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8/12/28 10:27:00 來源:四平日報 閱讀數:
站在收割后的玉米地里,頂著寒風,看著7頭“致富牛”悠閑地吃著秸稈殘草,吉林省雙遼市永加鄉永加村村民張寶華心里卻是熱乎乎地充滿了幸福和滿足。眼下,有4頭母牛懷了牛犢,這讓張寶華高興不已,“等小牛犢出生后,再精心喂養半年,就能帶來3萬多元的收入,我們家脫貧就更有指望了。”張寶華說。
今年31歲的張寶華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卻有著和別人不同的經歷。六年前,他與妻子一直在南京、煙臺打拼,工資收入也很可觀,每月按時給父母和幼小的兒子寄錢,保障他們的日常開銷,生活可謂無憂無慮。好景不長,得病十余年的父親在2016年病情加重,花掉了家中所有積蓄,還欠下了多筆外債。
2016年初,為了更好地照料母親以及身患重病的父親,夫妻二人決定回家盡兒女之孝。盡管得到了兒女的精心照料,肝癌晚期的父親還是在同年4月不幸去世。親人的故去,高筑的債臺,年邁的爺爺,幼小的孩子。張寶華欲哭無淚,太多的放不下使他無法外出打工,夫妻二人對未來的生活失去了方向。
在得知張家的情況后,包扶單位及永加村“兩委”紛紛給張寶華出謀劃策,鼓勵他要對生活充滿信心,相信黨和政府的關懷,并確定張寶華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村“兩委”領導了解張寶華掌握一些養牛的技術,最終幫他制定了養殖增收的脫貧計劃,并為他提供相關的技術指導和政策支持。
張寶華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籌集了10萬元資金,購買了8頭改良品種的西門塔爾乳、肉兼用牛,從此走上了靠養牛增收、還債、脫貧的道路。現在,政府給張寶華重新蓋起了60平方米寬敞、明亮、溫暖的磚瓦房,并幫助張寶華修建了130延長米的紅磚院墻。張寶華建起了100平方米的養牛圈舍,憑借吃苦耐勞的干勁兒,靠養牛基本實現了脫貧。
張寶華常說:“黨和政府給我指了一條好路子,我不能躺在家中靠政府養活,要脫貧,還是要靠自己的雙手改變現狀。”張寶華勤奮刻苦自學養牛知識,不斷地總結養殖經驗,“致富牛”在張寶華的精心照顧下長得毛皮發亮,膘肥體壯。
近兩年,張寶華不僅把精力放在養牛、種地上,還通過養豬、養鴨等途徑增加收入,他的妻子也在農閑的時候到村里的木耳大棚打工賺錢,貼補家用。如今,張寶華家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并全身心投入到養牛致富的項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