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4/7 8:53:00 來源:人民日報 閱讀數:
95后的敬偉甫,大學還沒畢業,就和小伙伴在校園里開了個養雞場。大二時,他參加了和蛋雞有關的研究,為了不使成果躺進圖書館,他和小伙伴在導師指導下及學校孵化下創業,這條學研對接的創業路能走通嗎?
8個還沒畢業的大學生,在校園里開起了養雞場。
不少人犯嘀咕,這學業還沒完成就鼓搗公司,是不是不務正業?大學生跑去養雞,是不是大材小用?再說了,校園是大伙兒的,拿來開養雞場,會不會侵占公共資源?
這些質疑,也曾經讓挑頭創業的敬偉甫和他的小伙伴們撓頭。他們嘗試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創業項目,這條路能不能走通?這次校園里的創業實驗,對大學生創業有何啟示?記者進行了采訪。
科研成果不該躺進圖書館睡大覺
95后創客敬偉甫的養殖基地,就在昆明理工大學的校園里。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這個不大的養雞場里,有兩塊區域專門用于開放式養雞,還有小雞脫溫室、實驗室和生活區。敬偉甫和他的團隊成員,除了上課,大多數時候都會泡在這里。
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敬偉甫參加了導師鄧先余副教授的課題“基于微生物技術的高品質蛋雞生態養殖技術集成與應用”研究,形成6篇論文、9項專利技術的課題成果。不過,隨著團隊成員相繼畢業離校,課題成果面臨放進圖書館、然后被遺忘的尷尬境地。不想讓這些科研成果永遠塵封在圖書館,敬偉甫和他的小伙伴開始在導師指導下創業。
2015年12月,由敬偉甫擔任董事長的公司在“昆工創客孵化器”誕生。學校不僅給創業團隊提供了電腦、桌椅板凳等硬件設施,更將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旁的一塊3畝的空地提供給團隊用于科研養殖。
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李云軍告訴記者,目前的3畝場地仍是鄧先余副教授的研究基地,承擔著科學研究、實驗教學的功能,大多數本科生和碩士生都是以基地為依托完成畢業論文。
“在學校肯定不能進行大規模養殖。”李云軍說,敬偉甫的團隊僅僅是以研究為目的的小規模飼養,所使用場地教學科研用地的性質并沒有改變。今年,敬偉甫團隊將在校外新建真正的養殖基地。
“雖然養雞場是在校園內,但因處在下風向,灰塵和異味基本不會飄到教學區,只是偶爾會聽見幾聲雞鳴。”敬偉甫說,這里的雞全部實行無抗生素養殖,雞和雞蛋都是綠色生態的。
沒有畢業就開始創業,會不會影響學業?敬偉甫用“相輔相成”來作答。他說,大三之后理論課程很少,更多的課業是實踐。“我們專業的實踐大多就在我們創業的科研基地進行,實際上在完成學業的過程中就能順便創業。”
從一天賣不出一個蛋到公司估值上千萬
一年時間,賣出2000多只雞、20萬枚雞蛋,營業額近80萬元,這是敬偉甫團隊去年的成績單。憑借這樣的業績,他們以10%股份融到50萬元種子創業投資,如今公司估值已近千萬元。
不錯效益的背后,是鮮為人知的艱辛。
創業初期,沒有客源,沒有品牌,“去庫存”成為第一個難題。“創業團隊人人都是銷售員,到教師的食堂、住宅小區,甚至在小學放學的時候到校門口向家長推銷。”敬偉甫說,開始沒人相信,有時候一天連一個雞蛋都賣不出去。
而更尷尬的是來自外界的質疑:“你一個大學生咋就干起了養雞的行當?”敬偉甫和其他同伴不得不一遍遍地解釋:“我們這是把課堂知識轉化成了成果,是學以致用。”
要發展,就得有資金。為了拿到第一筆投資,團隊在路演現場給投資商煮了20個雞蛋,靠著“小時候最自然的味道”,團隊當即贏得50萬元投資。
“這一批我們養了2000只蛋雞,到目前為止也才死了100只左右。每只蛋雞的飼養周期在400天左右。而市面上的速生雞過多,只需42天的飼養周期。由于飼養周期長,我們的雞肉味道更為鮮美。”敬偉甫說。
如今,敬偉甫團隊有了穩定的客源,雞蛋從論個賣變成了論箱賣,從“去庫存”變成了“提前預定”,產品不僅銷到了校外,還打入了北上廣。
教學科研可以助推大學生創業
教學科研與大學生創業結合起來,養雞場的這場創業實驗,意義可不能只看到項目自身的商業前景。
“敬偉甫團隊的營業額雖然不高,但對于本科學生來說,創業項目把老師的科研成果轉化成有社會價值和競爭力的產品,把學業教育、科技成果轉化、大學生就業創業融為一體,這一成功的嘗試,要比營業額更有意義。”李云軍說。
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理工類高校自身的專利技術、科研積累本身就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可待深挖的富礦。昆明理工大學科技處副處長吳建德介紹,該校擁有100多個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5000多項專利,這樣的平臺和資源其他地方很難提供。“有一部分學生大一開始就已進入實驗室,跟隨院士或長江學者從事科研工作,從而早早就能接觸到高水平科研成果,當大三大四課堂學習相對減少后,有余力對此前科研成果進行轉化。”吳建德介紹,截至2016年底,該校有意向創業的團隊有116家,超過55%的團隊有相關學科和專業背景作為支撐。從2015年10月至今,該校已成功孵化40多個創業團隊。
在吳建德看來,學生才是創新創業的主體。“雖然創業的決定權還是在學生自己,但是學校應該為學生創業提供一系列的支持和幫助。”
昆明理工大學創客孵化器負責人馬莎介紹,該校不僅開設了創業基礎課程,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還專門成立了創客孵化器、國家大學生科技園,通過設立創新創業教育基金,為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資助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提供了資金保障。“不過,即便像敬偉甫這樣相對成功的團隊,也在市場營銷、管理人才方面存在短板。”吳建德說,“創業不是件容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