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6/6/29 13:48:00 來源:吉安晨報 閱讀數:
1000多平方米的養豬場,120多頭母豬,每年3000多頭生豬出欄,還有70多畝的果園……在萬安縣韶口鄉田西村,43歲的楊唐文算是個名人。大家都說,一個殘疾人能把豬場打理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實在難能可貴。
身患殘疾 飽受歧視
楊唐文3歲時因患小兒麻痹癥致右腳殘疾。雖然家境貧寒,但到了上學年齡,父母還是把他送去了學校,希望他也可以和其他正常人一樣,讀完小學、中學、高中,再考大學,畢業后找一份安穩的工作。
在那個時候,一個身體殘疾的孩子,在上學期間,經常會遭到同學們的歧視和嘲諷。楊唐文經常看到一些同學在背后指指點點,更有甚者直接諷刺“你這個死拐子”。楊唐文無法忍受這種侮辱,初二沒有讀完就輟學了。
由于家里貧窮,輟學后的他就想方設法幫家人減輕負擔,賣冰棒、挖黃鱔、抓泥鰍,然后換回一些糧油和食鹽。
意志堅定 艱苦創業
在生活的道路上,楊唐文雖然走得很艱辛,但卻從來沒有失去對未來的信心。他始終相信,自己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樣通過勤勞的雙手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
楊唐文最初的一份工作是幫豬販子介紹生意,介紹一頭豬得到2元錢的報酬。幾年下來,他學會了殺豬,于是開始當屠夫,這一干就是10余年。2007年,當地不少生豬因患藍耳病死去,大大小小的養豬場損失慘重。2008年,就在大多數人沒信心再養豬時,楊唐文卻開啟養豬之路。
“身患殘疾怎么養豬?何況又沒有養豬技術。”楊唐文的想法遭到了妻子的反對。“我這半輩子都在和豬打交道,豬的習性我多少還是懂點。對我來說,養豬比干其他事更靠譜些。”楊唐文認準了生豬養殖這條路。不久,他將所有的積蓄都拿了出來,和妻子一起在自家山場建起了幾間簡易豬圈。
由于以前沒養過豬,楊唐文一切從零開始。為學習養豬經驗,他買來書籍,開始自學,并跟著豬場聘請的技術人員一起呆在豬舍里觀察豬的生長情況。通過虛心學習,逐漸掌握了飼料搭配、疾病預防等養豬技術專業知識。此外,楊唐文還積極參加縣鄉組織的培訓,邀請專家到他的養殖場來傳授技術。很快,楊唐文就學會了給豬配藥、打針,從一個養豬門外漢變成了養豬能手。一年365天,楊唐文和妻子吃在養豬場,住在養豬場,沒有節假日,過年也沒休息。
楊唐文付出的艱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剛起步那兩年,由于市場行情不太好,加上養豬又沒經驗,連續兩年的虧損讓他一點底氣也沒有,他有好幾次半夜醒來和妻子抱頭痛哭。
養豬致富 提供崗位
經過幾年的發展,楊唐文的養豬場房達到19棟,懷孕欄、保育欄、存精室、采精房……養豬場房達到標準化建設。同時,每個豬圈都有自動化取食、取水設備。如今,他年出欄生豬3000頭。同時,還承包了70余畝荒山種植南豐蜜橘、井岡蜜柚等果樹。豬場和果園的年銷售額達500余萬元。
筆者注意到,養豬場打掃得十分干凈,聞不到臭味。楊唐文介紹說,豬場的豬糞全部進行了沼氣化處理,所產生的沼氣,還供附近幾家村民作燃料。
“養豬場解決了當地10余位殘疾人就業。”楊唐文告訴筆者,今年46歲的劉延峰,由于身患殘疾,不能干重活,家庭十分困難。去年,得知劉延峰的情況后,楊唐文就請他到養殖場來幫忙,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每天給他80元的工資。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生豬價格開始反彈,下一步,我將再擴建幾個養豬場,把規模搞大一些。在自己增收的同時,也給更多的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回報社會。”楊唐文滿懷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