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6/16 13:41:00 來源:秦楚網 閱讀數:
生豬養殖是一個高風險產業,投資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近幾年,生豬價格像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讓許多養殖大戶叫苦不迭。生豬規模養殖怎么樣?是抓住生豬價格回升期適度擴大養殖規模,還是轉變養殖方式,追求優質、綠色、環保、有機、安全?
近日,記者在十堰市軍成生態養殖有限公司探訪養豬第一人劉開軍,近距離觀察和聆聽他們所思、所想、所做,感悟到養殖大戶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角度表達的看法,資本下鄉如何發力供給側?如何在名優產品上做文章,在產業鏈上做文章,在調結構上做文章,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一個新的養殖模式和“新板眼”,以期給廣大脫貧致富朋友一些借鑒。
一寶:規模養殖標準化
十堰市軍成養殖有限公司生產基地位于丹江口市六里坪鎮廣田溝村一個小溝的山澗,這里森林茂密,空氣清新。順著新修的15米寬的公路走進山谷,眼前呈現出一排排標準化豬舍和公司辦公樓。
綠樹搖風,潔凈清爽,這就是聞名遐邇的軍成生態養殖公司。記者走進正在組裝設備的育肥車間,見到了赫赫有名的“養豬天蓬元帥”劉開軍,他正在和5名施工工人在車間里安裝換氣扇和電暖設備。穿膠鞋,戴手套,臉上濺了幾顆泥點,拖著一只健全的右手,正在指揮工人施工。誰能想到眼前這個黝黑的50歲的漢子,是個身價上億的老板。
劉開軍帶著記者來到他新建的養豬場車間,邊走邊介紹,“這個豬場第一期工程投資3500萬元,引進種母豬2500頭,年出欄商品育豬5萬頭,目前一期項目基礎設施馬上完工,已建豬舍25棟,裝備有2500套定位欄;建設產房5棟,裝備產床800套;建設種育肥豬舍12棟,面積1.6平方米,各類豬舍總面積達到3.8萬平方米。二期項目在五年內建設投資4500萬元,再引進2500頭良種母豬,150頭種公豬,預計年出欄商品育肥豬共達10萬頭,爭創十堰市養豬第一人。”
“國家政策好,養豬有勁頭,國家不斷出臺鼓勵適度規模養殖獎補政策哦,只有走生豬養殖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才能減少飼養成本,抵御市場風險和疫病風險,取得最高的經濟效益。”劉開軍信心十足地說,通過政府扶持,他與襄陽正大集團鼎力合作,打造公司生產管理正規化、技術人員專業化、豬舍建設標準化,裝備設施現代化,建設鄂西北一家大型生態養豬良種生豬繁育、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科技示范基地。
二寶:生態循環無害化
“你看看,我這4000多頭小豬崽又白又胖,活蹦亂跳,過幾天,育肥豬舍裝備安裝好后,它們將搬家住進新房。”在劉開軍的養豬場,偌大的豬場沒有重重的異味,更沒有糞便堆積,污水橫流,而是整潔衛生,空氣清新。“這都是生態養豬的結果。”老劉笑呵呵地說。
劉開軍可以說是六里坪鎮的養豬帶頭人,也是一個精明勤勞人,早年承包孫家灣村紅磚廠干了5年,后來廢除實心粘土紅磚生產,又重建了水泥磚廠,接著又承包村林場桔園,期間又買了貨車跑運輸,逐漸剛出了名堂。手里也有了些積蓄。然而正當他的事業如日中天,子女學業有成,一場意外事故使他失去左手。為了生計,他從2007年開始養豬。傳統養豬法又臟又累,效益也低。第三年,由于口蹄疫爆發流行,他圈養的300多頭商品豬被防疫部門集中宰殺處理,一下子損失幾十萬元。但他沒有放棄生豬養殖,當得知襄陽正大集團生態養豬搞得好,就前去“取經”,他的誠意打動了該公司,很快達成了合作協議。
劉開軍說,傳統養豬,每天打掃豬舍是“額定任務”,否則豬容易生病。隨著規模越來越大,豬多,豬糞就多,無法處理的豬糞,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空氣質量和生活環境,周圍的鄉親們意見很大。有好幾次,當地農民還把他告到了市環保局,說他養豬污染了環境,破壞了生態。“我也感到自己幾乎成了罪人。”劉開軍有些自責地說。
隨著南水北調庫區上游水污染防治工作啟動和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的推進,劉開軍位于庫區邊的養殖場面臨著生態環境保護易地搬遷的問題,在六里坪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遠離庫區的廣田溝村為他新選了一處山清水秀適宜養殖的新養殖基地。說干就干,他注冊成立了十堰市軍成生態養殖有限公司,舉家遷入這個偏僻的山莊開始了又一次創業,自2016年4月18日開工,到2017年4月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劉開軍實現了從一名污染大戶到生態大王的嬗變。
他指著已建成的30000平方米的生物循環污水處理設備說,此項目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治污技術,在生態環保上實現零污染,污水處理循環利用,排泄物流入沼氣池,產生沼氣帶動200千瓦發電機,店里用來豬舍照明、通風保溫設備用電,廢料再通過有機制肥車間,通過干濕分離,微生物分解,生產成有機肥料和生物肥推向市場。整個生產工藝和治污技術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回想從“污染大戶”到“生態大王”的轉變過程。劉開軍感慨萬千。他說,未來養殖業綠色發展、良性循環、生態保護的道路,生命力才會更長久。他談起循環利用的打算時,他要把養殖基地建成一座生態公園,利用有機肥種植水果、蔬菜、花卉,建生態觀光特色農業園,讓城里人來這里呼吸新鮮空氣,品嘗新鮮果蔬,在農家樂里感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式的愜意。
三寶:創新管理增后勁
“我引進的國外優良原種母豬500頭,已從源頭上把住外購二元種母豬所攜帶的細菌及病毒傳播,保證了品種的優良品系,并且配備配套的飼料生產加工車間及生豬屠宰、加工車間,讓消費者吃上真正安全、放心、無公害豬肉。”劉開軍在介紹公司管理上說,公司建設集種養一體全自動化養豬場,不僅可以保障生豬采源,保證生豬的品種品質,也可以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結合,為當地貧苦戶提供有限仔豬,帶著貧苦戶一起養殖生豬,這樣既能保護環境,又能帶動他們脫貧致富。并通過養殖業帶動立體種植養殖高效生態農業。結成“公司+農戶”的模式,形成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讓農戶生產出來的豬不愁賣,讓農民真正得實惠。
為了加強公司規模化、信息化管理,劉開軍的大女兒劉麗,大學畢業后,辭掉了湖北廣電公司工作回鄉幫助父母創業立家,通過網絡學習養豬技術,加入電商聯盟,利用網絡及時掌握生豬市場“晴雨表”,在生豬的防疫、檢疫、防治、生豬配種繁育、生豬價格等方面建立相應的信息網絡,形成“以信息促發展,以發展帶流通”的良性循環。與襄陽正大集團合作建設的生豬疫病診治視頻系統也已啟動。
“養豬要雇人,要出售,要檢疫,現在的80多個固定員工,女工月工資3000多元,男員工工資4000多元。我是老板,我小康了,但我有責任讓我的員工也小康。”劉開軍用兩個詞概括他的做法:科技和幸福。科技,是指他的養豬場科技含量越來越高,自動恒溫、自動喂料、自動除污設備齊全,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大降低。勞動強度降低,意味著幸福感的增強。員工家里出事了需要用錢,我先借給他們,然后從工資里面扣。為員工創造機遇,為社會創造財富,倡導“利他”主義,讓每個員工找到自身價值,走共同發展道路,共創養殖業美好明天是企業應有責任。
“我是食品行業的,必須有責任心,國家對于食品安全的要求提高了,消費者對豬肉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現在我們眉頭豬都打了耳標,一旦出現問題,可以一查查到源頭,企業的創新管理一切為消費者提供質優價廉、安全放心的豬肉產品。”劉開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