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12/11 13:31:00 來源:閩西新聞網 閱讀數:
去年以來,龍巖市武平縣以閩粵兩省簽署汀江—韓江流域水環境補償協議為契機,推進生豬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改善流域水環境,探索形成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新路徑,生豬養殖業污染綜合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兵團作戰
整合力量試點攻堅老頑疾
近年來,武平生豬養殖業迅猛發展,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污染物直排、亂排現象突出,較大影響了農村環境特別是水環境質量。特別是象洞,受生豬養殖業污染影響,曾經清澈的象洞溪變成一江污水……以至于被環保部掛牌督辦。
破局勢在必行。深思熟慮之后,武平決定從象洞開始突圍。
去年4月份,武平召開生態環保攻堅戰役暨象洞溪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百日會戰”行動誓師大會。會戰期間抽調人員與原單位脫鉤,與象洞鎮村兩級干部一同形成戰役兵團力量,全力攻堅打響“翻身之戰、希望之戰”。“百日會戰”后,象洞溪水質由長期劣Ⅴ類提升到Ⅲ類水標準,達到了“兩部兩省”考核要求。
象洞治水的成功,給了武平人民極大的信心和底氣。
此后,武平縣及時總結象洞溪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百日會戰”成功經驗,新成立巖前鎮、十方鎮生豬養殖業污染治理綜合整治“百日攻堅”指揮部,抽調100名優秀干部進駐一線,開展“百日攻堅”。
多管齊下
標本兼治修復改善水生態
“百日會戰”的階段性勝利,彰顯著“整治+”的智慧:整治結合產業轉型升級,結合綜合治理設施建設,結合新農村建設,結合成效管理機制……只有堅持“拆、轉、治、清、管”綜合發力的整治思路,才能鞏固“百日會戰”的成效,才能達到長效治水的目的——
“拆”字為先治源頭。出臺《武平縣生豬養殖業污染治理五年工作方案》,將縣域主要溪流兩岸沿線500米范圍內的豬舍列入禁養區,全力攻堅拆除任務。
“轉”字為本促轉型。按照遴選扶持示范戶、帶動擴大產業規模、培育形成主導產業三步走的轉產轉型思路,分批進行轉產扶持。
“治”“清”同步全覆蓋。引導社會資本在全縣6個鄉鎮建成并規范運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廠,實現縣域無害化處理全覆蓋。大力開展河道清淤行動、基本實現可養區規模養殖場清潔養殖達標排放,有效修復水環境生態系統。
“管”字壓陣防反彈。建立“鄉(鎮)黨委書記親自抓、鎮長具體抓、干部包村包場”工作機制,健全生豬養殖復養巡查與治理機制、社會監督舉報制度以及巡查溝通處置機制,著力整治新建、擴建、改建豬舍和反彈復養行為。
多方聯動
著力長效防范污染再回潮
“水流域整治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建立長效機制,才能達到長效治水的目的。”武平縣相關負責人表示。
農業部門停止向禁養區和可養區不達標生豬的養殖場發放耳標;金融部門取消向禁養區養殖戶及違法違規飼料生產商、經銷商新增貸款,原有貸款到期不得展期;鎮、村兩級履行流域水環境治理主體責任,全面開展整治工作……去年以來,武平縣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嚴控污染回潮。
在鞏固治水成效方面,武平人大常委會主動擔當作為,開出完善規劃、重點突破、協調發展、加強研發、規范運作、強化監管六劑“良方”,組織推廣生態環保養殖模式。
該縣組織法、檢、司等部門聯合組建生態環保法制宣講團,開設專欄,全程跟蹤報道生豬養殖業污染治理工作動態、工作成效、典型案例。
此外,該縣進一步強化執法力量和督查力量,開展綜合執法,立案查處一批違法違規生豬養殖行為,并督查各鄉鎮推進工作。
干群一心,效果凸顯。放眼全縣,目前17個鄉鎮有15個達到三類水標準。“以前走近溪流都得捂著鼻子,現在水清了,還能看到魚了。”在武平,“蝶變”兩字最能形容當地水環境治理的成效,“重生”兩字最能反映百姓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