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2/15 9:58: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
入冬之后,北方的羊肉又成為了市場上的熱銷產品,無論是做羊湯,還是涮羊肉,食性溫和的羊肉都是人們冬日進補的佳品。然而,羊肉好吃卻并不好保存,超市里的生鮮羊肉保鮮期往往都非常短,人們必須隨買隨吃。
然而如今,人們再也不用擔心生鮮羊肉的保存了。隨著我國專家研制的一系列羊肉加工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生鮮羊肉的貨架期已經大大延長。同時,新技術還提升了羊肉的品質和口感,實現羊肉的梯次利用,讓人們吃到的羊肉產品也更加豐富多樣、更加安全健康。
眾所周知,羊肉營養豐富,一直是國人的進補極品。與豬肉和牛肉相比,羊肉的脂肪和膽固醇含量都比較低。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中說:“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脾,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雖說我國食用羊肉的傳統由來已久,但產業發展卻并不快,羊肉的保鮮和精深加工一直是產業內亟待解決的難題。
我國羊肉產量居世界第一深加工率不足10%
數據顯示,我國的羊肉產量現居世界第一,約占世界產量的30%,但從初加工到深加工,生鮮到熟制的梯次加工技術缺乏,分割、調理、風干羊肉等高附加值產品匱乏,深加工率不足10%,鮮、凍胴體和二分體初加工產品占95%以上,年損耗高達數十萬噸。
“與國外相比,我國的羊肉產業存在加工標準化程度低、技術與裝備落后、宰后損耗高、深加工率低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羊肉的加工品質,制約了羊肉產業的發展。”“羊肉梯次加工增值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主持人、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張德權向記者介紹,僅以生鮮羊肉為例,在屠宰后的貯藏、運輸、銷售等環節,羊肉的品質劣變嚴重、營養物質和汁液流失巨大,達5%~10%。“如果以2015年我國羊肉產量441萬噸來計算,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環節每損耗1%,就會增加幾億元的損失。”
據了解,目前我國的羊肉加工業主要分為生鮮羊肉加工、肉制品加工和副產物加工三大子行業。其中,生鮮羊肉加工面對的消費市場*,屬于初加工,存在的問題也較多;后兩者則屬于深加工,附加值高,市場潛力很大。“羊肉產業要發展,必須解決加工的技術難題,提升產業附加值。”張德權感慨道。
創建分級分割技術冰溫保鮮20天仍保持鮮羊肉品質
為解決我國羊肉加工上存在的一系列難題,2003年,張德權率領團隊啟動實施“羊肉梯次加工增值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圍繞羊肉加工市場的主導產品展開研究,歷經10多年努力,終于研制出一整套羊肉加工關鍵技術與裝備。
在初加工產品、羊肉分割和保鮮的問題上,科研團隊創建羊肉標準化分級分割技術,解決了分級分割方法缺失、損耗大的難題,實現了標準化分級分割,分割產品冰溫保鮮20天仍符合鮮羊肉品質要求,汁液損失率降低50%以上,增值在20%以上。
“通俗地說,我們的技術使羊肉汁液損失率下降,這不僅減少了羊肉在加工環節上重量的耗損,也提升了羊肉的品質,降低了企業成本;而冷鮮羊肉貨架期的提升,不僅延長了羊肉的保質期,還讓消費者能吃到更新鮮易存放的羊肉。”張德權解釋說,對羊肉分級分割,能使羊肉的價值實現*化。據測算,分級分割的羊肉銷售收入比分級分割前能增長10%左右。
生鮮羊肉只是羊肉初級加工產品,而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市場上出現了許多半成品調理羊肉,比如腌制好的羊排、一煎即可食用的羊肉串,但這種羊肉產品由于加工技術不完善、缺乏標準等原因,口感不好,羊肉品質也不均勻,貨架期不長,怎么辦?對此,科研團隊不僅制定了我國調理肉加工標準,更是創制出了變壓腌制—瞬時減菌—高阻隔包裝成套調理調質技術。依靠這套全新的技術和設備,羊肉腌制的效率能提高25%,調質均勻度提高40.6%;研發出適合燒烤、微波等加工方式的高品質調理羊肉,貨架期延長3~4倍,增值15%以上。
風干羊肉是重要的深加工產品。然而,由于缺乏加工設備和標準,原來風干羊肉只能用大塊肉來制作,羊肉的利用率低,品質不均勻,而且必須依靠手工,市場占有率不高,只有在牧區才能吃到。經過多年努力,團隊發明變頻解凍—質構成型—人工模擬氣候工業化風干技術,實現了風干羊肉全程自動化可控制,制定我國風干肉加工標準,研發出系列風干羊肉新產品,品質均勻度提高16.3%,增值20%以上。
自主研發設備帶動農牧民
戶均年增收6500元
國內專家認為,此項研究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技術的突破,大大推動了我國羊肉產業的發展。
事實上,該成果一共包含了13項新技術,通過新技術的應用,根據羊肉自身的加工特性,將其加工成最適宜加工的產品,有效地利用了羊肉資源,使其品質得到*的發揮。據測算,運用新技術之后,一頭羊按照加工適宜性加工至少能增加凈利潤20%以上。
目前,張德權和團隊研制出的羊肉加工關鍵技術及設備已經在內蒙古、寧夏、新疆等肉羊主產區的多個龍頭加工企業中推廣和應用,效益顯著。內蒙古的蒙都羊業原來只是一個作坊式的小企業,5年前年利潤不足1億元。5年后,綜合應用了分級分割、調理、風干等加工技術,目前市值已達10億元,并在新三板上市。而一項冷凍肉低溫高濕變頻解凍技術,不僅幫助草原金鋒企業每年增值150多萬元,還幫助云南東恒生產火腿從一年不到10萬支,增加到30萬支。“原來我們用的都是國外的加工設備,現在有了專家研發出來的自己的分級設備,精準率高,價格卻只有國外設備的六分之一。”蒙都羊業相關負責人感慨道。
據統計,該項目技術應用到我國四大肉羊主產區和羊肉加工前十強企業,推廣到阿根廷、毛里塔尼亞等國家,產品遠銷馬來西亞等10個國家,近三年新增銷售額35.28億元。
除了幫助企業提高效率,技術應用到內蒙古、新疆、寧夏、青海、甘肅等地,也成功促進了我國肉羊規模養殖,保障了羊肉穩定供給,累計帶動120余萬戶農牧民增收,戶均年增收約6500元,帶動了包裝、運輸等行業發展,延長了產業鏈,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促進了我國西北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的穩定與發展。
“羊肉加工技術的突破,一方面幫助養殖戶、企業從中受益,推進我國羊肉產業發展;另一方面,能讓我們的老百姓吃到更加健康安全、豐富多樣的高品質羊肉。”張德權介紹說,目前我國已有高品質羊肉新產品200余種,未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突破,人們還能吃上更豐富更健康美味的羊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