格上來了,一頭豬的利潤可以達到九百元左右,但是仍補不回前期的虧損。
來自遼寧省大連市的養殖戶康寧則表示,雖然現在一些養殖戶補欄熱情很高,但由于能繁母豬的存欄量在前期大幅下降,以至于仔豬數量不足。現在仔豬的價格已經被炒到700元左右,很多人都覺得風險太大,不敢輕易補欄。
康寧坦言,村里絕大部分養殖戶都是存欄量維持在百余頭左右的散戶。這幾年經營情況并不理想。但是由于技術、人力等方面的限制,要想做大也并不現實,只能盡量維持現狀,并希望下一輪價格下跌不要跌的太多。
上下游企業齊發力,規模化運作平抑價格
生豬養殖作為中國最古老的行業之一,一直以來都是以家庭式散戶養殖為主。近年來,一些有著雄厚資金及技術實力的公司開始進入生豬養殖行業,并在全產業鏈布局與規模化養殖模式上進行了許多有益探索。
雙匯母公司萬洲國際是著名的生豬養殖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企業,旗下也擁有大型養殖場,去年生豬出欄約1908萬頭。盡管如此,豬肉價格的上漲令依然令雙匯倍感成本壓力。目前進口豬肉的價格僅為國內豬肉的一半,價格優勢十分明顯。據雙匯發展總裁游牧介紹,雙匯集團2015年豬肉進口量比2014年提升了80%,增幅較大,為消費者提供了質優價廉的產品。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以雙匯集團為代表的一批大型肉食企業,按照國家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戰略部署,在北美、南美、澳新等地收購了一些養殖場、屠宰加工廠,開始對全球資源進行整合。這不僅有利于緩解國內的資源環境壓力,減少碳排放和污染,增加質優價廉的肉食供應,調節市場供求,而且有利于優化全球肉類產業布局,促進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促進肉類的生產和貿易。
此外,2016年2月,著名飼料公司新希望六和發出公告,擬投資88億元,通過3到5年時間,以“公司+家庭農場”等方式發展1000萬頭生豬,通過“技術托管和技術服務”形式覆蓋2000萬頭生豬。消息一時間也引起了業內不少的關注。
新希望六和養豬事業部總裁吉崇星介紹,公司的技術優勢以及全產業鏈的布局,可以有效的控制生豬養殖的成本以及生產指標。在生豬價格走低的時候,新希望六和仍可以保證農戶至少每頭豬150元的利潤,幫助農戶降低風險。
市場倒逼行業升級轉型
中國豬產業的長足發展是改革開放的重要成果。資料顯示,自1979年實施對外開放以來,中國只用了10年時間,就躍居全球肉類產量首位,并一直保持至今。但同時,由于市場調節作用的滯后,也使得“豬周期”現象循環不止。
宋杰凝表示,擺脫“豬周期”的關鍵在于及時、準確、有效地傳導市場信息,這方面可以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農業領域中的應用實現。
綜觀當前形勢,國內消費者需求不斷提升的同時,隨著市場的逐漸開放,生豬養殖也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如何在價格不斷波動的同時,推動行業進行更快更好的轉型升級,成為業內人士不斷思考的問題。
農業部新聞發言人葉貞琴表示,目前養豬業轉型升級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從客觀來講,目前養殖業發展水平總體還不高,生豬養殖戶年平均出欄規模比較小。小規模大群體的生產格局特別容易出現“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情況,擔心價格大漲大跌,保障均衡供給難度很大。
宋杰凝認為,盡管存在諸多制約因素,規模化養殖仍是生豬養殖未來發展方向之一。其中“公司+農戶”的模式也被業內人士認為是比較符合中國國情的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中國肉類協會副會長陳偉表示,生豬養殖業的發展要放到產業鏈的視角下考慮。平衡飼料加工企業、生豬養殖企業、屠宰加工企業、進口肉經營企業等各方的利益訴求,促進相互的溝通與理解,才能保證各行業的穩定發展。
此外,陳偉還提到了金融工具的應用,例如加快生豬期貨市場的推出等,也是抵抗風險的有效手段。
每一次的價格波動,都是全面的產業升級前的陣痛,此輪波動也不會是最后一次。價格的波動也將進一步促使各方合力,共同推動生豬養殖業呈現螺旋上升的趨勢,給消費者帶來價格合理穩定,質量優良的豬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