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9/3/7 9:42:00 來源:澎湃新聞 閱讀數:
“目前在我們國家,養奶牛不太容易賺錢,因為我們的土地不夠、草不夠,養一些奶牛還需要進口牧草。”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近日的媒體見面會上,對某記者的提問,如是回答。
新希望集團始創于1982年,由民營企業家劉永好發起創立,橫跨飼料生產,跨入農業科技、食品加工、渠道終端、設施建設、金融服務等多個領域。新希望集團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197位,同年,劉永好家族以425億財富位列胡潤百富榜第30位。目前劉永好為四川首富,現任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全國政協委員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今年,劉永好就鄉村振興、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等提出了八項提案。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明確提出實施“奶業振興計劃”,劉永好在其中一份提案中建議,應當扶持奶牛規模化養殖基地建設。
劉永好表示,當前國內乳品的人均年消費量僅有36公斤,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隨著居民收入不斷提高,未來人們對乳制品和牛肉的消費會越來越高,然而全國奶牛實際存欄量低于1000萬頭,建設優質奶源基地的牧場用地供給嚴重不足。
在這樣的背景下,劉永好認為,奶業的格局正朝著集約化飼養演進,規模養牛數量增長迅速,這一趨勢有助于提升養殖效率、解決糞污集中處理、疫病防治、防范食品安全風險等方面。
劉永好在其《關于支持奶業振興,扶持奶牛規模化養殖基地建設的提案》中建議,應當增強對種養結合與規模化飼養奶牛的土地資源支持和資金支持。這其中包括應鼓勵利用非基本農田、一般經濟林地等建設規模化、種草養牛循環的生態牧場;在牧場周邊配套適當面積的土地;對于環保達標的養殖公司、家庭牧場推行排污費減免政策等等。
劉永好告訴記者,前幾年受進口洋奶粉的沖擊,國內的養牛戶虧損不賺錢。在國內當前的供需新格局下,國內養奶牛的量總體上是不夠的,必須配套一定奶牛養殖量。
“養殖規模太小,農民的效益就不會高,我們的質量控制也會相對比較難。”劉永好向記者表示。
有研究顯示,中國20頭以上的規模飼養比例僅為28.9%,小養殖戶仍占奶牛養殖的主體。針對記者提出規模化養殖的推進難點,劉永好表示,主要是小養殖戶擴大養殖規模的資金問題。以養一頭奶牛平均需要一兩萬元的成本計算,10頭左右每年的成本就是一二十萬,要是擴大到100頭,初始增加的成本很高,但這是一個逐步做強做大的過程。
在劉永好看來,推進規模化是有難度的,需要成立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也需要工商業者和投資機構的參與,促進行業的發展。對此,希望國家對奶牛養殖戶,尤其是集中規模的養殖戶給予包括土地和資金方面的支持。
此外,對于奶牛養殖上游的飼料產業,作為國內的養殖大戶及飼料生產商,劉永好表示,“種養結合”一體化的體系能夠更保證質量、控制來源、讓產品可追溯,因此產業鏈的延伸是有利的。
劉永好的其他七項提案則分別從產業及金融財政等方面,為落實鄉村振興、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打好三大攻堅戰等提供了建議。
在產業上扶持農業方面,劉永好建議,支持奶業振興,扶持奶牛規模化養殖基地建設;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放開原材料進口資質;“綠領”培養和“綠品”培育相結合,進一步提升新農民培訓實效;以及引領畜禽養殖業綠色發展。
在金融及財政支持方面,劉永好建議,加強數據監管立法,促進現代金融科技發展;優化增值稅、釋放稅制紅利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