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7/12 13:43:00 來源:食品商務網 閱讀數:
豬價或反彈 通脹添隱憂
有報告認為,未來豬價的周期性回升將會進一步推升農產品乃至整體通脹水平的上行。
一些專家擔心,盡管豬肉價格回升能拯救眾多處于虧損窘境中的養豬戶,但也會給本就有所抬頭的物價推波助瀾。在這段通脹敏感時期,豬肉價格的異動極有可能成為引發又一輪通脹的導火索。
2007年,伴隨著豬肉價格的大幅上漲,CPI漲幅也是一路上行。當2008年2月鮮豬肉批發價攀升至最高點22.9元/公斤,CPI漲幅也達到該輪物價上漲的峰值8.7%。
在構成CPI的八大項目中,食品項權重約占33%,豬肉在食品項下又占相當大的權重。在通脹敏感期,豬肉價格的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廣泛關注。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算了一筆賬:如果今年下半年豬肉價格漲幅回升至去年同期水平,即同比上漲4%左右,則將拉動CPI近0.1個百分點。
東方證券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目前豬價已接近2007年4月份價格,即處于上一輪通脹爆發前夕的水平。未來豬價的周期性回升將會進一步推升農產品乃至整體通脹水平的上漲。
東方證券還認為,由于豬肉在居民食品結構中的特殊地位,其價格上漲至少將產生三方面影響,并進一步加強未來的通脹預期:帶動其他肉類、以肉類為原料的食品價格及餐飲等一系列消費品價格水平上漲;在當前價格周期背離的情況下,生豬價格的上漲很可能將進一步加劇物價上漲的幅度,并由此形成一種通脹自我強化效應;加大低收入人群生活壓力,提高居民生活成本,并進一步帶動勞動力成本上升。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當前調控部門對通脹管理的態度相當堅決,一旦發現豬肉價格推動CPI漲幅過大,有可能釋放收儲的凍肉,平衡市場供求。這意味著豬肉價格上漲幅度以及對CPI的推高效果有限。
實際上,人們對豬肉價格反彈的預期更多的源于市場供需失衡將導致豬價暴漲暴跌怪圈重現。
自2000年至2006年間的7年間,豬肉批發價基本穩定在10-14元/公斤左右。而自2007年至今,豬肉價格則呈現出“倒V”字型,波動異常明顯。
業內人士指出,由于生豬生產方式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豬肉市場上原本供求彈性大致相等的格局被打破,轉變成為如今高供給彈性和低需求彈性的市場供求結構,而這樣的市場結構極度不穩定,市場的均衡很容易被外來干擾打破。
2007年豬肉價格的一波暴漲主要是由于2006年豬藍耳病疫情蔓延導致生豬供應迅速減少,市場供求平衡被打破。而本次暴跌,同樣是基于供求均衡被打破,但介入因素是由于暴漲階段吸引眾多資金涌入生豬養殖業,供應迅速放大。
鄧林以及錦州的一些養豬戶都清楚地記得,2007年、2008年光景好時,當時農村幾乎家家養豬,一年賺好幾萬塊的大有人在,許多規?;B豬場正是從那個時候逐漸多起來的。
“農民們了解信息的渠道少,基本是根據豬肉價格和養殖經驗來判斷,往往是看到或聽到養豬賺錢了,大家就一哄而上都去養豬。聽說還有些地方,為了能多拿養豬補貼,政府出面動員農民多建規?;B豬場。養豬也跟賣其他東西一樣,豬養多了,價錢自然也難上去了。”鄧林說。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調控政策的“導向效果”也對豬肉價格的波動產生了一定影響。從2007年起,由于豬肉價格暴漲,國家加大了對生豬產業的扶持力度。國務院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建立能繁母豬補貼制度、能繁母豬保險制度,完善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建立對生豬調出大縣(農場)的獎勵政策,并扶持生豬標準化規模飼養。同時,農業部等相關部委也下發意見引導和扶持散養戶發展生豬生產。
“一定程度上來講,國家的扶持政策確實起到了抑制豬肉價格上漲的目的,但也打破了市場規律的調節作用,過多的資金介入使生豬存欄量急劇上升。”該人士表示。
而在生豬存欄、出欄量增大的同時,消費動能顯現疲態。馬闖認為,人們出于對健康、綠色生活的追求,加上對于食品安全的考慮,豬肉消費日趨謹慎。居民豬肉消費能力不足也是豬肉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這種消費不足是非季節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