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9/12/12 10:04:00 來源:當代畜牧 閱讀數:
1、適量增加夜食。奶牛是反芻動物,采食量大,消化快,除白天應飼喂足量草料以外,夜間10時左右還應喂給適量的草料,但不可喂得過飽,以免造成消化不良,然后讓奶牛飲足水,飲水要做到冬暖夏涼。這樣奶牛吃好飲足,不僅能滿足奶牛體能的需要,還可增強抗逆能力,使產奶量明顯提高。
2、供足夜間飲水。奶牛須全天供水,絕不可按頓給水,供水不足會直接導致產奶量下降或引發其他功能紊亂。飲水應冬春期溫熱,夏天涼舒。飲水以10-30℃為宜,冬春飲粥溫度為38℃左右,可增加抗冷凍性能,產奶量提高10%左右。奶牛產犢后因損失水分而感到口渴、體溫較低,此時應飲麥麩水,溫度可高于體溫1-2℃(奶牛正常體溫為37.5-39.5℃)。犢牛飲水的溫度為35-38℃;飲乳溫度,無論是初乳還是常乳,均應在加熱消毒之后晾至35-37℃時喂給,即有利于生長發育。生產“小白牛肉”,需用不去勢的哺乳公犢牛,從初生到100日齡完全靠牛乳供給營養,牛乳溫度以控制在40-41℃范圍內為好。
3、良好光照時間。冬春期和陰雨天,應有良好的光照,采用白色熒光燈照明,且使光照由9-10小時輔光延長到13-14小時,可有效提高奶牛的飼料利用率,產奶量隨之增高。
4、保持夜間安靜。奶牛喜歡安靜的環境,尤其是在夜間害怕驚擾。如夜間受到突然性的驚嚇,即可導致產奶量下降和牛奶酸度增大,且難以復常。故應避免夜間在牛舍附近燃放鞭炮、開動機器、鳴喇叭或高聲呼叫等。
5、注意夜間冷暖。奶牛適宜的環境溫度一般為8-25℃,*溫度12-14℃;懷孕母牛和泌乳奶牛最適宜的環境溫度是16-20℃,犢牛適宜的環境溫度為35-38℃;生產“小白牛肉”的犢牛適宜溫度應保持在18-20℃。冬春夜間更應做好防寒保暖,夏季重視降溫防暑工作,有利于奶牛的良好生產。
6、夜間刷拭牛體。每晚10時左右,在擠奶之前,用刷子將牛體自上而下、由前到后,細致地刷拭一次。這樣既可保持牛體皮毛清潔光順,又可促進奶牛機體的血液循環,調節好體溫,使奶牛舒適過夜,提高產奶質量。
7、正確按摩乳房。不少奶牛場有在晚上擠奶一次的習慣,如果能在擠奶前堅持用45-50℃的溫水按摩奶牛乳房1-2分鐘,則奶牛乳房膨脹、乳頭脹大、乳靜脈擴張、乳房擴約肌松弛,產生“放乳”反射,即速進行擠奶,能使產奶量提高7-16%。
8、墊好睡床。奶牛在夜間趴臥時間較長,如果讓牛整夜趴臥在潮濕的硬地面上,不僅會影響產奶量,而且容易導致某些疾病發生,如肢蹄障礙、乳房炎等。另外,當牛舍內空氣濕度高于70%時,冬春時氣溫低,空氣濕冷時,牛會因調節體溫而耗去大量體能,出現冷應激癥,產奶量明顯下降。因此,每晚擠奶后,應把牛舍內糞便清掃干凈,并在牛趴臥處墊上軟草,潮濕處撒些草木灰或石灰粉,使奶牛舍保持清潔干燥,讓奶牛夜間睡得更舒服。
9、夜間增加運動。有條件的奶牛飼養戶,在晚上12時左右,可把奶牛趕到戶外場地上運動一小時左右,但在天氣惡變時就不必外出,應在室內進行條件允許下的活動,這樣做能提高奶牛對飼料的消化、利用率,增加食欲,相應產奶量可增加9%左右。
10、做好夜間觀察。觀察并發現母牛發情是飼養人員的一項重要任務,對提高奶牛的產奶量至關緊要。絕大多數的奶牛都是在夜間發情,飼養人員應抓住夜間(尤其是后半夜至天明時)這一關鍵時刻,認真檢查和觀察母牛的發情癥狀,以防因察看不細而造成奶牛空懷期延長,影響產奶量。應認真觀察奶牛夜間的休息、反芻、精神狀態等,及時發現問題并適時處理好,以確保奶牛健康,多產優質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