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11/13 9:26:00 來源:海南日報 閱讀數:
“咯咯噠——”11月12日,記者在青山聳翠、綠樹掩映的儋州市大成鎮紅燈村看到,該村養殖大戶唐后峰養的山雞,戴著一副副紅色的“眼鏡”,一邊鳴叫一邊踱步前行。原本兇悍的山雞,互相觸碰后,居然互相“禮讓”一下,各自伸長脖子啄食蟲子、蚯蚓和谷物。前來訂購的許多客商,也對戴“眼鏡”山雞感到新奇不已。
談起戴“眼鏡”的山雞,唐后峰自豪地說,自從增添讓山雞“和睦相處”的小設備后,山雞產業不斷做大,已經帶動一批貧困戶增收,向“共同富裕”道路邁進。
故事還得從頭說起。
唐后峰透露,他已從事養雞業5年,每年放養的數千只山雞一旦打起架來,一發而不可收拾:輕則把食物濺得到處都是,彼此沒有吃到,越養越瘦;重則啄得鎩羽而歸,甚至喪了命。這樣下去,他自己富不起來,帶動貧困戶也是空話。
怎樣才能讓山雞和睦相處?
一個偶然的機會,一位經銷商提醒苦惱的唐后峰,可以在山雞眼睛上想辦法。
具有探索精神的唐后峰,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迅速找有關廠家訂制了多副膠質的紅色鏡片,造型與人戴的眼鏡相似,也有鼻托。他將這些鏡片固定在山雞的雙眼前,由于其視線被遮蔽了一部分,鏡片顏色與雞冠差不多,不但讓山雞們自身沒有異常表現,相互之間也因“霧里看花”產生了“距離美”,變得“斯文”起來,從而扭轉了以前的惡斗局面。
常言道:和氣生財。相安無事的山雞們,使唐后峰有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由于他種了大量的地瓜和紅蘿卜投山雞們所好,且有數十畝荒山荒地作為“運動場”,蘊藏著許多蟲子和蚯蚓。因此,放養的山雞肉質鮮美頗受消費者青睞,年銷售收入50萬元左右。
“一個人富不算富,我要帶領村民們一起致富。”唐后峰說,為此他牽頭成立了儋州九灣嶺山雞養殖專業合作社。2016年初,紅燈村11戶貧困戶加入到合作社。
由貧困戶“抱團”加入的儋州九灣嶺山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得到省接待辦和大成鎮黨委、政府的扶持,迎來發展壯大的契機。據紅燈村第一書記楊勇介紹,一年來,省接待辦和儋州市大成鎮政府共向該合作社投入資金57萬元,建設雞舍和屠宰車間,實現就地屠宰、真空包裝、冷鏈運輸“一條龍”運行;省接待辦發揮自身優勢,協助該合作社建起了穩定的銷售渠道;引導和協助該合作社完成“九灣嶺山雞”品牌設計和申報,辦理了相關證照,規范合作社管理。如今,這個合作社年放養山雞突破1萬只。
規模擴大后,這些戴“眼鏡”的山雞給貧困戶帶來了直接收益。“去年在合作社幫助下,我靠養殖山雞賺了6000多元。”紅燈村貧困戶唐后槐說,他的妻子患病、孩子上學,經濟壓力一度非常大,但養殖山雞的收入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楊勇表示,接下來紅燈村將繼續爭取相關部門的扶貧投入,大力發展包括山雞在內的特色產業。
隨著“咯咯噠”的鳴叫聲,一群群戴著“眼鏡”的山雞,正“文質彬彬”地踱步和覓食。唐后峰自信地說:“有黨的好政策,有上級部門的支持,我們要充分發揮放養資源等優勢,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不斷打響‘九灣嶺山雞’品牌,將帶動更多村民依靠山雞這個特色產業發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