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6/12 14:51:00 來源: 廣州日報 閱讀數:
屠夫們從零時到凌晨4點,在這不足300平方米的屠宰場里,每天都要宰殺約400頭生豬,其中大部分銷到江門市區。
本報記者暗訪江門生豬屠宰市場現場 目睹生豬注水全過程
究竟江門地區生豬屠宰市場現狀如何?帶著疑問,本報記者展開了為期半個月的深入細致調查。記者喬裝打扮,多次以“豬肉佬”身份于凌晨3時許前往市區內多個生豬屠宰場“拿貨”,暗訪了市區近10家屠宰場。
一位“老行尊”告訴記者,衡量一個屠宰場是否合法首先要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要具備工商營業執照,其次是要有廣東省政府頒發的生豬定點屠宰場(廠)證。江門市區有這兩個基本證件的屠宰場僅四個:江門市肉聯廠、棠下、荷塘、杜阮。“杜阮屠宰場馬上轉制為私營性質,棠下、荷塘兩地屠宰場早已于前些年轉為私人所有。” “老行尊”一針見血地指出,轉制過程中出現了“套牌現象”,即如套牌車般,生豬定點屠宰場(廠)證一牌多用,無牌無證的屠宰場使用其他場的牌照從事生豬屠宰業務。
“老行尊”表示,存在套牌或無牌問題的屠宰場,一般在生豬進貨、屠宰、銷售、檢疫、檢驗等環節缺乏有效監督和管理。在記者再三要求下,記者一行與“老行尊”一起喬裝打扮成“豬肉佬”前往屠宰場現場一看究竟。
現場一
一頭豬最多可注水十斤
記者一身“豬肉佬”常穿便裝,腳上穿著“豬肉佬”或“市仔頭”必備的水鞋,開著拿貨“的士頭”,開車20分鐘就從江門市區到達棠下石頭村村口。眼前出現一棟兩層高的簡易平房,一樓燈光通明下,有數名男子正拖著豬只來回走動忙碌不停,平房前停滿了大大小小的“拿貨”車。記者初步數了數,至少20輛車。一旁的“老行尊”低聲告訴記者,“最高峰時,日出400頭豬,幾乎占了江門市區日產量1/3,每天都有50~60輛車來拿貨。進場后,不要出聲,聽到是外地人口音時,會引起對方懷疑,稍有不慎恐怕連小命都不保證。”“老行尊”善意提醒。
進入場內,刺鼻的味道迎面撲來,記者全場掃視一遍,并沒找到“生豬定點屠宰證”和“工商營業執照”等證件。兩名男子將豬從豬欄趕進固定區域,準備刺殺放血。記者沒有看到任何穿制服的檢疫人員對豬只進行檢疫。
經介紹,記者了解到,棠下屠宰場是從夜晚12時許開始屠宰,4時前基本是些“大戶”(出貨量在10多頭生豬以上),“大戶”往往自己趕豬到屠宰場宰殺,親自監督整個宰殺過程,然后將分割后的豬肉等運走。
一名赤裸上身的中年男子,將豬只從脫毛機中鉤出來,接著在污水橫流的地面上拖行10多米至場內的右側。右側的空地上橫七豎八地堆放著10多頭豬只。地板上血水、糞便等污穢物品讓第一次目睹屠宰場的記者差點當場嘔吐。
沒想到,最令人震驚的一幕出現了,該名男子拿起一旁的水喉管,對著剛被他開膛的豬心臟部位灌水,5秒鐘后,記者看到被灌水的豬四肢伸展開來。“老行尊”向記者解釋,由于他灌水的位置是心臟,心臟通向豬全身所有的血管,灌的水迅速沿著血管流入豬只體內,占滿被刺殺放血而清空的血管。
如此有技巧性朝要害部位灌水,究竟能灌多少水?據介紹,一頭豬灌水4至6斤是不容易被發現的,甚至可達到10多斤,“注水豬”一般比較受“豬肉佬”或“市仔頭”歡迎,因為這種豬肉光是拿貨價就已經至少賺了50元。
“老行尊”說,該屠宰場幫“大戶”屠宰豬只收加工費25元/頭,而豬只是否經過檢疫或檢驗?很顯然,貨源收取、運送都由“大戶”本身負責,往往豬只在屠宰場停留不過半個小時,生豬是否加料,即添加“瘦肉精”就不得而知了。市民在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豬肉,最直接反應就是出現食物中毒。病死豬監管也是個大問題,但在缺乏有效監督的屠宰場,往往在利益驅動下,病死豬同樣被“出貨”。
“大戶”們的豬肉“最終目的地”一般為大型酒樓、食肆或鮮肉交易市場,“小戶”(拿貨為五頭豬以下)則自己散賣或轉手給他人。記者多次暗訪發現,在拿貨必經的收費站路口,一過凌晨3時50分,一輛輛載滿豬肉的運豬車、摩托車朝市區方向急馳而去,無論是“大戶”還是“小戶”,他們都是趕著在交易高峰到來前完成交貨。
現場二
檢驗證明單隨意拿
據介紹,一只豬一般有5斤左右的排泄物,石頭村屠宰場若按最高出貨量400頭豬計算,這個屠宰場日均最高豬只排泄量可達2000斤,大量的排泄物排向何方?
昨天上午11時許,記者再次驅車來到石頭村屠宰場,圍繞屠宰場周圍,記者四處尋找排污管未果。大約距離屠宰場500米外有條河涌,記者沿著河涌步行,看到一條粗大的水管,原來屠宰場將各種豬只排泄物、豬血、廢料等未經過任何環保處理后,直接排到天沙河河段內。完工三個多小時后,出水管仍在排放污水。
正在田間勞動的一名菜農與記者交談起來,“從這個屠宰場開始運作至今,我沒有一個晚上睡過安穩覺,常常凌晨時分被豬慘叫聲吵醒。廢水是直接排放至天沙河河段,我從小就生長在這里,眼看著這里的環境一天天惡劣,成天臭氣熏天。”該菜農停了停,接著說:“我都想不明白,聽說石頭村內的屠宰場無證,為何還能每天照常營業?”
在杜阮一家屠宰場,當記者一走進屠宰場時,就有兩名保安緊緊地“貼身保護”,原因很簡單,他們見記者是生面孔不放心。
在這里,屠宰場工作人員可按大戶要求注水或不注水,注水程度也可有所選擇把握。記者清楚地看到,這里并沒有穿制服的檢驗檢疫人員,而檢疫檢驗單散落在一個帶玻璃窗房間桌面上,過秤后的豬肉在離開前,“豬肉佬”可隨意在桌面上拿張證明,然后揚長而去。由于該屠宰場保安監控嚴密,記者在此逗留10多分鐘后便離去。“貼身保護”的保安一直將記者“送”至大路口久久“不愿”離去。
上市豬肉將有“電子身份證”
近日,江門市動物防疫監督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江門市生豬屠宰領域建立的首個電子視頻實時監控系統,在江門市肉聯廠投入使用。有這個系統,動物檢疫監督人員只需坐在監控室,就可看到屠宰場內的整個生產過程。
據介紹,在市肉聯廠建立起來的電子視頻監控系統,監控范圍覆蓋存豬欄、加工車間、進豬臺和屠宰場。屠宰場內的一切生產活動,不僅全部得到實時的監視,而且所有拍攝的視頻資料,也會保存在電腦上,這些資料隨時都可抽調出來查看。
屠宰場內的一切活動都將規范透明,違規行為將徹底杜絕。據市動物防疫監督所有關負責人介紹,監控人員通過監控視頻,就可以直接觀察存豬欄生豬的健康狀況、加工車間的工人有沒有注水等違規操作、檢疫人員是否按照規定進行疫病檢驗等情況,一方面可以直接暴露屠宰場注水、病死豬充好豬等違規行為,另一方面也對檢疫人員的工作進行了有效監督。
據悉,目前,除在生豬屠宰加工場中積極推廣安裝實時視頻監控系統外,目前江門市動物防疫監督部門還正在著力引進動物衛生監督管理信息新系統。這套新系統將生豬入場登記、屠宰檢疫、流向跟蹤和質量溯源等幾個方面的信息,統一集成為一個系統,實現全程電子管理。新系統中快捷的電子出證環節,是該系統的*亮點,整個出證過程,僅需兩秒鐘左右。
待新系統投入使用后,上市的豬肉將會有“電子身份證”,改變過去的手寫檢疫證明的做法。另外,通過電子屏幕及信息網絡,及時更新公布畜禽及其產品的最新動態,市民可隨時隨地上網了解生豬的入場登記、屠宰檢疫、流向跟蹤和質量等全部信息。
“注水肉”最高罰10萬
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有關負責人 表示,根據國務院頒布的《生豬屠宰管理條例》24條中明確規定,生豬定點屠宰廠(場)出借、轉讓生豬定點屠宰證書或生豬定點屠宰標志牌的,由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取消其生豬定點屠宰廠(場)資格。
該名負責人指出,對生豬、生豬產品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質的,由商務主管部門沒收注水生豬、注水工具以及違法所得,并處貨值金額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對生豬定點屠宰場(場)或其他單位負責人處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貨值難以確定的,對生豬定點屠宰廠(場)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并處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驗“注水肉”有妙招
有專門從事豬肉批發生意的老板告訴記者,市民或家庭主婦驗證是否是“注水肉”,可以拿張紙巾或面巾紙放在豬肉上,如果紙張能“輕松”拿起來就是沒有“灌水”的豬肉。
“注水肉”比較容易分辨,但是否為“加料”(含瘦肉精)的豬肉,就必須經過有關部門檢測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