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3/16 8:53:00 來源:新農村商報 閱讀數:
在眾多農業產業中,養殖業越來越成為備受人關注的朝陽產業。從2016年的生豬行情蒸蒸日上,到肉牛行業低迷不振,再到肉雞價格起起伏伏,如何把好一年的“養殖脈絡”,成為養殖戶們最為關心的話題。本期《熱點話題》就為養殖戶們預測一下2017年幾大養殖熱門的走勢。
生豬
沒有想象那么美
2016年豬價經歷了從低到高,再到2017年初的緩緩跌落,似乎這一輪的豬周期又給廣大養殖戶上了一課——跌與不跌、漲與不漲,老天說了算。
據相關機構的數據顯示,目前母豬的存欄量依然處于低位,產能恢復的速度直接影響著生豬的價格指數。而過了春節以后,由于豬肉需求的降低,豬肉價格沒有像之前一樣“火爆”了。
據業內分析師馮永輝表示,本輪“豬周期”補欄結構特點明顯,散戶因為之前的虧損大面積退出,中型養殖戶補欄也觀望情緒濃厚。這代表著生豬養殖業的升級,豬價漲幅的下降,也代表整個行業開始變得理性。
但必須要注意的是,從目前這段時間的情況來看,生豬市場的危機依然存在。
馮永輝認為,由于養殖環保政策,2016年已有不少養豬場關門、整改或者遷移,國內生豬存欄量大幅下降。2017年生豬領域環保政策還會繼續深入,將會有更多的養豬場關門。
面對2017年生豬的供需形勢,中央和一些地方相繼開啟凍肉儲備,以增加市場供應,來緩解市場上的價格波動。馮永輝表示,雖然當年能繁母豬和仔豬市場供應偏緊,但是一旦農戶通過自養母豬繁育仔豬,將會釋放極大的產能。他坦言,在去年的暴利驅使下,補欄開始回升之后,整個產業將出現明顯的拐點,接下來產能將進入快速的上漲通道。這也意味著,2017年的生豬供應可能會大大增加,如此一來,價格是否能保持穩定就成了一個未知數。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看到,我國豬肉消費量一直穩居全世界第一,可同時養豬業并不占有優勢。面對這個大市場,進口豬肉一直在虎視眈眈,且進口量逐年增加。國外由于飼料原料價格低、機械化程度高等,生豬出欄成本自然低。面對進口豬肉,國內豬并無任何招架之力。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進口豬肉并不是一件壞事情。可彌補國內豬肉產量的不足,限制了豬肉價格大幅度漲價。從養豬戶的角度來看,便限制了豬價暴漲的可能并對豬價造成一定沖擊。
肉羊
拓銷路才是止損關鍵
近兩年養羊行情一直不太好,羊肉價格持續走低。從去年進入2月份就持續走低。據農業部對全國500個集貿市場畜禽產品和飼料價格定點監測,直到去年年底,全國羊肉平均價格55.13元/公斤,這個數字也比前年降了不少。
據業內分析師趙帥表示,這幾年羊肉價格之所以高不起來,*的原因就是供大于求,整體市場處于飽和狀態。趙帥坦言,過去10來年羊肉行情好,養羊投入比養牛小,不少養殖戶紛紛加入養羊行列,導致羊肉市場供應大增。與此同時,近些年來牧草價格近年來也不斷上漲,對于許多需要補充牧草的養羊戶來說,投入大于回報,羊價低迷。而且,進口羊肉的沖擊也是原因之一,據了解,2016年1~10月羊肉進口量19.26萬噸,上半年進口平均價格為16916元/噸,比2015年價格下降了近30%,主要是有不少餐飲企業使用進口羊肉。
趙帥坦言,如果從豬周期的效應來看羊周期,雖然近期羊價有所抬頭但整體趨勢還是處于下降通道中,由于牧草價格上漲、散戶養殖為主、養殖方式粗放等因素,2017年行情依舊不容樂觀。但未來幾年卻值得期待。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民膳食結構的調整和豐富,消費者對進口羊肉不太感冒,自食一般都選擇國產宰鮮羊肉,羊肉消費提升空間不小,業內預計羊肉需求量從2016年484萬噸增加到2020年的530萬噸。
趙帥說,農業部在全國100個縣試點“糧改飼”,《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提出,到2020年飼草料面積發展到9500萬畝,其中青貯玉米面積要達到2500萬畝。此舉有望減少肉羊優質飼草料供需缺口,大幅降低生產成本。
不過,需求上漲進口的數量也會持續增加,“十三五”期間,因澳大利亞進口羊肉關稅繼續降低、新西蘭羊肉關稅降零,羊肉進口會逐漸增加,到2020年羊肉進口量預計為26萬噸左右。
難則思變。養羊戶作為整個產業鏈虧損最嚴重的一環,如何以合作社等組織形式,同規模養殖場一樣,與各屠宰加工企業訂立合同,按合同約定的數量、時間和價格向屠宰加工企業提供羊源,把自身利益與屠宰廠捆綁,形成利益整體;如何打造自己的羊肉品牌,通過互聯網宣傳,提升價值,依托本地及周邊和網絡渠道拓展銷路才是關鍵。
肉牛
穩定將是今年的大趨勢
縱觀整個牛肉行業,用不少專家的話來講,2017年都將是平平穩穩的一年。“2017年養牛應該不會太差,最起碼養繁殖牛或者自繁自育的養牛場都會比較穩定,至于育肥牛則稍稍透著一絲不樂觀。”業內分析師趙亮說。
趙亮表示,牛犢價格上漲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情,就這幾年來說,同樣的牛犢每年最低上漲300~500元/頭。上漲的這個價格對于養繁殖母牛或自繁自育的牛場來說,這都是純利潤。而對于單純育肥的養牛場來說,牛犢價格上漲多少,利潤就要壓縮多少。一年少賺三五百,幾年下來一頭育肥牛已經少賺一兩千元了。以往一頭育肥牛賺五六千的日子,對于大多數養殖戶來說已經不復存在了。
除了牛犢,對于繁殖母牛,無論補多補少,大多數地區都有補貼。就大部分地區來說,少的幾百元多的二三千元,也相當于純利潤。繁殖母牛補貼要求政策一般都較低,大部分地區要求為10頭以上可繁殖母牛,品種為良種肉牛或當地保護牛品種。
而由于玉米、豆粕等飼料原料價格的降低,肉牛養殖中的飼料成本相對往年也低了一些。趙亮算了一筆賬,拿山東地區來說,現在玉米價格干糧價格為0.7元/斤,相對于以往最高時1.2元/斤,下降了0.5元/斤。一頭育肥牛(300斤育肥~1300斤出欄),就能省700多元的成本。對于粗飼料而言,這幾年價格也沒有上漲,甚至略微掉價。以往最高時,鮮玉米秸稈0.08元/斤,去年僅需0.05元。當然當地粗飼料不足或者向草販子購買的情況下,價格就要高出不少。趙亮建議養殖戶,無論玉米還是粗飼料,都盡量直接向農戶購買。一來能節省一部分成本,二來能把好飼料質量關。
而對于未來肉牛價格,趙亮認為隨著進口牛肉增多,以及進口關稅進一步降低,對國內養牛業有一定影響,但卻又不是想的那么大,未來肉牛價格可能會出現微降但絕對不會出現大跌。而且,中國對牛肉進口無配額限制,但對進口國家資質有較高要求。目前我國僅從特定國家進口凍肉、鮮肉及牛雜等制品,主要貿易國為澳大利亞、烏拉圭、新西蘭。
總體來看,穩定還是2017年的大趨勢,對于養殖戶,趙亮建議依然是隨著市場的步伐來走,不能心急。
肉雞
產品認知度有待提升
雞是人類飼養最普遍的家禽,家雞源出于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伴隨著肉雞產業的發展,世界范圍內人均雞肉消費量也遠超豬肉和牛肉。目前,中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后世界第二大雞肉生產國,人均雞肉消費量也僅次于豬肉。
從2016年春季開始,肉雞行情一直呈現偏弱走勢,肉雞市場持續低迷。到了2016年底雖然出現小幅回升,但行情波瀾不驚,雖然當前雞肉消費逐漸進入旺季,市場行情有所反彈,但仍在低位震蕩。隨著新一輪禽流感疫情的出現,目前整個禽類行業又進入了一個下跌的階段。
據專家分析,這幾年隨著宏觀經濟的不力,肉雞產業也遭遇前所未有的低迷。失敗原因還是在于沒有理性綜合分析市場,對經濟規律認識不足。在這樣的宏觀經濟情況下,產能過剩、消費不足是最主要的問題。
目前,雖然我國肉雞產業得到迅猛發展,但行業的重要性被嚴重低估。“速生雞、激素雞”、“六個翅膀”等謠言以及“禽流感”給家禽業帶來毀滅性打擊,在災難事件面前,行業嚴重缺乏危機公關和對媒體的溝通宣傳,更沒有集體發聲的平臺。
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每一個人的生活中重要問題,雞肉的被“妖魔化”也給人們心中留下很深的陰影。如果不做大力全方位的雞肉安全的宣傳,讓消費者知道真相,知道雞肉的營養價值,消費者不會在短時間內消除對雞肉的誤解,因而消費是不會好的,甚至會繼續下降。
眾多業內人士認為應制定產業發展戰略與規劃,需改變以往各企業只顧獨自埋頭發展,導致盲目擴張和惡性競爭的老路。應組織專項調研,認真規劃未來,使各龍頭企業對發展前景、速度、規模、方向等形成統一認識。進一步細化規模化及標準化的評價體系,做好產業發展區域布局。
因此,在目前宏觀經濟不景氣、消費不足的情況下,肉雞產業要走出低迷,獲得新生的辦法還是要從減少引種量,刺激消費做起。要大力提倡“冰鮮雞”消費,扶持企業走深加工路線,從而進一步帶動肉雞業的有序正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