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6/9 13:26:00 來源:成都商報 閱讀數:
現狀:
截至今年5月末,“自繁自育”養殖戶一頭豬普遍虧損200元左右,“仔豬育肥”一頭豬虧400元左右。
原因:
專家表示,肉價下跌的主因是,行情好時大量養殖戶積極增欄,且普遍存在“捂欄惜售”行為。另外,當下面臨豬肉消費淡季,對豬價下跌也有影響。
出路:
養殖戶應加大與市場、超市及團購的對接,增大網點銷售,減少中間環節,實現規模化養殖,同時應積極購買生豬保險,參與“企業+育肥戶”的代養模式。
對四川生豬養殖戶而言,眼下的生豬行情猶如坐“過山車”。在經歷了近兩年的輝煌時期后,2017年春節前開始遭遇豬肉價格跳水,生豬育肥價格直逼成本線。據成都商報記者了解,截至5月末,“自繁自育”養殖戶一頭豬普遍虧損200元左右,“仔豬育肥”一頭豬虧400元左右。
四川生豬監測預警系統監測,6月第1周,四川省68個監測縣生豬各項指標下行加大,本周豬肉零售均價下跌0.81元/公斤。目前,四川省豬肉平均零售價格已跌破24元/公斤,同比下降超過20%。
豬肉價格跌破預期
6月6日,青白江養豬大戶曾家水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今年養豬賣不起錢,每頭要虧200元左右。”據了解,曾家水所在村的養豬戶大多采用“自繁自育”的養豬方式,即從培育母豬到豬仔育肥,整個養殖過程都是自己進行。
據另一養殖大戶曾念成介紹,現在毛豬價格為13元/公斤,照150公斤/頭計算,目前一頭毛豬的售價為1950元,而去年此時毛豬價格為21元/公斤,一頭毛豬可賣到3150元。相比去年黃金時期,一頭毛豬價格縮水1200元。目前曾念成的養殖場有700多頭豬,這個月的出欄量將超200頭。他感嘆說“賺一年虧兩年,去年一頭豬可賺1000元以上,一年下來賺了幾十萬,但今年就完全要賠本了”。
據記者了解,今年4月~6月期間,曾念成的養豬場就虧損了近10萬元。他表示,接下來的行情更是無法預測,但因自己采用的是“自繁自育”的養殖方式,培育母豬的成本太大,只有堅持養下去。
相比“育肥”的養殖戶而言,“自繁自育”的養殖戶虧損還要少一些。今年3月豬仔平均價格為34元/公斤,照20公斤/頭計算,一頭豬仔售價近700元。據四川生豬監測預警系統監測數據顯示,目前育肥豬均價每公斤降至14元,開始挑戰養豬成本。上周,每頭豬仔最低利潤僅70元左右、最高也僅290元左右,平均180元左右。前期購買仔豬的育肥戶已開始虧損。
記者相繼與蒲江、彭州、青白江等地的養殖戶取得了聯系。位于蒲江壽安鎮的養殖戶陳女士告訴記者,她于2月份購買豬仔進行育肥,一頭豬仔平均700元,而目前售賣一頭毛豬平均虧損約400元。
“捂欄惜售”是主因
四川省農業廳信息中心原主任、長期從事生豬生產和價格監測的農業推廣研究員錢亮表示,不同養殖場由于科技水平和管理方式的不同,虧損程度也不盡相同,對于大型的規模養殖戶而言,抗風險能力相對更強,價格下跌的影響也相對更低。
錢亮表示,由于去年養豬行情好,大量養殖戶積極增欄。其次,去年養殖戶普遍存在“捂欄惜售”養大豬的行為,而今年年初生豬存欄恢復時,大豬也面臨出欄,使得市場豬肉供應迅速增長。同時4月到7月一般都是豬肉消費淡季,春夏季節蔬菜、禽蛋奶及牛羊肉供應充分,消費者餐桌豐富度提高,豬肉替代品充裕。在豬肉消費淡季時,大豬集中出欄,因而對豬價下跌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據2016年四川生豬生產和價格監測報告顯示,2016年,我省養豬業4項指標創下2008年5月監測以來的歷史最高:育肥豬、仔豬以及肉-豬價差等創8年歷史最高,全省豬肉均價最高時達30.90/公斤。
豬肉價格什么時候才能止跌,后續走勢又將是什么樣的?錢亮分析,據往年經驗,當豬肉價格連續4周環比下降幅度在減少,那么觸底的可能性就比較大,觸底后價格就沒有下跌的空間。
截至6月7日,全國瘦肉型豬出欄價繼續小漲,西南地區也呈現整體小漲。據全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表示,目前豬肉價格已跌破預期,繼續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生豬養殖有待規模化
近年來,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土地流動、人口流動相對集中,養豬行業的生產方式有所轉變,但目前四川生豬養殖行業集中度尚待提高,周圍各區縣“散戶”仍有較大比例。錢亮認為,豬肉價格波動大與集約化程度不高、散戶抗風險能力差有一定關系,大多散養戶都有著“逢賤就砍”、“逢漲必追”的特點。
在2015年3月豬價上漲前,養豬行業已經歷了3年的行情低迷期。錢亮告訴記者,由于養豬行業波動大,部分農民在養豬收益不穩定、無法預計和控制風險的情況下,選擇進城務工。加之農村環境保護的深入執行,對養豬行業進行了“適養區”、“限養區”、“禁養區”三區劃分。2015年3月,豬肉出現缺口,開始了全國性的大漲,一直漲到去年11月份。
豬肉價格波動已成常態,提高養殖戶抗風險能力是大勢所趨。錢亮認為,養殖戶應加大與市場、超市及團購的對接,增大網點銷售,減少中間環節,加快現代農牧業的發展步伐,實現養殖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產業化和品牌化。同時,養殖戶應積極購買生豬保險,參與“企業+育肥戶”的代養模式,并實時關注市場供需變化,這樣在遭遇市場行情低迷時,至少能保障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