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9/6/26 10:11:00 來源:崇左新聞網 閱讀數:
“嘎嘎嘎……”夏季,在彎彎曲曲的河里,幾千只鴨子的叫聲格外響亮,把大新縣下雷鎮通音屯村民許繼元的鴨場“吵”得格外熱鬧。正是這些原生態養殖“黃金鴨”讓許繼元走上致富路。
說起養鴨的緣由,35歲的許繼元告訴記者,因為他看準了家鄉獨一無二的生態環境,希望打造自己的生態養殖品牌。許繼元原在國企上班,有著一份不錯的收入。返鄉后,他開始緊鑼密鼓地干起來,他注冊了“通音黃金鴨”品牌,并聯合村里原有的6個黑山羊養殖戶以土地及家禽家畜的方式入股,于2017年成立了廣西大新大龍原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
如今,許繼元的原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面積已發展至50畝,輻射面積達1000多畝,主要養殖品牌“黃金鴨”、黑山羊、黃牛等。“我們這里遠離鬧市區,主打生態牌,養出來的農產品備受青睞。其中鴨子的年銷售量超過1萬只。”許繼元說。
如何打好生態牌?許繼元說,水面養鴨,水里養魚,實施原生態立體循環養殖模式。他說,養鴨成本大,但如果把鴨糞充分利用起來,收益就翻倍了。為此,許繼元把鴨舍主要設在河道邊上,地上鋪的網格鏤空板,鴨糞直接排到河里喂魚了,無需人工清理。因為魚的飼料基本用鴨糞,只要在生長旺季時少量投放一點飼料就行了。同時,剩下的鴨糞還拿來種植果樹、蔬菜。2017年,大新縣大龍原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原生態立體循環養殖項目參加崇左市創業創新大賽綜合產業組榮獲三等獎。
除了打好生態牌,許繼元還注重科學養殖。他告訴記者,他每一處鴨舍的喂食都實行機械化投放,且安裝了監控系統。“這些監控就像我的眼睛,即使不在鴨舍也可以監看到鴨子的生長情況,以便及時為鴨子投食,有突發狀況及時應對處理。通過這樣的方式,許繼元一個人可以輕松管理幾千只鴨子。許繼元說,過去發展養殖業辛苦,是因為沒有現代化設施,如今,通過放養,增強鴨子抵抗能力,喂食也是機械化投放,再通過視頻監控,實時應對,自然事半功倍。
如今,許繼元的生態合作社辦得紅紅火火,合作社內黑山羊養殖戶每年增收超一萬元,品牌“黃金鴨”年利潤超過10萬元,帶動當地160多群眾發展養殖業。因此,許繼元被評為2018年“大新縣青年領頭雁”。下一步,許繼元決定繼續抱團發展,創業決心更加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