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6/23 15:33: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面對生豬暴跌的價格,養豬戶普遍虧本。現實情況下,養豬戶如何把價格危機轉變成養豬機遇,待行情好了多賺錢?還有,相關部門在管理和指導工作中,如何做好為養豬戶服務的準備工作?
優化仔豬品種
當每公斤生豬只賣9元錢時,許多養豬戶因養殖成本高達11元而虧了不少錢,但養豬戶莫老板虧得沒那么多,因為他的養殖成本只有10.2元。
莫老板介紹,他自繁自養生豬,生豬從出生到出欄需要6個月時間,豬的重量徘徊在110公斤左右。他解釋說:“這些是由母豬和種豬的質量與年齡決定的。” 如果母豬或種豬的年齡過大,進入繁殖晚期,交配后母豬產下的仔豬肯定質量不均勻,在相同條件下喂養,產值肯定低。因此,他對存欄的仔豬質量要求很高,達不到條件的都賣掉,仔豬源不足就外購。
養豬,少不了防疫、治病、選或配飼料,然而這些活兒蘊含的技術含量并不低。莫老板曾是一名中學教師,他認為,養母豬不是單純地喂它,如何讓母豬產出像樣的仔豬、仔豬還沒出生就有人訂貨,這才是最終目的。要實現這個目的,必須掌握養母豬的技術。為了真正學會養豬,他跑到廣西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報了函授本科班,脫產學習一年。
掌握大量的養豬技術后,莫老板開始自繁自養。如今仔豬存欄,他自己防疫;豬生病了,他自己買藥治療;喂豬飼料,他買回原料自己配制……慢慢地,他的豬場已經發展到有60頭母豬和生豬年出欄量超過1000頭的規模。目前,他每公斤生豬的養殖成本保持在10.2元左右,比其他養豬場低0.8元。
學會把脈市場
養豬戶多來自農村,而農村人養豬普遍有個特點——豬貴時都養豬、便宜不賺錢時都賣豬,此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豬供求關系的平衡。
同是來自農村的養豬戶,在三塘鎮農村養豬的黃老板就看透了這一點。上世紀80年代步入養豬業的他介紹,2005年前后,生豬價格暴跌,很多人宰殺母豬,賣掉存欄仔豬。他沒這樣做,而是趁機購買了十幾頭品種好、處于產仔高峰期的母豬。到2006年下半年,他身邊的豬場存欄量很少,他把自產的300頭仔豬全部存欄,這批豬于次年上半年出欄,一頭生豬純賺500余元。到2008年下半年,不到兩年時間他賺了數十萬元。
到2009年,黃老板發現周圍養豬戶都大量存欄生豬,于是他只存欄100頭,其他家產仔豬全部高價賣掉。半年后,生豬價格的暴跌,證明他這步棋又走對了。
黃老板說,要了解生豬行情并非易事。他透露,他有朋友在畜牧部門工作,該部門實時掌握生豬的存欄量,他問到數據后,把近幾年的存欄量與市場需求進行對比,根據供求關系決定生豬存欄量。他還說:“但是數據不完全可靠,我還要根據豬市的行情、周圍生豬的存欄量等進行綜合判斷。”
在養豬業中,像黃老板一樣會把脈生豬市場的人有不少。
加強指導服務
南寧市水產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雷波介紹,2007年和2008年生豬價格暴漲,養豬戶都發了,因此養豬戶目前不會像2005年前后那樣大量宰殺母豬。經過這幾次生豬價格的大幅變化,養豬戶正在慢慢變得成熟,對市場的認識更清楚,會有一部分養豬戶主動或被動退出養豬業,這也是優化養豬業的過程。
與此同時,畜牧部門還將與商務部門協調,加強預警監測,嚴密監控生豬銷售數量和價格,必要時啟動《市一級的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實施細則(暫行)》方案。根據市場情況,他們會適時啟動地方豬肉儲備,堅決避免生豬價格過度下跌。
雷波說,2007年,南寧市的養豬戶以散戶為主,養豬量約占總量的70%。散戶養豬管理能力差、抗風險能力差和技術薄弱。當生豬價格出現波動,散戶進出養豬業態度隨意,很容易導致生豬存欄量走向極端,令供求關系失衡。
他說:“目前,就算大部分散戶退出養豬業,3年后的生豬市場也不會像2007年末那樣缺豬。在現有的情況下,規模豬場都會想方設法堅持下去,直到生豬價格漲上來,因此養豬戶不會出現大量宰殺母豬、退出養豬業的情況。”
面對生豬暴跌的價格,養豬戶普遍虧本。現實情況下,養豬戶如何把價格危機轉變成養豬機遇,待行情好了多賺錢?還有,相關部門在管理和指導工作中,如何做好為養豬戶服務的準備工作?
優化仔豬品種
當每公斤生豬只賣9元錢時,許多養豬戶因養殖成本高達11元而虧了不少錢,但養豬戶莫老板虧得沒那么多,因為他的養殖成本只有10.2元。
莫老板介紹,他自繁自養生豬,生豬從出生到出欄需要6個月時間,豬的重量徘徊在110公斤左右。他解釋說:“這些是由母豬和種豬的質量與年齡決定的。” 如果母豬或種豬的年齡過大,進入繁殖晚期,交配后母豬產下的仔豬肯定質量不均勻,在相同條件下喂養,產值肯定低。因此,他對存欄的仔豬質量要求很高,達不到條件的都賣掉,仔豬源不足就外購。
養豬,少不了防疫、治病、選或配飼料,然而這些活兒蘊含的技術含量并不低。莫老板曾是一名中學教師,他認為,養母豬不是單純地喂它,如何讓母豬產出像樣的仔豬、仔豬還沒出生就有人訂貨,這才是最終目的。要實現這個目的,必須掌握養母豬的技術。為了真正學會養豬,他跑到廣西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報了函授本科班,脫產學習一年。
掌握大量的養豬技術后,莫老板開始自繁自養。如今仔豬存欄,他自己防疫;豬生病了,他自己買藥治療;喂豬飼料,他買回原料自己配制……慢慢地,他的豬場已經發展到有60頭母豬和生豬年出欄量超過1000頭的規模。目前,他每公斤生豬的養殖成本保持在10.2元左右,比其他養豬場低0.8元。
學會把脈市場
養豬戶多來自農村,而農村人養豬普遍有個特點——豬貴時都養豬、便宜不賺錢時都賣豬,此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豬供求關系的平衡。
同是來自農村的養豬戶,在三塘鎮農村養豬的黃老板就看透了這一點。上世紀80年代步入養豬業的他介紹,2005年前后,生豬價格暴跌,很多人宰殺母豬,賣掉存欄仔豬。他沒這樣做,而是趁機購買了十幾頭品種好、處于產仔高峰期的母豬。到2006年下半年,他身邊的豬場存欄量很少,他把自產的300頭仔豬全部存欄,這批豬于次年上半年出欄,一頭生豬純賺500余元。到2008年下半年,不到兩年時間他賺了數十萬元。
到2009年,黃老板發現周圍養豬戶都大量存欄生豬,于是他只存欄100頭,其他家產仔豬全部高價賣掉。半年后,生豬價格的暴跌,證明他這步棋又走對了。
黃老板說,要了解生豬行情并非易事。他透露,他有朋友在畜牧部門工作,該部門實時掌握生豬的存欄量,他問到數據后,把近幾年的存欄量與市場需求進行對比,根據供求關系決定生豬存欄量。他還說:“但是數據不完全可靠,我還要根據豬市的行情、周圍生豬的存欄量等進行綜合判斷。”
在養豬業中,像黃老板一樣會把脈生豬市場的人有不少。
加強指導服務
南寧市水產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雷波介紹,2007年和2008年生豬價格暴漲,養豬戶都發了,因此養豬戶目前不會像2005年前后那樣大量宰殺母豬。經過這幾次生豬價格的大幅變化,養豬戶正在慢慢變得成熟,對市場的認識更清楚,會有一部分養豬戶主動或被動退出養豬業,這也是優化養豬業的過程。
與此同時,畜牧部門還將與商務部門協調,加強預警監測,嚴密監控生豬銷售數量和價格,必要時啟動《市一級的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實施細則(暫行)》方案。根據市場情況,他們會適時啟動地方豬肉儲備,堅決避免生豬價格過度下跌。
雷波說,2007年,南寧市的養豬戶以散戶為主,養豬量約占總量的70%。散戶養豬管理能力差、抗風險能力差和技術薄弱。當生豬價格出現波動,散戶進出養豬業態度隨意,很容易導致生豬存欄量走向極端,令供求關系失衡。
他說:“目前,就算大部分散戶退出養豬業,3年后的生豬市場也不會像2007年末那樣缺豬。在現有的情況下,規模豬場都會想方設法堅持下去,直到生豬價格漲上來,因此養豬戶不會出現大量宰殺母豬、退出養豬業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