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9/5/23 10:26:00 來源:農業科學與工程前沿編輯部 閱讀數:
多能干細胞(PSC)因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在體外可以長期培養并能進行基因編輯,其在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以及動物育種應用等領域備受青睞。然而,大家畜,如豬,至今沒有獲得能夠進行生殖嵌合、穩定傳代、體外長期培養的多能干細胞系。這也是制約大家畜育種的瓶頸。自第一株小鼠胚胎干細胞報道以來,科學家對豬多能干細胞進了30多年的攻關,雖取得了良好的進展,但仍存在急需解決的科學問題。
近日,由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東北農業大學教授合力撰寫的“Porcine pluripotent stem cells: progress,challenges and prospects”綜述文章在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FASE)期刊上發表。
四所重點農業大學豬多能干細胞研究課題組教授和一線博士生,根據各自實驗室的科研側重點,合作撰寫了綜述文章。文章詳細論述了胚胎干細胞(ESC)分離和培養的影響因素,如胚胎階段、培養條件中小分子添加成分;總結了分別來源于原始生殖嵴、睪丸和卵巢的生殖細胞系的建立和體外增殖能力影響因素;分析了大家畜誘導多能干細胞研究存在的問題,如外源基因不沉默、細胞不穩定等;另外,詳細闡述了多能干細胞的體內、體外評價體系,如細胞形態、單細胞克隆形成和多能性維持能力、擬胚體形成能力、多能性標記因子的表達、X-染色體失活狀態、畸胎瘤和嵌合體形成能力等;最后,作者對豬等大動物多能干細胞的可能獲得途徑與未來應用前景提出了建議和希望。劉忠華教授為本文通訊作者,韓建永、苗義良、華進聯教授為本文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