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9/7/1 10:2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閱讀數:
至2018年底,環縣全縣多年生牧草留存面積達到175萬畝,紫花苜蓿留存面積達到140萬畝。 李文 攝
中新網蘭州6月30日(李文)盛夏的甘肅環縣環江兩岸,金黃的小麥隨風波浪翻滾,引人注目的塊塊紫花苜蓿,迎風搖曳。種植苜蓿在環縣有特別的意義。苜蓿,不僅護了窮山僻壤“被子”,也讓農民賺了“票子”。紫花苜蓿不僅是環縣農村最靚的風景,亦為當地農民牢靠的財富。
種草護“被子”也能“賺票子”
環縣,曾經十年九旱,因干旱和貧窮出名。據《環縣志》記載:“環縣山童水劣,罕世漁樵。”早年,每到春冬季,僅有的綠色,就是被稱為“牧草之王”的紫花苜蓿。
這個多年生的牧草,在極端環境下也能頑強地生長,這星星點點的珍貴綠色,養眼、誘人,少綠的環縣人因此愛上了紫花苜蓿。
“一次種,只管收。”農村老人都這么說。十多年前,少量的苜蓿只能用來飼養耕畜。羊享受不到這樣的好草,只能趕到山里放牧,導致植被破壞,草場退化。
目前,環縣戶均擁有20畝紫花苜蓿的農戶上萬戶。 李文 攝
1998年,環縣官方實施了《環縣百萬畝紫花苜蓿基地建設實施方案》,用5年時間退耕種植紫花苜蓿75萬畝,使該縣的紫花苜蓿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
到2002年,蒿草不生的陡洼地被綠油油的苜蓿所替代,逐年塌方的溝頭被紫花苜蓿的根系織牢,漫山放牧的羊畜也逐漸圈進羊舍,吃著飼草快速育肥出欄……紫花苜蓿讓環縣的山變綠,農民的錢袋在變滿。
山坡地種紫花苜蓿,環縣合道鎮陳旗塬村村民傳登鵬獲得“第一桶金”。傳登鵬家人口多,土地面積大,坡耕地也較多。可隨著雨水的沖刷,地力逐年貧瘠,收成日漸減少。
吃夠了虧本苦頭的傳登鵬轉變了思路,把坡耕地全部種紫花苜蓿,用來養羊,羊畜也不用再出山放養。
隨著環縣草產業的發展,吸引了數家龍頭企業先后入駐,同時帶動一大批種草農戶,農戶自養戶飼養量也迅速增加。 李文 攝
這一變,第二年就帶來了效益。“羊的育肥速度、出欄速度明顯加快了,遇到暴雨天氣坡地再也沒有水毀了。”有了好效益,傳登鵬就堅持留存坡地苜蓿,育肥羊畜的收入也為他供養了三個兒子上大學、操辦婚事、置辦新房。
傳登鵬的故事,同樣在環縣多地發生。天池鄉被縣上列為“萬畝種草養畜示范點”后,五年種草近5萬畝,該鄉羊畜全部實行了圈養,昔日上山吼著信天游的羊倌們如今“轉業”成為暖棚飼養員。
曲子鎮劉陽洼村全村的6架山、5道梁、3條溝全部披上了綠裝,目前戶均達到59畝草地,為現在發展草畜一體化奠定了基礎。木缽鎮高寨溝村武家灣小組則一次性拿出300畝川臺水地種植紫花苜蓿,成為“短期育肥,長途販運”的專業種草養羊的樣板村。
百萬畝的發展規劃,只是開端。2008年以來,環縣再度奏起“種草牧羊曲”,先后實施了種200萬畝草、養200萬只養的“草畜雙二百萬工程”。戶均40畝草、人均4只羊、一個標準羊棚、一個青貯窖的“4411種草養羊模式”,100個養羊合作社、100個養羊專業村、規模養殖戶達到1萬戶,養羊農戶戶均收入上萬元的“肉羊產業雙百雙萬工程”。
至2018年底,環縣多年生牧草留存面積達到175萬畝,紫花苜蓿留存面積達到140萬畝,戶均擁有20畝紫花苜蓿的農戶上萬戶。
草當糧種引來“羊龍頭”
草產業的發展勢頭,吸引了客商的目光,中盛羊業、偉赫乳業、德華羊業等大企業先后入駐環縣。這些企業輻射帶動一大批種草農戶,農戶自養戶飼養量也迅速增加,實現了環縣肉羊出口、優質商品草外銷的良性發展。
中盛100萬只肉羊屠宰加工企業,按高于市場的價格,保護收購肉羊,這給環縣群眾脫貧致富帶來了福音,但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一切都要按“標準化”,收購的養只年齡、體重、喂養飼料標準化、棚圈均要標準化。“標準化”的要求,面對的是散養戶“粗放飼養”的經營觀念和坡地苜蓿不便于機械化收割。
環縣畜牧局提供的資料顯示了一組數字:2018年,環縣羊飼養量達到275萬只,出欄了110萬只,中盛屠宰加工10萬只;2018年,多年生牧草留存面積175萬畝,紫花苜蓿140多萬畝,薈榮草業公司收購20多萬畝;計劃三年時間,羊只飼養量330萬只以上,實現產值20個億。
第一層意思是,環縣羊多,散賣多,龍頭企業屠宰少,原因是肉羊的加工標準不夠;第二層意思是紫花苜蓿多,但商品轉化率低,原因是大多數是坡地,不便機械化收割打捆。第三層意思是說,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提升效益,就要足量的商品草。
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是新的發展方向。梯田種草,機械作業,首選的是紫花苜蓿。梯田種植紫花苜蓿的效益,曲子鎮西溝村是最好例證。
曲子鎮西溝貧困戶趙文羲將20畝耕地全部種植紫花苜蓿,今年初第一茬,留足50只羊的飼料,剩余的出售凈賺了1萬多元。
“我只出收割、打捆的機械費,一畝地就能收入七八百元。”如今,草業的收入不僅讓趙文羲舒心,還讓全村人都舒心。西溝村1.8萬畝耕地,紫花苜蓿留存面積1.3萬畝,成立了5家養羊專業合作社,羊存欄達到1.3萬只。目前,該村養羊農戶及耕地種植優質紫花苜蓿均在七成以上,還有七成以上的農戶經營性收入來自草畜產業。
千里不運糧,百里不運草。西溝村的經驗,給環縣解決草畜不平衡的矛盾提供了方案,梯田種植紫花苜蓿,成立了薈榮草業公司,建立了一套科學規范的運行機制,現代機械化的經營機制,成立專項領導小組推動草產業發展。
環縣慶環生物科技制種有限責任公司經理李國智說:“我看好的就是環縣的紫花苜蓿多,是養羊的好環境。”今年,環縣依托薈榮草業公司,擴大優質種植面積,全部由公司和合作社包種包收,實行梯田化種植,機械化收割。計劃新種各類飼草73萬畝,其中再種植紫花苜蓿20萬畝,就近供應縣內龍頭企業。
好草養好羊草畜循環發展
環縣的飼草面積,紫花苜蓿的比重*,根本原因就是作為羊畜的飼料,它的營養價值最高。環縣薈榮草業公司總經理吳恩平形象地比喻道:“如果說燕麥草、青貯玉米是大米、小麥,紫花苜蓿則是肉類。”環縣一電商專門經營紫花苜蓿,經過粗加工精包裝,銷到東南沿海地區作為市民的寵物飼草,可見其營養價值之高。
紫花苜蓿的營養價值,不僅僅是大牲畜和寵物的“上等菜”,也是人們餐桌上的上等綠色佳肴。每年春季,環縣人的餐桌上都會增加一道新鮮的苜蓿菜。環縣人民醫院副院長白興勇說,苜蓿的營養價值很高,具有清脾胃、利大小腸、下膀胱結石之功效。
環縣的草引來了大企業,也引來了“湖羊”。有的養殖戶把湖羊當“寶貝”,“科學”配方玉米等精飼料,結果營養過剩,適得其反。專家診斷指出,紫花苜蓿是最好的飼料。
環縣中盛肉羊屠宰加工企業負責人李志勇對環縣發展肉羊產業充滿信心:“環縣發展商品化紫花苜蓿的一整套政策措施,對我們企業是*的支持。”
紫花苜蓿給曲子鎮黨委書記馬金輝感悟最深:“單種苜蓿能賺錢,種苜蓿養羊更賺錢,總而言之,梯田種植商品化紫花苜蓿,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
“好地種好草、好草養好羊、好羊產好肉、好肉賣好價……”這些在環縣隨處可見向“好”的“羊觀念”,逐漸被環縣農民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