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8/2/22 10:22:00 來源:科技日報 閱讀數:
天氣轉暖,覆蓋草原一冬的冰雪在陽光照射下逐漸消融。大年初四一大早,牧民東寶抱著兩只早產小羊羔出了屋:“根據科技部門的智能稱重設備檢測,小羊的體重已經達標,今天就把它們放回暖棚融入羊群,全家人出門走親戚。”
東寶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森多鎮的一名普通牧民,也是當地規模較大的嘉倉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的股東之一。2017年,青海省三江源智慧生態畜牧業平臺建設項目覆蓋了東寶所在的合作社,當地數百名牧民利用手機、溫度計、智能秤等先進的技術開始“智慧養殖”,牧業生產更輕松高效。
“三江源生態畜牧業發展經歷了‘粗放—集約—智慧’這三個階段,得益于國家項目支撐和科研人員合力攻關,2017年的畜牧業生產水平又上了一個臺階,為構建‘減壓增效’的智慧生態畜牧業新模式打開了局面。”青海省科技廳副廳長張超遠說。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紀遠說,這是青海立足資源優勢和生態現狀進行的一次創新型探索。項目利用遙感、無人機航拍、結合北斗衛星定位跟蹤調查、紅外相機地面自動監測、地面樣帶調查等方法,實現了草情信息獲取和草畜平衡動態估算,如此大面積精確化的調查在青藏高原也屬首次。
項目結論顯示,兩年來三江源地區累計完成技術應用推廣3.75萬余畝;配置自動化收獲機組加工牧草8642.3噸、精準配置飼草料6250噸。
項目示范區的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副縣長扎西說,對生活在三江源區的牧民來說,今后,他們可以利用優質飼草基地完成冬季“補飼”,也可以根據智慧平臺的引導完成草場返青期休牧、季節優化配置,還可以將稱重設備和營養均衡養殖技術結合起來,使牛羊肉產量和質量達到*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