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8/3/13 15:00:00 來源:南寧日報 閱讀數:
近日,南寧市青秀區劉圩鎮田野牧歌肉牛產業示范區(以下簡稱“田野牧歌”)里一派繁忙景象。示范區的工人大多數是周邊農村的貧困戶,相比過去簡單的甘蔗種植,如今,他們在示范區里每周都有忙不完的工作。“養殖基地就在家門口,在這里打工平均每月能比過去多賺1000多元。”農戶譚啟盛高興地告訴記者。
近年來,南寧市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通過自身的發展,在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同時,還帶動了周邊農民增收。去年以來,全市示范區幫扶解決農民就業4.22萬人,直接帶動8.95萬戶農民從事特色農業生產;引導149家龍頭企業、1239個農民合作社參與產業扶貧,構建完善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帶動了23萬貧困人口增收,示范區核心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周邊群眾高20%以上。
產業顯特色 農民脫貧致富最強抓手
春節剛過,譚啟盛和村民們又開始忙碌起來。年前拿到4000多元分紅收入,這讓他對新的一年充滿了希望和斗志。“去年我的收入比以前種甘蔗增加了10000多元,現在我們對養牛的信心可足了!”譚啟盛高興地說。
譚啟盛對養牛擁有如此充足的信心,得益于田野牧歌近3年快速發展所帶來的輻射作用。自2015年開始建設以來,示范區以肉牛養殖為主導產業,從種植、秸稈回收、飼料加工、有機肥生產、電子商務等多方面入手,構建起了覆蓋全產業鏈的生態循環經濟,使肉牛養殖成為當地的一項特色產業,農業產業實現“彎道超車”。
目前,田野牧歌的核心區流轉土地5300多畝,完成總投資約2.3億元,包括種植新品種牧草、經濟飼用作物3200畝,建設肉牛養殖基地4個,其中譚村、那度村、那床村3個脫貧攻堅肉牛養殖基地是貧困村養殖基地。
肉牛養殖在劉圩鎮黨委書記賀明球看來,是一項前景廣闊的產業項目。
“有了廣西四野牧業有限公司這樣的龍頭企業帶動肉牛產業的發展,貧困戶就能加快脫貧的腳步。”賀明球說,如今貧困戶在示范區認養3頭牛,每年每戶分紅達4000元。四野牧業有限公司接收劉圩鎮共16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5萬元小額貸款金入股,這些貧困戶每年還能獲得4000元的分紅。
目前,田野牧歌被評為“國家肉牛養殖標準化示范區”“廣西四星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打響了當地脫貧最“牛”特色品牌。
技術求突破 實現穩定增收的有效途徑
2月27日,剛從澳大利亞進口的100多頭優質種牛陸續抵達田野牧歌位于那度村的養殖基地。“這批最新到貨的種牛將有兩個用途,首先是培育肉牛,用于銷售。”廣西四野牧業有限公司總裁黎樺告訴記者,“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作為嶺南牛的配種。”
黎樺所說的嶺南牛,是田野牧歌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建設3年來,該示范區搭建了現代化、標準化牛舍16棟,引進西門塔爾、安格斯、利木贊、夏南牛、隆林黃牛等多個優良肉牛品種,2017年通過與合作社、養殖戶合作向區域市場提供種牛、育肥牛2萬多頭。
如今,田野牧歌成為南寧市內一個特色鮮明的養殖產業基地。但田野牧歌的目標并不僅限于此。
“引進的牛再好,卻沒有本地特色,飼養成本也很高。要想真正把產業做大,必須形成自己的品牌,找到適應本地地理氣候條件的種牛產品,這才是*的路子。”黎樺感慨地說。
為此,田野牧歌正建設產學研基地,積極引進專業人才深入研究本地牛品種。“目前通過雜交、人工授精方式,自主培育了新品種‘嶺南牛’,并注冊了商標。” 黎樺介紹,田野牧歌不斷加快推進集高效牧草種植,秸稈等農業固體廢棄物回收利用,飼草、飼料加工和有機肥料加工,屠宰精深加工,冷鏈物流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體系建設,通過延伸休閑農業和觀光旅游業來打造牛文化品牌。
只有產業的特色形成了、品牌打造成功了,示范區才能持續發展,農民才能獲得持續穩定的增收途徑。
農民有技能 實現鄉村振興的持久動力
年后,在位于邕寧區蒲廟鎮的一遍天原種豬產業(核心)示范區(以下簡稱“一遍天示范區”)內也是一派忙碌。工人們正在嫻熟地給不同生長階段的種豬投喂相應的飼料。
一遍天示范區擁有專業的院士工作站,近年來,通過對專利技術的攻關,該示范區培育出了比普通種豬多出兩三對肋骨的新品系種豬,極大地提高了養豬的經濟效益。目前,這個占地680畝的養殖示范區,總飼養規模達存欄種母豬9000多頭,年出欄原種豬10萬頭,直接帶動邕寧區及南寧其他周邊縣區3000多戶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養殖優質種豬30000頭。示范區還吸收了周邊村屯72戶貧困戶到基地內就業,為貧困戶提供了穩定的增收途徑。
但在負責人楊厚德看來,一遍天示范區要輻射帶動的,不僅是周邊農戶的收入,還有貧困戶的技術。“幫助貧困戶,必須幫他們掌握技術,成為職業農民,這才是實現脫貧最有效的手段。”楊厚德說,示范區對轄區內有意向通過特色養殖方式脫貧的貧困戶開展技能培訓,以農民知識化工程和崗前培訓為載體,不斷提高農民應用養豬業生產先進技術水平,通過建立農戶自己的家庭養殖場,促進穩定增收脫貧。
“目前,示范區有70多戶貧困戶建立了家庭養殖場,他們學到了技術,希望能成為職業養豬人。”楊厚德介紹,示范區會定期從這些家庭養殖場收購生豬,在幫助貧困戶的同時,也提升了示范區的生豬出欄量。通過提升農民的技術水平,激發大家發展產業的積極性,成為推進鄉村振興、農民致富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