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8/21 15:59:00 來源:廣西日報 閱讀數:
8月15日一早,南寧市江南區延安鎮平南村那欖坡貧困戶劉遠福便提著水桶,到該村龍蝦養殖基地投喂飼料。一群群小龍蝦張牙舞爪,掀起水花陣陣。“目前已建成的6口蝦塘占地30畝,全年預計實現產值10萬元。如果全村300畝廢棄的山塘水壩全部利用起來,收益相當可觀。”第一書記李石朝說。
記者了解到,6口蝦塘均由村里廢棄的集體魚塘改造而成,原本已是塘壩崩塌、雜草過膝、臭水橫流、蚊蠅滋長。去年底,該村與淡村商貿城合作,采取“企業+基地+貧困戶”模式建設小龍蝦養殖基地,該村養殖的小龍蝦可直接進入淡村商貿城銷售終端,銷路不愁。同時,企業投入6萬多元整治池塘水體環境,修筑塘壩和水泥路,由于淡水小龍蝦對水體清潔度要求較高,塘水3-7天一換,還要定期清理淤泥和水草,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良好的生態效益。
“我們因地制宜,將精準扶貧與“宜居鄉村”建設相結合,發展清潔、高效特色養殖產業,實現1+1>2的多贏效果。”延安鎮黨委書記黃昌吉說。延安鎮是江南區最偏遠的鄉鎮,由于地理優勢不夠優越,產品特色不夠突出,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限制了農民增收。此外,農民對于發展特色產業心存疑慮,既怕種養出來的產品賣不掉,也擔心祖祖輩輩耕耘及生活的場所遭到污染。為此,延安鎮黨委、政府以“政府扶助,企業帶動,群眾發展”的原則,形成多元化的扶貧產業發展模式,通過龍頭企業和致富帶頭人的示范引領,發展大青棗、小龍蝦、黑豚鼠等清潔可持續的特色產業,打消農民疑慮。同時,企業與農戶發展“訂單”農業,為各村產業找到買家,提高產業和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根據不同的種養殖規模,貧困戶人均能增收500-1000元。
在城區相關政策的引導下,江南區定堯坡黑豚鼠養殖大戶梁藝嬌也帶起了一股清潔養殖風潮。“黑豚鼠終生不喝水,以干牧草和甘蔗葉為食,一只黑豚鼠一天只需吃一根長牧草。它們的糞便無臭無味,收集后還能制成有機肥。”梁藝嬌介紹,黑豚鼠出欄價達70元/公斤,市場前景不錯,加上飼養環境清潔、繁殖能力強、出欄時間短,近兩年該鎮先后有35戶農民加入她的養殖隊伍,其中7戶為貧困戶。因病致貧的張超勇一家,去年領養了10對黑豚鼠,增收6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