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11/22 9:40:00 來源:寶雞日報 閱讀數:
11月16日,鳳縣坪坎鎮坪坎村的侯世錄站在自家的豬圈旁,一邊給小豬添著飼料,一邊笑著對筆者說:“今年年底,靠養豬我能掙2萬多元哩,這貧困戶的帽子肯定能摘掉。”
74歲的侯世錄是村上的一名“老貧困戶”,因家中人口眾多,又缺乏技術和發展門路,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舉步維艱。今年春季,包扶干部在和他交談時得知,侯世錄因看到鄰村有人靠養殖生豬發家致富,也想養豬,可是又害怕沒有養殖技術。鎮村干部當即想到了村上曾經開辦過養豬場的黨員周小勇,知道他因為高速路修建拆除了自家的養豬場后,一直還想重建個新養豬場。
最終,在鎮村干部的牽線搭橋下,周小勇和侯世錄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合股發展生豬養殖。周小勇拿出10萬元左右的積蓄作為入股資金,并全面提供養殖技術,占股份的45%;侯世錄向親戚借款3萬多元,并通過金融扶貧政策貸來5萬元貼息貸款,全部作為入股資金,并提供自家的空地作為養殖場用地,占股份的55%。
今年8月,他們兩人蓋起了450平方米的聯排豬舍,又一次性購買了73頭優質豬崽。周小勇天天到侯世錄家中來教養殖技術。看著當初的豬崽一天天長大,侯世錄也吃下了“定心丸”,越發信心滿滿干勁十足,還動員女兒、女婿和他一起發展生豬養殖。
“有政府的支持,有專業人員的指導,養殖場以后一定能越做越好。”侯世錄心滿意足地盤算著管護的細節和生豬養殖的諸多收益,還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