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1/18 14:03:00 來源:江西省畜牧獸醫局 閱讀數:
畜牧業持續穩定增長,為全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江西是全國畜牧業大省,近年來,全省畜牧業繼續保持穩定增長,保障了畜產品的有效供給。2016 年全省肉類總產355 萬噸,禽蛋產量63 萬噸,奶產量11 萬噸。江西也是畜產品調出大省。年外銷生豬1400 萬頭、家禽5000 萬羽、禽蛋及其制品10 余萬噸、肉牛肉羊40 多萬頭,供滬、供港生豬居全國第一、第二位。
畜牧業持續穩定增長,帶動了相關產業快速發展。2016 年,全省生豬屠宰加工能力達3000 萬頭、家禽屠宰加工能力達1.2 億羽、禽蛋加工能力達30 萬噸、肉牛加工能力達10 萬頭、鮮奶加工能力達30 萬噸,畜產品加工產值突破800 億元。工業飼料產量達988 萬噸,產值達350 億元,獸藥工業產值超25億元,均居全國第10位。
畜牧業持續穩定增長,促進了農民增收和社會就業。有近20 萬農民在畜禽規模養殖及相關產業取得務工和投資性收入,全省超過100 萬農民兼業從事畜禽養殖獲得穩定收益。另外,有近20 萬城鎮居民從事飼料、獸藥、畜產品加工及相關服務行業。
隨著畜禽規模化生產經營的快速發展,在保障畜產品供給、增加農民收入、繁榮地方經濟的同時,帶來了畜禽規模養殖污染、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情、病死豬流入市場等畜產品安全和環境保護問題,成為社會持續關注的熱點。直面挑戰,我省農業部門按照生態文明試驗區和現代農業強省建設要求,以“高效、生態、循環、安全、健康”為目標,以畜禽規模養殖場標準化示范改造、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動物疫病防控五大措施為抓手,全面推進畜牧業綠色發展。
加強畜禽規模養殖場示范改造
我省現有畜禽規模養殖場戶2.4 萬余個,畜禽規模養殖比重達65%以上,其中生豬規模養殖比重達68%。各級農業部門以資源節約、產出高效、保護環境為目標,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管理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的“五化”要求,推進標準化示范創建,以點帶面,大力開展規模養殖場標準化示范與改造。
畜禽養殖場標準化改造以設施化、無害化、資源化利用為重點加強養殖場硬件建設,以制度化、規范化為重點推進軟件建設。引導規模養殖場戶選用高產優質高效畜禽良種,科學合理選址與布局,制定實施科學規范的飼養生產管理規程,規范建立養殖檔案,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合理選擇糞污處理工藝,實現標準化生產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截至目前,我省共落實畜禽規模養殖場標準化建設項目資金1.4 億元。2016 年,全省新增部省市三級標準化示范場87 家,其中部級示范場19家,總數達到631 家。在示范創建帶動下,全省超過三分之二的養殖場戶開展了標準化改造。
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
我省農業部門聯合環保、發改、財政等部門,頒布了畜禽養殖管理辦法和養殖污染治理工作實施意見,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和考核辦法,各地強化畜禽養殖“三區”(禁養區、限養區、可養區)劃定,并根據“三區”規劃,穩步推進禁養區拆遷、關停、轉產等工作。共拆遷養豬場戶1.3 萬戶,減少生豬飼養量180多萬頭。對于養豬大縣,全面推廣新干等地整縣推進的新做法,采取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綜合施策,建立健全政府考核、“三區”落實、綜合治理、部門聯動、督查問責等工作機制。對于規模養殖場,因場施策,指導應用微生物濾床、高床益生菌、生物發酵床、污水曝氧循環利用、種養結合等有效的糞污治理新模式。對于不具備糞污自行處理能力的養殖場戶,重點推廣第三方統一收集、集中處理的糞污處理模式。各地積極開展現場指導、集中培訓和規模示范。目前,全省建立畜禽清潔生產示范點100 個,建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全程社會化服務整縣推進試點縣2個。各地積極參與“清河行動”和“環保贛江行”等活動,高度重視中央環境保護督查反饋問題整改督辦工作,制定了整改時限、整改目標、整改措施。經過多方努力,我省畜禽規模養殖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76%的生豬規模養殖場配套建設了糞污處理設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70%,年減排COD140萬噸。
加強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
畜禽糞污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將畜禽糞污經無害化處理后還田,既解決畜禽養殖糞污集中排放造成的污染,又解決農田過量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結、地力下降等問題。全省各地通過種養結合、生物能源利用、有機肥生產、循環農業等模式,積極探索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途徑。
——種養結合模式。遵循生態學的原則,根據畜禽糞污排放量和作物生長需要,將畜禽養殖場產生的廢水和糞便無害化處理后施用于農田、果園、菜園和花卉苗木種植園,實現種養平衡。因地制宜,在全省推廣“豬-沼-菜”、“豬-沼-果”和“豬-沼-油茶”等養殖模式。
——生物清潔能源模式。將畜禽養殖廢水經固液分離后,進行厭氧發酵(沼氣池)處理,使70%以上有機質得到降解,厭氧發酵后的沼液經沉淀后再好氧處理使出水達到排放標準。同時,對厭氧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沼氣,用于養殖場生產和生活用能、農村居民生活用能或上網發電。
——有機肥利用模式。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及豐富的氮、磷、鉀等營養物質,通過好氧堆肥和微生物發酵,加工成高效商品有機肥,解決畜禽養殖密集地區區域性過剩和季節性用肥的矛盾。目前全省發展有機肥生產經營企業100余家。
—— 區域性循環農業模式。通過減量化養殖與區域化集中處理,經沼氣厭氧發酵技術和相關裝備設施處理,將沼渣制成固態有機肥,沼液分離成高濃度液態肥,沼氣用于可燃能源和發電。通過區域化生產經營,形成一定區域內的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新模式。新余市羅坊沼氣站采用全封閉的吸污車將各家養豬場的糞污運送至沼氣站,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產生的沼氣供應羅坊鎮6000 戶居民生活用氣,多余的沼氣用于發電并網,而產生的沼液沼渣制作成商品有機肥,推動生態農業種植,通過銷售沼氣和有機肥來保證沼氣站的正常運行,項目年處理養殖糞污、秸稈等各類農業廢棄物20 萬噸,年發電1200 萬度,生產各類有機肥15 萬噸,年均投資效益可達800萬元。
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我省農業部門高度重視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強力推動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建立,不斷加強飼料、獸藥、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強化動物檢疫和畜禽屠宰監管,有力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
強化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通過政策引導、技術示范、督促指導等措施,推進病死畜禽無害化集中處理體系項目建設。實施病死豬無害化集中處理體系建設項目38 個,建成14 個,已建成項目日處理能力達105 噸。落實省級財政補助3400 萬元,爭取市縣財政對鄉鎮暫存點建設補助1000 多萬元,帶動社會資本投入3.32億元。在全省范圍全面推行育肥豬保險,建立了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與生豬保險理賠相結合的聯動機制,從源頭杜絕病死豬非法處置。2016年,全省共承保育肥豬1034.9 萬頭。進一步健全官方獸醫巡查制度,加強對養殖場、屠宰場等生產經營場所的巡查監管,監督生產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及時按照相關規定做好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加強與公安、食藥等部門密切配合,開展專項整治,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收購加工銷售病死畜禽等違法犯罪行為。
強化動物檢疫監管。以信息化可追溯體系為抓手,全面推進動物檢疫電子出證工作,實現跨省調運畜禽檢疫全覆蓋。全省檢疫申報電子出證點達到1089 個。加強二維碼耳標管理,提升追溯能力和水平。
強化畜禽屠宰監管。強化制度完善、清理整頓、執法監管,提升畜禽屠宰監管能力。依法取締不合格屠宰場點151 個。聯合省公安廳,開展打擊整治生豬屠宰突出問題“掃雷行動”,堅持問題導向,以小型屠宰場點、屠宰環節病害豬無害化處理和生豬“代宰”行為為重點,嚴厲打擊無證屠宰、屠宰病死豬、注水或注入其他違禁物質等違法行為。全省共開展屠宰執法6470件,其中聯合執法1538 次,搗毀私屠濫宰窩點206個。
強化養殖投入品監管。規范養殖投入品的生產和使用,加大執法力度和抽檢頻次。2016年,全省飼料產品質量監測合格率98%,違禁添加物監測合格率達100%,獸藥質量抽檢合格率94%,獸藥殘留檢測合格率100%。
加強動物疫病防控
強化強制免疫、疫病監測、疫病凈化、應急管理等措施,全省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不斷增強。
抓好強制免疫。按照“政府組織領導、生產者為責任主體、獸醫部門監督”的原則,采取“規模養殖場戶自主程序化免疫,散養畜禽集中免疫、整村推進”的做法,扎實推進春秋季防疫集中行動。2016 年,全省畜禽群體免疫密度保持100%,總體免疫抗體合格率86%,較2015年提高了6 個百分點,實現了國家和省級確定的防控目標。積極探索強制免疫補貼政策改革,推行“先打后補”直補方式。
抓好疫病監測。依托全省18 個省級動物疫情測報(流行病學調查)點和10 個*動物疫情測報站,認真實施全省動物疫病監測計劃,加強動物流行病學業調查,及時掌握動物疫病免疫狀況、病原分布、流行規律和疫情動態。
抓好疫病凈化。采取“病原檢測—淘汰陽性動物—監測陰性健康群—維持疫病凈化狀態”技術模式,建立企業自主凈化為主、凈化監督監測為輔的凈化方式,大力推進全省動物疫病凈化工作,全省共完成抽檢種豬樣品數1.91萬份、奶牛樣品數0.86 萬份、種禽樣品數2.3 萬份,凈化抽檢樣品數量位列全國前列。
抓好應急管理。加強應急物資儲備,積極爭取省財政資金1100 萬元,及時補充消毒藥、防護服等應急儲備物資。加強應急值守,落實節假日和重大活動期間24 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嚴格執行疫情舉報與核查制度。完善應急方案,強化應急演練,確保了近幾年全省未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