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9/7/18 10:27:00 來源:經濟日報 閱讀數:
奶業是農業現代化的標志性產業,關系著億萬消費者。日前舉行的第十屆中國奶業大會發布了《中國的奶業》白皮書,介紹了奶業發展現狀。針對奶業發展的熱點問題,我們采訪了與會的行業專家和市場人士。
養殖上規模 質量有保證
從過去排隊“憑票訂奶”,到如今市場上高溫奶、酸奶和奶粉、奶酪等產品種類齊全、供應充足,我國奶業發展迅速。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介紹,我國奶業連續跨越3個千萬噸臺階。2018年,全國奶類產量3176.8萬噸,人均奶類占有量34.3公斤,比2000年增長了3.1倍。目前,全國奶牛規模養殖比例達61.4%,奶牛平均單產7.4噸,單產9噸以上的高產奶牛超過200萬頭。
“奶牛吃的是配方料,喝的是干凈水,睡的是‘軟臥床’。”多家奶業20強企業負責人告訴我們,我國已全面普及奶牛人工授精、秸稈青貯、疫病防控等現代技術,全部規模牧場實施機械化擠奶,90%以上規模牧場實現全混合日糧飼喂,部分牧場實施奶牛生產性能測定、計算機智能牧場管理、全基因組選擇技術等,整體生產水平明顯提高。昔日的畜群雜亂、手工擠奶、秸稈粗放飼喂等落后生產方式已成為了歷史。
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勝利表示,規模化牧場已成為生產主體。“河北基本在300頭以上,寧夏在1000頭以上。我國奶牛養殖規模超過了歐洲。我國排名前40位的養殖企業奶牛存欄總量接近190萬頭,共日產牛奶2.66萬噸。”李勝利說,我國奶牛養殖企業的設施裝備和技術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養殖“小散低”局面得到扭轉。
伴隨規模化養殖,質量安全也得以提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奶業協會會長李德發介紹,我國生乳質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生乳蛋白平均3.2%以上,乳脂肪3.8%以上,菌落總數和體細胞數持續下降,質量安全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數據顯示,乳制品監督抽檢合格率連續3年在99%以上,嬰幼兒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連續10年零檢出。2018年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乳制品樣品合格率為99.8%,是合格率最高的一類食品。
集中度提升 “做大”到“做強”
上游養殖日益規模化,下游加工集中度也在提升。中國奶業協會秘書長劉亞清說,新世紀以來,乳制品工業總體規模增速很快,跨地區、集團化成為明顯特征,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2018年,中國規模以上乳品加工企業587個,主營業務收入3398.9億元,占食品制造業的18.5%;主營業務收入和增速繼續保持第一,并高于食品制造業平均增速。
伊利集團是我國*乳制品企業,近年來穩居世界乳業10強。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說,伊利通過建立大洋洲生產基地,成立歐洲創新中心,邁向印尼、泰國等國際市場,編織起涵蓋資源、創新、市場等領域的全球網絡。前不久,還與中國電信簽約,首次引入5G技術,探索基于新科技的增長平臺。
《中國的奶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全國大中型乳品加工企業占企業總數的79%;其中6個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億元;排名前3位的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約占全國乳制品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的49.8%;排名前2位的企業進入世界乳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排名前10強,分別在亞洲排名第一位、第二位。
在農業農村部推動下,我國奶業20強企業成立了D20企業聯盟。目前,D20企業生鮮乳收購量占全國的57%,乳制品銷售額占全國的55%。于康震表示,要建立完善創品牌、推品牌、護品牌的機制,使國產奶品牌深入人心。
大門已打開 開放促競爭
如今,中國消費者可以接觸到國外品牌乳制品,國外的牧場也迎來越來越多中國企業。2010年起,中國企業在新西蘭投資奶業成功后,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去”,布局奶源基地和乳品加工廠。截至2018年底,共有17家中國企業在境外投資奶業。我國乳企多款產品在國際上獲獎,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也登陸了國際市場,影響力逐步顯現。
中國奶業協會名譽會長劉成果表示,我國奶業已高度開放。自中國加入WTO和建立雙邊自貿區后,乳品進口量快速增長。2018年,乳品、改良種用牛和牧草三大類商品進出口總額達110.2億美元,中國已成為世界乳品、奶牛和牧草*進口國和凈進口國。其中,乳品進出口總額104.2億美元,約占中國畜產品貿易總額的29.5%、農產品貿易總額的4.8%。2018年,中國乳品貿易額、進口額首次雙雙突破100億美元,成為全球*的新興乳品市場。
成本和價格是中外奶業競爭的關鍵。監測顯示,2010年以來,我國生鮮乳生產成本持續上升。今年前5個月,每公斤牛奶生產成本約為3.29元。目前,歐盟每公斤牛奶生產成本為2.5元,新西蘭為2.2元至2.3元。可以看到,我國與奶業發達國家的成本差距較大,需要盡快把生產成本降下來。
劉成果認為,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奶業面臨著更大挑戰。奶業工作者既要腳踏實地,苦練內功;也要放眼全球,吸收世界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專家建議,要引導乳品企業優化乳制品產品結構,統籌發展液態乳制品和干乳制品。實施奶牛遺傳改良計劃,建設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場。支持家庭牧場升級改造,開展奶業競爭力提升科技行動,逐步提高奶業的國際競爭力。
瓶頸如何破 利益要聯結
當下,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對奶業提出了更高要求。李勝利認為,奶業快速發展對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特別是大中型奶牛養殖場,每天都在產生大量糞便、尿液、污水等廢棄物。
奶業發展的另一個瓶頸是奶荒、奶剩交替發生的現象。多位奶農告訴我們,受進口奶粉沖擊以及乳品加工企業與奶農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等因素影響,過去奶業生產曾多次出現較大波動。國外奶牛養殖和乳品加工大多一體化發展;我國養殖和加工脫節,奶農處于弱勢地位,一些乳企在奶少時搶奶、奶多時限收拒收,形成了一個怪圈。
于康震認為,要構建融合協調發展的奶業產業鏈。支持奶農發展壯大,推動奶農開辦乳制品加工試點,采取差異化生產銷售模式,分享加工環節紅利。支持乳品企業與奶農簽訂規范穩定的生鮮乳購銷協議。鼓勵乳品企業通過自建、收購、參股、托管等方式,加強奶源基地建設,提高自有奶源的比例。
李德發表示,解決奶業面臨的養殖成本高、利益聯結不緊等問題,要重點推進生鮮乳價格協商機制建設,密切養殖與加工利益聯結。同時,倡導行業誠信自律,構建誠信平臺,創建誠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