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9/3/14 16:00:00 來源:網絡 閱讀數:
一、嚴格消毒。接雛前準備好育雛室。飼槽、飲水器等用具先用熱堿水或0 2%高錳酸鉀水浸泡清洗消毒,再用清水沖洗一遍后,晾干備用。育雛室在進雛前要徹底清潔,封閉育雛室門窗鋪好墊料,放入育雛用具,每立方米空間用14毫升福爾馬林,7克高錳酸鉀加7毫升水進行熏蒸消毒,24—36小時后打開門窗換入新鮮空氣,將室溫預熱至30℃以上。
二、精選健雛。健雛一般活潑好動,腿部結實,行動自如,眼大有神,臍部愈合良好。弱雛一般絨毛污濁,臍部有血或卵黃吸收不全,精神萎靡,閉眼打盹,站立不穩。購買雛雞時一定要精挑細選健雛。
三、保溫調濕。雛雞絨毛稀少,保溫差,抗寒力抵,濕度過高過低均影響生長發育。養雛雞適宜的溫度是:初生雛32—35℃,1周齡時30—32℃,2周齡時28—30℃,3周齡時25—28℃,4周齡時22—25℃,以后每周降低15℃左右。溫度要保持均衡,不可忽高忽低,溫度表要掛在距離雛雞活動位置上方10厘米處。溫度適宜,雛雞均勻分散;溫度過低,雛雞擁擠成堆。濕度1周齡內應保持在60—65%,1周后以50—60%為宜。雞舍過濕可用布袋裝一些生石灰放在室內吸潮;過干可在火爐上放盆水,通過水分蒸發,增加室內濕度。
四、飲水充足。雛雞出殼后24小時可失水8%,48小時可失水15%,當失水大于15%時,很快便出現脫水癥狀。因此,雛雞出殼12小時后就應供給充足清潔的葡萄糖和維生素C的飲水,以清理腸胃,排除胎糞,供給營養。1周齡以內的雛難,供給萬分之二的高錳酸鉀飲水用,起消毒滅菌作用。保持飲水器的衛生,堅持每日清洗一遍。
五、合理飼喂。要根據不同品種雛雞對飼料的要求,配制營養全面的飼料。在雛雞出殼后12—24小時之內開食。開食飼料用大米煮成“半生半熟”的米飯,用冷水洗凈米飯粘性,做到 “生而不硬,熟而不粘,成顆粒狀,一撒就開”,將米飯撒在清潔的塑料薄膜或涼席上,引誘雛雞自由啄食,每次喂六七成飽;同時將鮮嫩萵筍切成細絲讓雛雞自由啄食,喂量不限。飼喂方法做到:少給勤添,強、弱雛分開飼養。一般1—3日齡每晝夜喂6至8次,夜間應開燈照明;4—7日齡白天喂4—5次,夜間喂1次;8日齡后可改為每天喂4次,最后一次可在晚上7—8點鐘飼喂。
六、密度適宜。舍內養雞密度過大不利于雛雞的生長發育,密度過小占用面積多,同時也不利于保溫。在生產實踐中,以每平方米養40—50只小雛雞,或每平方米20至30只中雛雞,或每平方米養15—20只大雛雞為適宜。
七、加強通風。養雛雞要注意解決好保溫與通風換氣的矛盾,要加強育雛室通風,有利于保持育雛室內空氣對流,新鮮清潔,無異味。在中午陽光充足時可開窗進行通風換氣,特別對10日齡以上雛雞更應如此。避免冷風直接吹到雛雞身上,平時注意防止賊風侵襲。
八、環境衛生。不衛生和潮濕的環境易誘發雛雞疾病,尤其是小雞白痢和球蟲病最易發生,因此,育雛室地面應保持干燥,各種用具要經常消毒。
九、精心管理。要經常觀察雞群,掌握雞群動態。減少應激因素,嚴防貓、鼠、狗及鳥等進入雞舍;隨時檢查舍溫,溫度過低往往引起雛雞扎堆壓死;發現啄肛雛雞,可在被啄處涂上紫藥水,千萬不能涂紅藥水,因涂紅藥水后雞啄得更厲害;7—11日齡要及時斷喙,用斷喙器切除雛雞上喙的1/2和下喙的1/3,在斷喙前2天可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維素素K3(10—20毫克/千克體重)和抗生素,防止出血,減緩斷喙應激反應。
十、重視防疫。雛雞1日齡時注射馬立克氏病火雞皰疹病毒凍干苗0 2毫升,進行首次免疫。飲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0 1%的維生素、青霉素、鏈霉素各1500單位。2至7日齡在飲水中加0 02%的痢特靈,飼料中拌入0 1%的氯霉素。7日齡時用雞新城疫Ⅱ系苗或Ⅳ系苗按規定劑量滴眼滴鼻,進行首次免疫。14日齡時皮下注射馬立克氏病疫苗,進行第二次免疫。18日齡時用法氏囊炎疫苗按規定劑量進行首次免疫。30日齡時用新城疫Ⅱ系疫苗或Ⅳ系疫苗按規定劑量滴眼滴鼻進行第二次免疫。40日齡時用法氏囊炎疫苗按規定劑量進行第二次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