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9/4 9:10:00 來源:武義新聞網 閱讀數: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用這段歌詞來描繪我縣陳家祖孫三代,倒也十分貼切。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畜牧之家”。25歲的陳楊子是新宅鎮一名普通的畜牧干部,她的爺爺、爸爸也是畜牧干部。祖孫三代的堅守,半個世紀的接力,流淌著他們對畜牧熱愛到極致的樸實情感。這樣的情感,從爺爺輩起就已經銘刻在心,融進血液,成為遺傳密碼,一代代傳承。
結緣獸醫榜樣成就力量
今年67歲陳子珍,原本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但他卻選擇了很多人都不愿意干的鄉村獸醫。這一干,就干了41年。
1968年,高中畢業的陳子珍成為下楊小學的數學老師。那個年代,農村里的動物防疫和疾病治療水平很低,獸醫又特別少,養殖的牲畜一旦發病,就難以救活,尤其是傳染病,一旦來臨,就猶如洪水猛獸般,讓人束手無策,最后往往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牲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而死亡。陳子珍清楚地記得,1969年,下楊發生了一次禽瘟疫,全村所有的雞鴨幾乎全部死絕。在那個“養雞為買鹽,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的年代里,牲畜可是農民的命根子啊!看著一只只活生生的雞鴨不停地倒下,看著農民在痛苦中惋惜地搖搖頭,陳子珍感慨萬分,“如果我能治牲畜的病,就能挽回多少農民的損失啊。”從那時起,他就萌發了當獸醫的念頭。1970年夏天,大隊要選派一個人到金華農校脫產培訓學習畜牧獸醫,陳子珍立馬就報了名,獲得了脫產半年學習的機會。1971年春,學成歸來的陳子珍來到大隊豬場工作,成為了一名飼養員兼獸醫。
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術,他不僅自費購買了大量有關專業書籍,注重理論和實際溝通,日常工作中,仔細觀察并熟悉牲畜的生活習性;尤其是遇到牲畜發病死亡時,他更是仔細研究各種癥狀,做好記錄,掌握好第一手材料,用于日后研究。陳子珍至今還保存著數十本工作筆記,隨手翻開,只見每一頁都密密麻麻記載著:李家的豬哪天哪夜發燒了,吃了什么藥,打了什么針;張家的牛是因為吃了什么而腹部鼓脹,最終是用針頭放氣了才好的等等。
功夫不負有心人,1977年,聲名遠揚的獸醫小陳被政府“請”到了俞源公社畜牧站從事畜牧獸醫工作;1989年,通過競聘,陳子珍轉干來到新宅區農技站任副站長,負責全區的農技實驗。當時為了解決全國牛羊秋冬日糧短缺的問題,農業部畜牧司組織全國各地開展青貯飼料實驗。按照上級的要求,陳子珍在原新宅區宣武鄉道芝村開展了玉米秸稈青貯實驗。那段時間,他沒日沒夜的一頭扎在青貯窖里,一遍遍的實驗秸稈粉碎大小,一次次的改進配方配比。通過一年多的努力,實驗最終獲得了圓滿成功,受到了農業部畜牧司的嘉獎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41年來,陳子珍始終認真負責,急養殖戶所急,想養殖戶所想,不管刮風下雨、嚴寒酷暑,只要接到養殖戶的電話,他都會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為養殖戶提供優質服務。在鄉間小道,陳子珍背著藥箱不僅走遍了千家萬戶,也將第一代畜牧人勇于奉獻的精神潛移默化地傳給了兒子陳霖。
子承父業演繹“畜牧情緣”
陳霖,1986年正式踏上獸醫的征程。三十多年來,陳霖一直秉持著不斷提升專業水平、為養殖戶做實事的理念。父親一生兢兢業業奮斗在畜牧行業,如同給了陳霖一個風向標。在陳霖看來,父親就是自己在事業上的老師。成長環境的熏陶,使得陳霖對于畜牧獸醫工作有一種天生的熱愛,耳濡目染的陳霖從小就立志加入這支隊伍。初中畢業后,陳霖放棄了讀高中的機會,追隨父親的腳步投身于獸醫行業。
“小時候,父親每次出診,只要條件允許,都會帶著我一起。我從小就習慣了同各類牲畜、診療器械以及中草藥打交道。”陳霖的思緒飄回了上世紀80年代,那個年代的獸醫是非常讓人尊重的。農村里幾乎家家戶戶都養畜牲,尤其養豬意義非凡,可能是一家人年貨的來源,可能是孩子第二年的學費,可能是病人的救命錢……父親救了豬的命就等于延續了一家人生活的希望。通過父親,陳霖深切感受到了獸醫的價值,那時候,獸醫就已經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正式成為父親的“學徒”后,陳霖開始時時跟隨父親出診,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不論黑夜白天,不論風吹雨打,每聽到農戶緊急求助,不管山高路遠都隨叫隨到。理論的支持和實踐的探索,讓陳霖很快成長為一個具有較強實戰經驗獨當一面的“技術能手”,來請他出診的農民越來越多,他也接替父親成為聞名十里八鄉的第二個小陳師傅。1989年,陳霖順利通過了統一考試,正式成為了下楊區畜牧獸醫聯站的一名畜牧獸醫干部。
作為基層一線的牲畜獸醫干部,當時陳霖的主要工作就是走村入戶開展牲畜疾病預防和診療工作。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走村入戶的路多是崎嶇不平的山路,有的還是羊腸小道,下村多是騎自行車或徒步而行,一天的時間就有一大半花在路上。為了不耽誤工作,他一大清早就出發,往往一家忙完馬上就走,一天能多走幾家就走幾家。有一次陳霖到離家20多公里的小山村給老鄉家一頭患重病的牛治療,返回途中突然想起還有一個重要細節沒有交待養殖戶,雖然已經晚上8點多了,但他還是毫不猶豫地返回,直到把所有的一切都交待完后,才放心地離開,回到家已是10點多了。
2006年,陳霖調到白姆鄉。隨著畜牧業的轉型升級,基層畜牧獸醫干部的工作重心從原先的牲畜疫病診療轉向了防疫檢疫以及養殖場污染防治上。為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他一方面買來各類專業書籍開展自學,另一方面積極參加各類技能培訓努力充電。2007年,他獲得了畜牧獸醫專業的大專文憑。
堅守傳承成就鏗鏘玫瑰
高挑的身材,白皙的皮膚,姣好的面容,你很難把這樣靚麗的女子與畜牧工作者聯系起來。然而,新宅鎮政府的陳楊子就是這樣一個女子。作為“牧三代”,她從小就耳濡目染了長輩對畜牧事業那份特殊的情懷,因此,在夢想放飛的年齡她將自己的夢想放飛在基層一線中,放飛在畜牧事業中。
實際上,陳楊子也曾對自己的職業有過猶豫。雖然生長在這樣一個畜牧世家,雖然她的血脈里已早早注入了畜牧基因。所以,高考結束填報志愿時,她毫不猶豫地填報了吉林農業大學的動物醫學專業并被錄取。
2015年大學畢業后,她也順利通過公務員考試,考進了縣畜牧獸醫局和父親做起了同事,并被分配到爺爺陳子珍曾經工作過的新宅,踏上了爺爺和父親走過的道路,成為了一名基層畜牧獸醫干部。
一年多的基層歷練,陳楊子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基層畜牧干部。如今,有孕在身的她更加堅定了扎根畜牧、服務畜牧的信念,懷孕至今,她都奔波在一線。陳楊子說,“爺爺教我熱情善良寬容待人,爸爸教我認真嚴謹對待工作。作為‘牧三代’的我,將沿著他們的足跡,在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上譜寫新的篇章。”談及今后,她笑道,“將來我的孩子懂事以后,我也會和他說說爺爺、父親和我的故事,說不定他(她)也會喜歡上這個行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