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6/21 13:47:00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閱讀數:
今年以來,養豬行業累計18周的虧損時長可謂罕見,在商務部4次收儲之后,豬價至今仍在低位徘徊。但在養殖散戶大呼"堅持不住",中小戶已經出現資金鏈斷裂從而淘汰母豬的同時,規模化養殖企業卻表示依然"挺得住"。
虧4個月還能挺
據統計,在今年的前22周中,全國豬料比價有18周低于盈虧均衡線,其中14周處于嚴重虧損區。發改委公布的最新監測數據顯示,6月2日,大中城市生豬平均出場價格為每50公斤490.16元。這意味著,全國自繁自養出欄每頭豬平均虧損170-180元左右。
近一個月來,來自養豬大省湖南永州東安縣的一位養殖戶多次在電話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持續4月的虧損使她幾乎賠上了所有家產,目前已經很難維持養豬場的開銷。
不過,在昨日召開的"2010首屆中國現代農業產業投融資峰會"上,中國*的飼料生產企業--新希望集團董事兼副總裁王航的表態卻代表了另一種聲音,"你們現在去豬場看,肥豬到300斤了還不出欄,大家還在和市場價格進行抗爭,還能挺的住。"
"為什么這一次豬價這么長時間的低迷,這和我國規模化養殖發展較快有比較大的關系。"他說,因為規模化養殖的抗風險能力比散戶強,退出市場的成本比散戶高。"
在王航看來,2007年豬價的快速上漲并不是歷史上豬肉價格周期的重復,而是進城的農民以殺掉母豬來告別農村生產的標志,也正是從那年起,國家開始扶持規模化養豬。
近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在談到"完善生豬調控體系的設想"時也表示,標準化規模飼養代表生豬養殖業的發展方向。目前,國內雞蛋生產供應已經出現了北京"德清源"模式,生豬生產也可以按此模式來運作。
他預測,我國豬肉未來滿足市場的最高產量可能要達到7000萬噸,而2008年我國豬肉產量為4620.5萬噸。
王航說,過去很多進入農業的投資者因為沒有很好的回報而紛紛轉行,比如曾經賣飼料的萬科老板王石。不過,如今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的城市化從量變到了質變,從而為規模化農業騰出了空間。
將飼料價格作為調控重點
新希望將飼料作為未來的支撐產業。"我們的飼料產量今年能夠達到1600~1700百萬噸,再過兩年可能會達到3000萬噸。"他透露的這一計劃意味著,屆時新希望每年需要采購1500萬噸玉米,接近中國目前玉米年產量的10%。同時,中國人吃的肉蛋奶中約有10%由新希望提供。
但問題是,如果按中國人消費的肉蛋奶倒推飼料需求,將高達約4億噸/年,而目前中國的飼料產量僅為1.4億噸/年,其中多半來自玉米。換言之,還有2.6億噸的飼料不是工業化飼料,而隨著工業化占比越來越大,最令人擔心的就是上游的糧食供應保障。
事實上,一年來玉米價格上漲幅度已經超過30%,這一現象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關注。周望軍認為,應該將糧食(飼料)價格調整作為調控的重點。生豬價格主要決定于糧食價格,生豬生產成本中有約70%是飼料成本,穩定了糧食價格就等于穩定了生豬價格。
不過,他也表示,穩定糧食價格并非不允許糧食價格上漲,而是要將糧食價格上漲幅度控制在社會各方面可承受范圍之內。根據1978-2008年的數據分析,糧食價格上漲相當于同期居民收入增長的50-60%之間,可以據此設定糧食價格的調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