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6/11/4 10:1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閱讀數:
“如果沒有標準化,現在我們養羊就要賠錢。”劉景堂是地道的農民,養殖育肥羊是他家現在主要的收入來源。像他一樣沾了“標準化”光的人,在內蒙古自治區科右前旗至少有2.6萬。
近年來,大起大落的羊肉價格牽動著所有從業者的心,在內蒙古科右前旗更是如此。
公開材料顯示,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前旗雖是一個半農半牧地區,這里肉羊存欄量已超過內蒙古錫林郭勒、呼倫貝爾等地的牧業大旗,突破447萬只,居內蒙古第一位。
劉景堂所說的標準化指的是貫穿于肉羊養殖全產業鏈過程的標準化生產手段。為了實現生態環境的改善和適應傳統畜牧業向現代化畜牧業轉變的要求,科右前旗自2008年以來一直在實施“標準化肉羊養殖”工程,現已形成由技術、工作、管理及環境標準為主的“標準化框架體系”。據了解,當地按照標準化要求在禁牧區新建的棚舍數量已超3000處,每處80平方米。經粗略統計,約有20余萬只羊按照標準化手段進行飼養。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標準化棚舍規范的不僅是硬件環境,還有生產意識。據了解,當地按照“統一飼養、統一管理、統一服務、統一加工”模式,建立健全從飼料種植、生產,品種改良、繁育,疫病防治,肉羊屠宰、加工,銷售等環環相扣、結構合理的標準體系和檢測體系。
“標準化工作對當地產業改變最多的是提升了產品品質。”李鳳新是當地質監局主任科員,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標準化養殖戶的增收效果很明顯,也帶動周邊人們參與進來,進而又能為標準化養殖戶帶來經濟效益。
本月,當地于2008年起建設的肉羊養殖標準化示范區項目也通過考核驗收,成為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成為標準化示范區的科右前旗還形成了一套“企業+基地+專業合作社+標準+農戶”的建設模式。
“2014年價格非常好,掙錢非常多。但隨后價格持續走低,利潤也降下來了。但是我們通過標準化養殖把規模擴大了,靠著羊出欄量的增多來保證總體效益。”劉景堂就是標準化的受益者,2011年開始飼養育肥羊的他,是在羊肉價格逐年下跌之后愈發感受到標準化的好。他告訴記者,正是有了標準化、規模化的生產手段,現在的他不僅養羊沒有賠錢,反而還帶動了周邊村民一起養羊。
劉景堂也于2013年成立了俊偉肉羊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他所在永進村的約200戶農戶養殖育肥羊。記者在采訪時看到,劉景堂的棚圈中還同時育肥周邊農戶的羊。“有些農戶養的羊達不到屠宰要求。所以我就先把這些羊收購進來,育肥達到要求后再統一出欄。”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也了解到,與牧區的傳統放牧養羊相比,禁牧區育肥羊的出欄時間更為靈活,也更具有話語權。“如果這幾天價格不好,我就可以先不出欄,再養幾天。”當地農牧局副局長謝春林告訴記者,這樣的生產模式就像一個蓄水池,一定意義上也可以穩定羊價。“但也不能一味的養著不賣,該出手時就出手。多養一天又不長膘,搭飼料搭人工,就不賺錢了。”
劉景堂告訴記者,標準化舍飼不僅能夠提升肉羊價格的抗風險能力,更能提高肉羊的抗災能力。他告訴記者,最直觀的改變就是羊居住的環境從冬冷夏熱的簡易大棚變成了冬天可以封閉、夏天可以通風降溫的標準化棚圈。“這樣的棚圈冬暖夏涼,羊住著也舒服。不僅如此,我們在飼料上也有一套標準,我們會通過調整飼料搭配來實現每只羊在不同階段都能最好生長。”
李鳳新也同時表示,標準化的工作不僅需要百姓的配合,還需要各政府職能部門的通力推進。當地為此也特別成立工作組,質監局負責協調各部門,通過標準化手段來規范肉羊養殖過程中的各種行為,保證產品鏈不出問題。“我們還會組織協調監督抽查。在科右前旗,每一戶養殖戶出欄前的建議情況都會有記錄。”
據了解,未來科右前旗將在對原有試點監管的同時,鼓勵更多的養殖戶參照原有試點生產管理模式進行標準化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