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11/7 15:01:00 來源:四川新聞網 閱讀數:
“靠著政府和古幫澤的‘杉樹灣禽業專合社’的扶助,到年底我還可出欄土雞400只,至少還可實現收入1萬元以上。靠養殖生態土雞,去年還蓋起了120平方米的新房,摘掉了貧困帽子,生態土雞當仁不讓成了我們貧困戶眼中的‘金鳳凰’!”11月5日,瀘州市納溪區上馬鎮“養雞能手”李樹芬,一臉幸福地告訴筆者說。
上馬鎮因為森林覆蓋率超過70%,山高林密,大量的草料和昆蟲是雞的天然飼料,放養在林下的雞口感獨特,肉質鮮嫩,深受歡迎。“2016年,脫攻攻堅戰打響后,鎮黨委政府領導入戶調查發現沒有勞動力是很多村民的致貧原因,于是,鼓勵這些貧困戶加入到杉樹灣禽業專合社養雞。”專合社理事長古幫澤說,近年來,專合社在納溪區扶貧辦、農業和財政等多部門的支持下,靠著“杉樹灣禽業專合社”躋身于*示范社的金字招牌,組織專合社的養雞能人打造出了“杉樹灣生態土雞”品牌,讓養雞成為上馬鎮脫貧致富的主打產業。
“養雞到底成不成?”李樹芬說,剛開始,一家人心里也曾猶豫過,因為養雞意味著要投入成本,一是家中根本出不起雞苗、飼料和建雞舍的錢,二是養雞需要人手,如果在城里打零工的丈夫回家養雞,將失去打工的收入。經過再三考慮和算對比賬后,李樹芬一家決定跟著合作社拼一把!
“沒想到這決定還真是對了。”李樹芬樂呵呵地指著竹林里2個雞棚說,這些雞棚是加入合作社后,專合社幫建的,一個棚子能容納1000多只雞呢。
為了讓李樹芬和其他貧困戶養好雞,合作社還按照“四統一”標準為他們提供幫助,即做到雞苗、飼料、防疫和銷售等生產流程的統一。其中,考慮到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合作社給部分貧困戶免費發放首批雞苗,并為他們賒借飼料,解決生產難題。
除了資金上的投入,專合社技術培訓也是一個接一個。因為初涉養雞產業沒有經驗,貧困戶的雞苗死了不少。專合社把市區農業養殖專家請到村里給貧困戶上課,合作社里的養殖能人也隔三茬五地到貧困戶的雞棚里指導。“什么樣的雞病該吃什么樣的藥,老師們講得一清二楚。”李樹芬說,現在夫妻倆都能熟練掌握養雞技術。“自從脫了貧,日子越過越有盼頭。”李樹芬說,現在不僅蓋起了新房,還打算今年擴大養殖規模,多賺些錢為新房裝修。
古幫澤介紹,僅2016年,村中就有20多戶貧困戶養雞脫貧;而今年,專合社生態土雞年出欄量已近110萬只,所有貧困養殖戶都將順利摘帽。
“脫貧只是一小步,下一步,還要按照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靠著養殖生態土雞,專合社還將帶領廣大村民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把海蚌槽村建設成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新農村。”古幫澤說,“即使我哪天不擔任合作社理事長了,專合社的生態土雞養殖也會繼續往前發展。因為村民的技術到家了,人心也齊了,大家的精氣神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