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8/9/21 9:42:00 來源:渭南日報 閱讀數:
初秋時節,一片片田野鋪展大地,一個個養殖場青翠碧綠,一只只牛羊悠閑自樂……東秦大地,處處生機勃勃,活力彰顯,好一派產業興旺、和諧繁榮、物豐民康的喜人景象。而這僅僅是陜西省渭南市發展生態畜牧業的一個縮影。
立足“綠字號”
科學規劃 構建生態畜牧業發展新格局
走進位于澄城縣王莊鎮水洼村的養殖場,只見一排排豬舍干凈整齊,周圍林木郁郁蔥蔥,不見了以往糞便滿地、污水橫流的景象。今昔對比,水洼村的“重生”,正是渭南市畜牧業綠色發展的一個生動事例。
如何破解畜牧業污染治理難題?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渭南市把推廣“種養結合、糞污利用、生態循環”模式作為突破口,在發展目標上由注重數量向數量、質量、效益、安全、生態并重轉變。渭南市制定《渭南市畜牧業振興發展追趕超越規劃(2017-2021年)》,調整優化畜牧業區域布局,重點實施標準化健康養殖、種養循環發展等十大工程,全力打造健康型、生態型、品牌型、創新型、安全型畜牧業,為推進生態綠色畜牧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與此同時,在全省率先制定出臺《渭南市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并成立了領導小組,出臺了渭南市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考核辦法(試行),建立各縣(市、區)政府總負責,相關部門配合聯動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推進機制。
瞄準“老字號”
改造升級 打造現代綠色養殖場
一邊是農民養殖增收,一邊是生態環境保護,看似兩難的選擇,市畜牧獸醫局局長陳經武一語定調:“養豬、養牛、養雞,怎么養都可以,但是都不能污染環境。”他提出,把“綠色生態”作為衡量現代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指標。
渭南市堅持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為重點,“建”“引”“創”三管齊下,加快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在“建”上提標準,引進建設牧原600萬頭生豬產業體系、石羊“云養殖”等重點項目,一大批投資規模大、建設標準高、配套設施全的養殖場建成投產。
在“引”上做文章,實施綠色示范縣、轉型升級示范縣、標準化養殖場建設等項目,支持規模養殖場改造升級,建設糞污處理設施,澄城縣成功創建全國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華山牧場、上元生態養殖公司等兼具生態觀光的“美麗牧場”成為渭南市生態畜牧業的靚麗名片。在“創”上下工夫,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管理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的要求,每年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創建部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11家,省級49家,市級200家。
據了解,全市畜牧業重點項目截至今年8月底,建設已完成投資12.5億元,新擴建規模養殖場145個,新擴建實現了糞污處理設施全配套。
開發“原字號”
疏堵結合 破解生態畜牧業發展難題
在澄城縣田園現代養殖有限公司,記者看到干凈整潔的廠房,污水池、消毒池等專業化設施一應俱全,一頭頭膘肥體壯的豬正在悠閑覓食。大力實施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及整治之后,這樣的景象讓人不禁驚嘆。
為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遠景,渭南市建立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配合、鄉鎮辦實施的工作推進機制,集中時間、集中力量,開展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及整治。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市共劃定禁養區247個,面積2291.95平方公里;禁養區內222個規模養殖場全部關閉或搬遷。2018年繼續開展了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及整治工作“回頭望”,嚴格禁養、復養。以農業污染源普查和農業部畜禽規模養殖場直聯直報為契機,全面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源普查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調查,摸清了全市規模養殖場和散養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情況,為進一步做好全市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積累了基礎數據。
今年以來,全省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現場會、全國畜牧業綠色發展中國行活動(西北地區)暨2018年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培訓班先后在渭南市召開,學習推廣渭南市生態畜牧業發展經驗。
培育“新字號”
示范引導 推廣生態畜牧業發展模式
渭南市依托省畜牧業協會專家團隊,在白水縣、蒲城縣開展“果畜(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發展試點縣建設,總結推廣適合全市不同畜禽種類、養殖規模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生態養殖模式,按照“一場一策”原則,建設各類生態養殖示范點28個。
在白水縣西固鎮雷村蘋果標準園,記者看到這個占地數百畝的果園中間,有一個標準化豬舍,每排豬舍內各有4個20立方米的鋪滿麥糠、麩皮等物質的發酵床。園區負責人告訴記者,這里不僅是國家蘋果標準化產業示范園,也是縣生態養殖示范場和省發酵床法養豬示范點。發酵床中的微生物把豬的排泄物分解,最后再以有機肥的形式深施到果園中。
目前,像這種生態養殖模式,渭南市大力推廣的有三種:
“就近利用,生態消納模式。”通過無害化處理設施儲存發酵,實現糞污無害化,使用輸送管道或中小型運輸工具,就近施用于農田,實現就地利用生態消納。
“種養一體,復合循環模式。”通過沼氣池處理,產生的沼氣供生產使用或發電,沼渣沼液實行固液分離,沼渣作為農作物基肥施用,沼液通過灌溉渠道水肥一體化施用,形成立體復合式循環利用。
“集中處理,異地使用模式。”養殖場廢棄物通過第三方統一收集,進行集中處理,生產有機肥。澄城縣水洼村采用種養一體、復合循環模式,全村2700畝果園全部施用有機肥,不僅改良了果園土壤結構,提高了有機質含量,而且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果品質量,每畝節約化肥農藥約500元。
覆蓋“管字號”
智慧監管 健全生態畜牧業保障機制
渭南市堅持發展與安全并重,建立從養殖、運輸、加工等產業鏈各環節的全覆蓋監管機制。加大“智慧畜牧”項目建設力度,搭建了我省第一家正式上線、功能齊全的“互聯網+畜牧業”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對全市畜禽屠宰場、生鮮乳收購站、重點養殖場接入視頻監控、GPS定位等設備,應用推廣奶業監管、投入品監管、疫病監測及應急預防指揮等數字化軟件,實現遠程監管、質量追溯等智能化管理。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統籌規劃、因地制宜、保險聯動”的原則,建成全省首家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引進國內先進處理設施和工藝,采用機械破碎、高溫高壓化制法集中處置病死豬,產生的生物油工業利用,肉骨渣作為有機肥輔料,真正實現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與此同時,渭南市以投入品信息化監管和動物衛生監督執法為重點,加大畜產品安全抽檢力度,強化飼料、獸藥等畜牧業投入品源頭治理,有效保障了畜產品質量安全。
田疇織錦繡,沃野好風光。如今,放眼東秦大地,一個個承載著希望與幸福的“綠色夢想”在牧野延伸,一個個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的項目落地生根,一幅幅充滿生機與希望的綠色畫卷,正在渭南這片沃土上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