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9/3/29 9:50: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
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的秦皇島國際裘皮城已投入使用;投資6000千萬元的貉狐貂糞便綜合處置制造生物有機肥項目投產運營;總投資3500萬元的東源飼料廠現已投產……隨著一個個皮毛產業項目的投產,素有“中國養貉之鄉”美譽的河北省昌黎縣,實現了由最初的毛皮動物養殖銷售,向皮毛加工、服裝展銷、商貿物流全產業鏈發展的“華麗”轉身。
據了解,昌黎縣毛皮動物養殖遍布全縣16個鄉鎮,180余個養殖專業村,毛皮動物養殖量近千萬只,市場經紀人超萬人,農民人均養殖毛皮動物收入達2萬元以上,帶動該縣10多萬農民增收致富。目前,形成了以該縣荒佃莊鎮為中心,以皮毛產業為主導,帶動養殖、經銷、加工和商貿物流等相關產業發展的皮毛產業集群,實現各類產值近100億元,昌黎縣已成為全國*的生皮交易集散地。近年來,該縣為打破產業壁壘,通過建設市場、打造園區和引進項目等措施,尋求傳統養殖業向全產業鏈發展之路。
依托規模養殖實現“握指成拳”
上世紀80年代初,昌黎縣一些頭腦活絡的農民發現了毛皮動物養殖大有前景,開始引種養殖貂、狐、貉等毛皮動物,在他們的帶動下,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逐步形成了年存欄毛皮動物1000萬只左右的養殖規模,先后榮獲“中國毛皮產業化基地”、“中國養貉之鄉”的美譽。
由于多年的養殖習慣,昌黎縣大部分農民都是在自家庭院內搞養殖,小打小鬧,無法擴大養殖規模,對于市場的抗風險能力也非常低,經常出現今年賠錢明年就“清倉”的現象。為此,昌黎縣政府積極引導養殖戶走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養殖之路,將養殖戶組織起來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既能為養殖戶提供良種、飼料、獸藥、皮張銷售、疾病防控、資金支持等全方位服務,又能實現“抱團取暖”抵御市場風險。
規模化養殖讓昌黎縣越來越多的毛皮動物養殖戶嘗到了“甜頭”。昌黎縣昌佳良種繁育基地的負責人蔣鵬介紹說:“去年養一萬五千只貉子,按照目前的行情,收入300多萬元沒有問題。”前些年由于空間有限,每年最多養二三百只,一年下來除去成本也賺不了幾個錢,自從在縣里規劃的養殖小區建起養殖場后,擴大了養殖規模,每年都會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像蔣鵬這樣走出庭院搞養殖的大有人在。目前,該縣已建成5家年存欄萬只以上、260多家年存欄千只以上的規模化養殖場,成為皮毛動物養殖的“主力軍”。
依托交易市場叫響昌黎品牌
養殖量上來,賣皮難又成為了制約農民增收致富的“絆腳石”。多年來,活躍在昌黎縣的皮毛業經紀人達上萬人,市場亂象叢生,廣大養殖戶怨聲載道。昌黎縣順勢而為,積極引導當地企業投資建設了昌黎皮毛交易市場,對皮毛交易進行規范管理,通過制定條約、治安維護等一系列措施,公平、文明交易成為各方共識,受到業界的一致認可。2008年昌黎皮毛交易市場被中央文明委評定為“中國首批文明專業市場”。
通過多年的培育,昌黎皮毛交易市場已成為全國*的生皮交易市場,每年吸引大量的國內外客商采購皮張,市場年成交活體50萬只、皮張1000多萬張,交易額約達到60億元,“昌黎貉皮”獲批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在業界叫響了“昌黎”品牌。同時,昌黎縣依托市場舉辦秦皇島國際皮草節,打造高端時尚裘皮服裝展銷活動,使其成為國際上叫得響的“名片”。
目前,昌黎皮毛交易市場與國內外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商務合作關系,皮張主要銷往國外的俄羅斯、韓國、土耳其等10多個國家和國內多個市場,成為享譽全球行業的優質皮張供應基地和華北*的皮張集散地。
昌黎縣皮毛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張永生介紹,在昌黎皮毛市場,游客可以參觀養殖基地、裘皮加工過程,裘皮服裝還可以“私人訂制”,大家在看山觀海的同時,還能購買到質優價廉的裘皮服裝。如今,昌黎裘皮服務已經逐漸被國內外游客認可,吸引了大量俄羅斯、土耳其、意大利等國家的游客前來。
依托產業園區完善產業鏈條
“皮毛產業只有上檔次,走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道路,打造全產業鏈條,才能成為既富民又強縣的產業。”在皮毛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昌黎縣佳朋集團董事長蔣雨江說。
作為該縣重點打造的昌黎皮毛產業園,規劃占地700畝,主要建設生皮、熟皮及活體交易區,標準屠宰廠,大型冷庫及皮毛商貿區,皮毛粗加工區和服裝城,涉及皮毛產業從初級到終端的每一個環節,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設。
為了使昌黎縣皮毛產業從初級低端產品向高端延伸,園區在皮毛產品生產設計方面,予以大力扶持,在皮毛產業園區專門建設了創業園,以非常優惠的政策吸引皮毛加工、設計企業入駐。“創業園為我們公司提供擔保解決了資金困難,現在我們只要專心研發我們的產品,別的什么都不用想,我們對這個園區的政策特別滿意。”入駐園區的衣巖服飾有限公司經理趙曉旭說。截至目前,來自全國各省及地區的皮毛商貿企業已達42家,激活了昌黎縣缺失多年的毛皮服裝設計加工和商貿物流這些關鍵環節,使得該縣皮毛產業的鏈條進一步趨于完善。
目前,昌黎皮毛園區已獲批省級產業園區,該縣大力招商引資,即將啟動建設占地200畝、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的秦皇島國際皮草文化小鎮。“皮草文化小鎮的建設,不僅會帶動昌黎皮毛產業從低端向高端進檔升級,還能實現皮草與旅游深度融合,填補秦皇島冬季旅游的空白,為秦皇島全季全域旅游提供資源。”張永生說。
依托項目建設實現戰略轉型
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皮毛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載體,昌黎縣筑巢引鳳,轉方式、調結構,以高質量項目建設促進皮毛產業實現戰略轉型。該縣積極謀劃了存欄量達3萬只的標準化養殖小區項目、投資1.6億元的皮毛產品展銷中心項目和年處理廢棄有機物2萬噸的益泉沼氣循環生態農業模式試點項目等一大批全產業鏈項目。
其中,昌黎裘皮城建成并投入運營,作為秦皇島地區首家專業性的裘皮購物商城,半年時間便創下了裘皮服裝單位面積銷量全國第一的驚人業績。目前,昌黎縣依托裘皮城項目已吸引了70余家國內外一流皮草品牌,不僅為該縣皮毛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趟出了一條新路子,也為皮毛產業在產業鏈條延伸中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6年1月,全國首家皮毛現貨電子交易平臺——赫霆皮毛現貨電子交易平臺在昌黎正式上線,實現線上電子交易平臺與傳統皮毛產業融合。客戶利用電腦或手機APP交易軟件,就可以方便、快捷、安全的交易全球皮毛資源,使得交易更加精準高效,有效解決了廣大養殖戶賣皮渠道單一、賣皮難的問題,使養殖戶足不出戶就能進行皮張交易。
同時,中節環畜禽糞污處理項目、中昌倉儲項目、污水處理項目等一大批皮毛產業相關項目的簽約落地,讓昌黎縣皮毛產業實現了全產業鏈的戰略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