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5/6 9:16:00 來源:農博網 閱讀數:
“種地不如搞養殖,養殖不如養肉牛”,張國強就是認準了這個理,在近幾年養牛市場低谷中,獨辟溪徑,靠肉牛養殖和加工走上了致富之路,成為當地朝鮮族農民心目中的“牛人”。
筆者來到阿榮旗新發朝鮮民族鄉張國強家進行采訪。走近張國強家的大院,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現代化的牛舍和一頭頭吃草的肉牛,院內一臺秸稈粉碎機正在加工草料,一邊工作人員正在給牛喂草,好闊氣的養牛專業戶!正在給一頭黑白花奶牛打印記的回族農民張國強看到了我們,很高興,向我們介紹說:“這頭牛剛進行完科學人工胚胎移植,要科學配備草料和人工飼養”。
問起養牛的初衷,現年50歲的回族老鄉張國強侃侃而談,和年輕人一樣富有活力,2001年初來到阿榮旗新發朝鮮族鄉考察養牛基地的張國強被該鄉出臺的優惠招商政策所吸引,被這里富饒的土地和勤勞的朝鮮族人民所接受,于2001年秋走上了養牛創業的歷程。
2001年秋,張國強在新發朝鮮族鄉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在新發朝鮮族村安家落戶,首先投資5萬元建起了98平方米住房和5000平方米的牛舍;投資15萬元購進了60頭肉牛進行飼養。回族農民張國強從小就和牛有非常深厚感情,加之對養牛事業的執著和勤勞,當年收益5萬余元。2002年初,為了擴大養牛規模,走產業化之路,鄉政府幫助租賃了120畝飼料地,自己家5口人忙外,又雇了6名工作人員,2002年底開了自己家的穆斯林肉店,走上了育養、加工、出售一條龍養牛之路。
養牛人張國強現在一邊買牛,一邊養牛,一邊賣牛,一邊賣肉。平均每10天購進肉牛20余頭,平均每天屠宰1頭,存欄數始終保持在100頭左右。他家的肉店每天出售牛肉1000余斤,年屠宰肉牛360余頭,出售牛肉40余萬斤,牛骨1萬余斤,牛皮360余張,純收入20余萬元,五年養牛收入近百萬元,他的牛肉除銷售當地外,還遠銷到山東、北京等地,走上了循環經濟產業鏈條發展之路。在張國強規模化養殖的帶動了,周圍的朝鮮族群眾和鄉親們也紛紛發展養牛業。對此,他無償提供技術指導,并幫助解決資金問題,其中朝鮮族農民金正哲養牛缺錢,他毫不猶豫拿出用于購買飼料的5000元,幫助解決了燃眉之急。近幾年來,他無償為朝鮮族農民提供技術指導100余次,幫助解決借款和貸款80余萬元,共有40余戶朝鮮族農民在回族老鄉張國強的幫助下靠養牛走上了發家之路。
問起養牛的發展前景張國強說:“我現在不但養肉牛,還養奶牛,在全旗發展奶牛業的優惠政策下,擴大奶牛養殖規模,同時準備把牛的糞便和土壤結合,通過雨水的作用,培育出新一代真菌紫花臉蘑,市場價格十分看好,在新農村建設中發展復合型經濟,自己富裕的同時,回報給予我大力支持和幫助的朝鮮族的父老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