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8/1/11 8:51: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
大力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是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確保畜產品數量質量安全、治理好農業面源污染、優化6億多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的重要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專門主持研究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問題,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又強調指出,要“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一、京津冀環境負荷壓力大,持續運作機制亟待解決。
近年來,特別是2017年以來,各級各地切實加大工作力度,因地制宜,大膽探索、勇于實踐,把畜禽糞污處理利用擺到重要工作日程,依靠機制模式創新,推動工作不斷上水平、上臺階。但當前,我國每年畜禽養殖產生糞污38億噸,仍有40%沒有得到有效處理和利用;規模畜禽養殖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占全國總排放量的一半和1/4,占農業源排污總量的95%、76%。
到“十三五”末,要完成基本解決大規模畜禽養殖場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問題的目標,還有3年時間,任務非常艱巨、時間非常緊迫。
京津冀地區是我國社會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人與自然關系最為緊張、資源環境超載矛盾最為嚴重、生態聯防聯治要求最為迫切的區域。據測算,京津冀地區畜禽存欄總量約占全國6.9%,規模化養殖率明顯高于全國,但由于畜禽養殖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廢棄物處理壓力越來越大。由此造成的單位耕地氮、磷負荷約是全國的2.5-5.0倍,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約占本地區排放總量的一半以上,是該地區農業面源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
為有效解決京津冀地區養殖業廢棄物產量大、資源化利用效率不高、可推廣可復制的商業化運作模式不足等問題,促進該地區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抓好農業重點領域面源污染防治,做好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技術模式的集成與示范,中國農業科學院以國家農業聯盟建設為契機,依托京津冀地區科技優勢和區位優勢,商同京津冀地區的地方政府,組織該地區的有關科研機構、涉農大學和養殖企業于2017年4月開展了“京津冀地區畜禽養殖廢棄物利用科技聯合行動”,旨在通過創新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探索不同規模養殖廢棄物利用模式和持續運行機制,控制京津冀地區養殖業廢棄物污染,提高養殖廢棄物中養分資源的利用效率,探索示范可推廣可復制的商業化運作模式,為保障京津冀地區環境質量和農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二、依靠科技提供技術保障,打造模式解決實際難題。
“科技聯合行動”實施以來,針對上述問題,按照農業部推動綠色發展、“一控、兩減、三基本”和國家科技創新聯盟的要求,以創新畜禽糞污土地承載力測算方法、研發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和設備、探索不同區域技術模式和機制為重點,聯合京津冀三省市農科院、涉農大學和典型養殖企業,建立“1+3+9”的工作運行機制,多方籌措資金,形成了1項畜禽糞污土地承載力測算方法和3種集成模式,即家庭農場廢棄物處理利用模式、典型養殖場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模式和糞污專業化處理利用模式,打造了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技術的應用典型樣板,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畜禽糞污土地承載力測算方法
該方法以動物排泄的氮磷養分為基礎,同時考慮土壤養分水平和作物養分需求;計算給出包括大田作物、蔬菜、水果、經濟作物和人工牧草等不同作物土地承載的養殖量推薦值,為各地畜牧業以地定畜、制定農牧循環發展規劃提供依據,方法率先在河北的定州、晉州、辛集、安平四縣實施了環境承載能力評價試點。
(二)家庭農場廢棄物處理利用模式
1.“以三改兩分再利用為主”家庭農場處理利用模式。該模式針對中小規模養殖場和家庭農場,重點開展了源頭節水工藝改造,通過三改兩分工藝,節水50%以上,減少養殖污水產生量,固體糞便和污水貯存分別建設防滲、防雨的設施,在天津的中小型養殖場和養殖戶得到廣泛推廣應用。
2.“糞水混合處理”舍外發酵床處理利用模式。該模式對中小規模畜禽養殖場和家庭農場的糞水進行統一處理,研發料斗式攪拌機,實現糞污的自動布料,研發回風利用系統,減少舍外發酵床的臭氣排放并實現養分回收利用,在河北溫氏集團家庭農場建立了技術示范點。
(三)典型養殖場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模式
1.規模養殖場場內循環利用模式。該模式重點開展了奶牛場糞污固液分離,固體糞便好氧堆肥發酵或快速發酵生產牛床墊料,生產的墊料回用牛床,在天津神馳牧業和天津和潤牧業等進行示范應用。
2.規模養殖場種養循環利用模式。該模式重點開展了以糞便污水發酵、沼液養分自動配比、糞便綜合養分管理計劃等為核心的“果(菜)-沼-畜”種養循環模式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在河北津龍公司進行示范應用。
(四)糞污專業化處理利用模式
1.糞污肥料化集中處理中心模式。該模式開展了糞便收集-貯存-運輸-資源化利用于一體的“第三方治理”PPP模式運行機制研究,研究提出了專業化有機肥處理中心收集半徑,提出了有機肥集中處理中心的收集半徑在15千米以內為宜,開展了糞便堆肥發酵和生物除臭回收利用技術、移動翻拋有氧發酵技術+生物菌劑組合技術研發,在天津施可豐生物有機肥有限公司進行示范應用。
2.糞污專業化能源利用集中處理模式。該模式開展了糞便收集-貯存-運輸-厭氧發酵-沼氣發電-肥料化利用于一體的“第三方治理”PPP模式運行機制研究,在收集半徑合理范圍基礎上,研究糞污中總固體含量的收費機制,開展了糞便堆肥通風與攪拌聯合調控、生物質除臭控氨、污水沼液膜生物處理等關鍵技術研發,相關核心技術和模式已經在河北安平的京安集團進行示范應用。
三、持續發力聯合協同攻關,推動畜禽養殖綠色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必須依靠科技的力量,才能加快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實現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實踐證明,京津冀地區畜禽養殖廢棄物利用科技聯合行動成效顯著,經過半年的奮力攻關,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受到政府和群眾普遍歡迎。但目前仍處在“點”的輻射,尚未形成“面”的覆蓋。要實現“2020年全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的總體目標,仍需要發揮政府官員、科學家和企業家的聰明才智,進一步推動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
一是強化協同創新力度,進一步完善豐富技術模式。要依靠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加強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的區域聯合、科技聯合,開展協作研究和聯合攻關。瞄準先進工藝與技術裝備,以沼氣、生物天然氣、新型環保飼料為重點,突破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并建立健全相關標準體系;以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為軸線,優化養殖布局,提高畜禽養殖的良種化、規模化、標準化、自動化、智慧化水平,推動健康養殖、生態養殖。
二是堅持一場一策,加快推廣應用。結合農業部重點推廣的通用技術模式,按照“全程控制、綜合防治,因地制宜、一場一策,種養結合、區域循環”原則,繼續完善3種技術模式;在現有基礎上,引進和借鑒國內外的畜禽糞污處理利用先進工藝、設備,開展新的技術創新,在京津冀地區率先落地,有效提升我國畜禽糞污處理技術;根據養殖場的不同畜種、不同規模、不同稟賦、不同環境等特點,研究確定“一場一策”技術解決方案,提高技術應用的準確性、高效性,實現精準治污、精準利用;加強技術指導,加快模式應用速度,提升模式應用質量。
三是加強政策扶持,引領市場運作。積極與國家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制治理試點縣進行對接,將先進技術和典型模式應用到整縣制治理中,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促進全國畜禽養殖廢棄物的“能源化、肥料化”利用和畜牧業的綠色發展。啟動或加強綠色發展示范縣創建、種養循環一體化建設、整縣推進示范創建、有機肥代替化肥行動、沼氣工程建設等一系列項目工程,發揮導向引領和示范帶動效應;統籌并優先解決畜禽糞污處理利用的用地問題,落實農業用電政策,實行畜禽糞污處理利用裝備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對沼氣、天然氣、有機肥項目進行稅收、貸款優惠;堅持企業主體地位和市場化運作原則,通過PPP等方式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糞污處理利用領域,建立健全可持續發展的市場化運作機制,推動糞污處理利用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