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11/15 13:16: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
目前,陜西省延安市吳起縣鐵邊城鎮鐵邊城村貧困戶劉志剛一口氣養了80頭。“一頭豬凈利潤按300元算,80頭豬,就是2.4萬元。”看著就要出欄的豬,劉志剛感慨道,“都是黨的政策好啊!窮了一輩子,沒想到老了老了,還真能把窮帽子給摘掉啦!”
劉志剛把養殖業發展得風生水起,得益于吳起縣委宣傳部的幫扶。吳起縣委宣傳部包抓鐵邊城村以來,面向市場抓產業,與定邊銘豐現代農業集團洽談合作,探索出“政府推動、支部引領、企社聯合、訂單飼養、居家上班,農家變農場、農民變工人”的產業兜底扶貧新模式,鼓勵鐵邊城村采取“支部+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的創新措施,積極培育符合當地實際的產業發展新動能,為脫貧攻堅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深挖致貧原因,齊心謀劃“致富門路”
鐵邊城村位于吳起縣城西北一隅,有貧困戶90戶219人。由于缺資金、缺產業、缺技術、缺致富門路,群眾思想保守,脫貧攻堅難度大。
“只有發展產業才是實現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要把培育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努力做到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吳起縣委書記董強曾說。
帶著這一思路,鐵邊城鎮脫貧攻堅指揮和包村部門主要領導,吳起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柳志清帶領脫貧攻堅指揮部成員、單位駐村干部先后12次深入幫扶鎮、村開展工作調研,召集村干部、黨員、群眾代表進行討論座談,共同研究解決辦法,尋找幫扶工作的突破口。
通過走訪調研,發現大多數貧困戶出不了門、打不成工、發展產業無技術無資金、外出打工無技能,但大多都有一定的勞動能力和“拔窮根”的強烈愿望。為有效破解這一突出矛盾,結合該村貧困戶普遍有養豬需求這個愿望,宣傳部決定將發展“半溫棚式戶養生豬”作為全村脫貧攻堅的重點產業來精心謀劃,實現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有穩定收入。
開出脫貧良方,全產業鏈“順勢起航”
為推動產業扶貧,吳起縣出臺了8項扶持政策,其中一項就是支持貧困戶發展小規模養殖,對新建90平方米以上半溫棚式豬舍的,每戶重點貧困戶一次性補助1.8萬元。也就是說,建設圈舍農戶幾乎不用花一分錢,就可以新建一座嶄新的半溫棚豬舍。這可樂壞了當地村民。
“資金雖然得到了解決,但仍然缺乏技術,沒有市場,唯有進行全產業鏈條幫扶,才能讓廣大貧困戶真正吃上‘產業飯’,讓老百姓見到實效。”柳志清說。
在宣傳部、鐵邊城鎮政府的指導下,鐵邊城村按照“政府推動、支部引領、企社聯合、訂單飼養、居家上班,農家變農場、農民變工人”的思路,村黨支部書記李強和村民李金劍采取“支部+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的模式,帶頭在村里創辦了鐵邊城鎮富民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第一批就有8戶有生豬養殖意愿的貧困戶加入到了合作社。鐵邊城村與定邊銘豐現代農業集團達成協議,在全縣走出了一條全產業鏈幫扶發展助力脫貧攻堅的新路子。
那么,這種以合作社為依托、聯合龍頭企業實行訂單養殖的養豬模式究竟有何特色?李強告訴記者,這種模式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優點,一是設計科學,出欄快。半溫棚圈舍冬暖夏涼,適合吳起當地環境與豬的生長需求,能達到充分利用太陽能,快速出欄提高效益的目的。二是飼喂簡單,易操作。科學合理的喂料、飲水設計,極大降低了勞動強度。三是效益明顯,周期短。以90平方米一間的標準圈舍為例,每茬可飼喂60頭,3個月或4個月出一茬,一年可以出三至四茬,每頭豬利潤在200元-300元左右。以年出欄量180頭計算,戶均純收入可達到3.6萬元-4.8萬元,是一項短平快的致富項目。四是訂單養殖,無風險。銘豐集團為貧困戶發展生豬產業提供全產業鏈幫扶,出欄后上門收購,仔豬和飼料的成本從群眾售豬款中扣除,就近就業,安心賺錢,農家變農場,農民變工人。
爭先脫貧致富,百姓綻放“幸福笑臉”
“沒花一分錢,就建起了豬圈,養起了30頭豬。”貧困戶許明虎的養豬場成了周邊群眾羨慕的對象。“養豬所需的勞力少,勞動強度小,只需要一個人,像上班一樣定時喂養就好了。”許明虎說。
據鐵邊城鎮黨委書記宗虎介紹,目前鐵邊城村已經發展13戶生豬養殖戶,200多頭育肥豬即將出欄。村上其他群眾看到圈養生豬省力省事無風險,也都躍躍欲試,紛紛要求加入合作社發展生豬養殖。
作為這一模式的提出者和推動者,柳志清對今后的發展胸有成竹。他向記者介紹:“今后,我們還將通過典型示范,引導鐵邊城村全部居家農戶發展養豬產業,逐步將這一模式在鐵邊城鎮乃至全縣范圍內推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