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7/7 8:19:00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閱讀數: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養殖戶所說的“冬季拉稀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種高度接觸傳染性,以嘔吐、嚴重腹瀉、脫水,致2周齡內子豬高死亡率為特征的病毒性傳染病。
病原
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屬于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病毒對次氯酸鹽、氫氧化鈉、甲醛、碘、碳酸以及季胺化合物等敏感;不耐光照,對膽汁有抵抗力,耐酸,對熱敏感,但在低溫下可長期保存。
流行病學
本病能引起各種日齡的豬發病,發病豬只日齡越小,病情愈重,死亡率也愈高,2周齡內的子豬死亡率可達90%-100%。以深秋、冬季、早春多發。主要通過呼吸道、消化道進行感染。
臨診癥狀
一般2周齡以內的子豬感染后,12小時-24小時會出現嘔吐,繼而出現嚴重的水樣或糊狀腹瀉,糞便呈黃色,常夾有未消化的凝乳塊,惡臭,體重迅速下降,子豬明顯脫水,發病2天-7天死亡,死亡率可達100%;2周齡-3周齡的子豬,死亡率相對較低。斷乳豬感染后2天發病,
表現水瀉,呈噴射狀,糞便呈灰色或褐色,個別豬嘔吐,在5天-8天后腹瀉停止,死亡少,但體重下降,常表現發育不良,成為僵豬。有些母豬與患病子豬密切接觸反復感染,癥狀較重,體溫升高,泌乳停止,嘔吐、食欲不振和腹瀉,也有些哺乳母豬不表現臨診癥狀。
發病機理及病理變化
病毒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入侵機體。在小腸上皮細胞發生感染,導致空腸和回腸的絨毛顯著萎縮。感染的上皮細胞受到破壞脫落,破壞了小腸上皮細胞吸收功能,使 腸道水解乳糖和吸收其他營養成分的功能下降,腸腔內高滲,導致嚴重腹瀉脫水。
主要的病理變化為急性腸炎,從胃到直腸可見程度不一的卡他性炎癥。胃腸充滿凝乳塊,胃黏膜充血;小腸充滿氣體。腸壁彈性下降,管壁變薄,呈透明或半透明 狀;腸內容物呈泡沫狀、黃色、透明;腸系膜淋巴結腫脹,淋巴管沒有乳糜。心、肺、腎未見明顯的肉眼病變。
診斷。
在冬春季節,根據豬只發生水樣腹瀉、嘔吐,尤其是2周齡子豬發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點可以做出初步診斷。但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輪狀病毒也引起類似的豬腹瀉臨 診癥狀。所以必須進行病原學和血清學方法的診斷,才能確診。
預防與治療
預防 每噸料加奧來可1000克+銀翹散1000克+威佳新500克。或每噸料加奧來可1000克+常欣衛500克。高發季節每月添加5天-7天。
治療 奧復欣,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1毫升,一天兩次,連用3天。料中每噸料添加奧來可1000克+銀翹散2000克+威佳新1000克,連用7天。
對于本病,對癥治療十分重要,預防脫水及酸中毒,可以注射葡萄糖生理鹽水、NaHCO3,也可口服補液鹽;并可采用藥用炭、鞣酸蛋白或次硝酸鉍進行收斂止瀉,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