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9/6/12 10:51:00 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閱讀數:
瘦肉型北京鴨和肉脂型北京鴨新品種,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和北京金星鴨業中心合作,經過30年持續選育26個世代育成的瘦肉型、高飼料效率的Z型北京鴨(農(10)新品種證第4號)和肉脂型、適合烤鴨專用北京鴨(農(10)新品種證第3號)2個配套系,2006年分別獲得國家新品種證書。
與原始北京鴨品種9周齡、體重2750克、料重比3.5-3.8:1比較,新培育的北京鴨配套系飼養期縮短到6周,Z型北京鴨體重增加到3216克,料重比降低到2.26:1;南口1號北京鴨體重增加到3586克,料重比降低到2.48:1。
在選育過程中,建立了父本與母本品系的選種技術,利用多元回歸模型準確估測了北京鴨活體不可度量性狀,創建了立體選擇北京鴨胸肌重、胸肌率的技術、“料肉比”選種技術,首次克隆了14個與北京鴨生長、繁殖性狀高度相關的功能基因,獲得了18個與北京鴨生長、繁殖性狀密切相關的可用于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的候選基因,將分子標記技術用于北京鴨品系間的遺傳距離估計、配套系雜交利用,提高了新配套系的生產性能。根據不同生理階段北京鴨的能量、蛋白質、鈣、磷、多種氨酸與維生素A、D、E、煙酸等需要量測定值與理想氨基酸模型,制定了北京鴨飼養標準,改進了養殖方式。
北京鴨新品種極大地提高了養鴨效益,使原有的北京鴨消費市場進一步擴大。2007-2009年,推廣父母代種鴨117萬只,生產商品肉鴨超過2億只;在10個企業推廣種鴨53.45萬只,出欄肉鴨1.6億只,累計產值40億元,經濟效益4.4億元。
首席專家簡介:
侯水生,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水禽)首席科學家,主要從事水禽育種與養殖技術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多項國家攻關課題。“北京鴨種質資源創新與應用”獲2010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