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9/8/19 9:13: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
生豬“集中屠宰、冷鏈運輸、冰鮮上市”政策已在2019年推行半年,其間,為解決活豬調運受限問題,規?;B殖企業逐步上馬屠宰產能,試圖將出欄生豬直接就地屠宰,以冷鏈調肉代替活豬調運,但養殖企業能否做好屠宰?屠宰的低毛利是否會拉低養殖暴利期的利潤水平?冷鏈運輸、冰鮮上市等衍生問題如何解決?
養殖企業擴張了屠宰板塊后,達成了疫情防控的平衡,但也促使了屠宰行業的進一步失衡,本就面臨豬源偏緊的屠宰企業不得不面對上游的強勢擴張,屠宰企業又將何去何從?
養殖企業上馬屠宰業務
在非洲豬瘟到來之前,我國的生豬主產區主要集中在北方,而豬肉消費區主要集中在南方,屠宰則大多更接近消費地,通過活豬調運的形式,將生豬從產區運至銷區附近的屠宰廠屠宰后,流向終端消費。
某券商分析師表示:“可以說‘集中屠宰、冷鏈運輸、冰鮮上市’政策就是對以前政策的補充或修正,活豬調運過程中的空氣傳播、排泄物傳播加大了非洲豬瘟的擴散概率,而集中屠宰、就地屠宰的推廣肯定會削減豬瘟的擴散概率。”
在2019年初疫病防治政策提出后,集中屠宰、冷鏈運輸模式率先在養殖類上市公司中得到了推廣。天邦股份與牧原股份選擇了自建屠宰產能。公開資料顯示,天邦股份擬使用定向增發募集資金建設500萬頭生豬屠宰及肉制品加工基地建設項目,而天邦股份2019年上半年商品豬銷量僅有151.74萬頭。牧原股份的屠宰項目計劃同樣為500萬頭,但包含原有龍大牧原的100萬頭屠宰產能,2019年將分兩次各新建200萬頭生豬屠宰及食品加工項目,共新增400萬頭屠宰產能。
而溫氏股份和大北農則比較保守,以合資公司的方式共建屠宰產能。溫氏股份選擇與華統股份擬合資設立生豬屠宰業務公司,由華統股份控股,大北農則選擇與得利斯共建屠宰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四家新增屠宰業務的公司中,除牧原股份之外,其余三家之前均無屠宰產能。
可平抑周期波動
對于養殖企業上屠宰,上市公司及行業人士都認為,這不僅是抑制豬瘟擴散的政策引導作用,也是企業自身基于長遠考慮的選擇。
“這個行業里面有一句俗話說:養殖和屠宰不可能是兩頭虧的。”豬易數據首席分析師曾紫華表示。由于我國每年的豬肉消費量基本穩定,而供給不足與供給過剩會交叉出現,豬價也就呈現周期性上下波動,在豬價高時,由于終端香腸、火腿、培根等肉制品價格是額定的,屠宰利潤就會被壓縮,在豬價低時,屠宰利潤又會被放大,養殖企業向屠宰板塊延伸以后,會平抑豬周期波動對養殖行業利潤的影響,在未來周期下行時更好過一些。
不過,某證券行業人士稱,平抑周期波動也就是在利潤率高時低一些,在利潤率特別低時不那么低,現在豬周期正處在上升期,大量新上屠宰業務,也會拉低生豬養殖暴利期的利潤天花板。
天邦股份證券部人員表示,平抑豬周期對利潤率的影響,是天邦股份進入屠宰領域的原因之一,另外,豬肉深加工行業的高毛利也助推了這一計劃。
以雙匯發展為例,2018年雙匯發展屠宰業毛利率僅有9.95%,但肉制品行業毛利率高達30.29%。
曾紫華也表示,上市公司是奔著直接打通養殖到終端的方向去的,在整個產業鏈上,活豬無法儲存,是沒有附加價值的,但是豬肉可以做深加工,可以分割成凍肉高拋低吸,對于上市公司來講,這里面可做的文章很多。
冷鏈運輸與冰鮮上市的問題
在養殖企業開始大范圍涉足屠宰業務,完成就地屠宰后,白條肉的冷鏈運輸問題也成了各方關注的焦點之一。
與大多數人的預計情況不同,冷鏈運輸的成本要低于活豬運輸。曾紫華表示:“白條肉的運費確實要比活豬的運費高一些,但白條肉能拉的更多,特別是現在的盛夏季節,一臺車拉活豬大概只能拉120頭至130頭,但如果拉白條肉,現在能拉250頭左右,單體運費成本還是高一些,但綜合成本算下來就劃算得多了,綜合各種情況來說,白條肉的運輸成本確實要略低于活豬運輸的。”
但也有生豬流通領域人士表示,拉白條肉確實成本低,但現在主要的問題不是運輸成本問題,而是車太貴了,現在一臺車需要七八十萬元,一方面是豬肉流通行業全行業都在向冷鏈物流發展,需求量很大,另外一方面現在的冷鏈物流車必須要通過一些特定的廠家進行生產,這些廠家基本都是供不應求的狀態,物流車的價格就從五十萬元左右抬上去了。
上述人士還稱:“現在冷鏈運輸還主要集中在省際調運方面,省內調運大家還主要沿用活豬運輸的方式,現在豬源偏緊,省際調運需求有限,冷鏈車方面基本達到了飽和,不會說大家需要冷鏈運輸的時候沒有冷鏈車了。”
另外,各家屠宰廠在完成屠宰以后,不僅要運輸至銷售地,還需要解決如何冰鮮上市完成終端銷售的問題。
“新上的屠宰項目*的挑戰不是如何建一座屠宰廠,*的挑戰是要建立完整的供應商和接貨商渠道,這需要大量的人脈,需要長期合作積累下的信譽和經驗,這才是一個屠宰企業真正的核心優勢,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企業寧愿高價收一個屠宰企業,也不愿再新建一個屠宰廠。”曾紫華稱。
不過上述四家進軍屠宰行業的養殖類上市公司也都有各自的準備。溫氏股份、大北農分別和華統股份、得利斯合作,各建立兩家子公司,其主營養殖的子公司由主營養殖的溫氏股份和大北農控股,華統股份與得利斯參股,主營屠宰的子公司則是華統股份和得利斯控股,溫氏股份與大北農參股,各司其職。
另外,牧原股份早已和肉制品行業上市公司龍大肉食合作成立屠宰子公司,天邦股份則是自身本就有肉制品加工業務。
尷尬的屠宰企業
養殖企業開始涉足屠宰業務后,首先要實現的,就是自有生豬產能的屠宰。
有接近牧原股份的人士表示,牧原股份2018年出欄的1101.1萬頭生豬中,有200萬頭左右給了雙匯發展,占比大概18%。而牧原股份內部人士也表示,新上的屠宰項目首先要完成牧原股份自產生豬的屠宰。
牧原股份2019年1月至5月份生豬出欄量為501.4萬頭,全年出欄量以1200萬頭計算,假設500萬頭屠宰產能建設完畢,那銷售至雙匯發展的生豬數量勢必下降。
“如果這些養殖企業都上了屠宰,那屠宰企業很可能會削減上游規?;B殖企業的生豬屠宰量,為保證產量,加大散養戶生豬的屠宰量。”上述證券行業人士表示。
但上述牧原股份內部人士對此持反對意見:“相對牧原股份的出欄量,現在的屠宰量還很小,不會對下游合作企業產生影響。”
上述券商分析師也表示:“中國人一年大概吃掉7億頭豬,養殖和屠宰市場太大了,相互之間的影響非常有限。”
雖然養殖類上市企業的下游擴張影響有限,但就地屠宰、冷鏈運輸政策下的豬源偏緊,使部分屠宰企業的開工率受到影響。
“隨著集中屠宰、就地屠宰的推廣,原有的南北平衡預計會被打破,預計會有一次養殖和屠宰產能的區域再平衡。像上海、深圳附近都有大的屠宰廠,現在如果當地養殖量不足的話,這部分企業的開工率就會受影響,相反的,如果是產區附近的屠宰企業,則更有優勢一些。”上述分析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