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8/9 10:29:00
來源:食品商務網
閱讀數:
據來自統計部門的數字顯示,今年二季度,河南省濟源市畜牧業產值實現5.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42.3%,同比增長8.5%;肉、蛋、奶分別達到2.33萬噸、1.54萬噸、1.2萬噸,同比分別增長8.5%、14%、14.3%,增幅居全省18個地市榜首。上半年,濟源市畜牧業緣何能在畜產品價格下滑、飼料價格上漲、養殖效益縮水的不利因素影響下,逆境突圍并保持全省增幅第一,主要得益于以下五項措施的實施。
優惠政策推動逆勢增長
近年來,濟源市連年投入巨資扶持畜牧產業,2004年~2010年市財政向畜牧業注入發展資金共1.2億元,僅今年投入的資金就有6500萬元。其中,1500萬元用于新建養豬場獎補,對新建年出欄2000頭~1萬頭的養豬場,市財政分別給予10萬元~50萬元獎補,對于深山區和2009年人均純收入3000元以下村子發展養殖的,新建年出欄500頭~3000頭的標準化養豬場,給予10萬元~20萬元獎補。5000萬元用于龍頭企業獎補,其中,3000萬元用于雙匯養殖基地,1000萬元用于柳江公司的蛋雞產業和陽光兔業體系建設,1000萬元用于其他養殖龍頭企業獎補。在優惠政策的扶持下,全市各類規模養殖場區已達846個。今年,濟源市又新建養殖場15個,包括年出欄500頭以上的養豬場13個,年出欄50萬只肉雞場1個,存欄3000頭的奶牛場1個。
引進名企帶動平穩發展
為改變濟源市畜產品“原料基地”的身份,該市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從2008年至今,先后引進了全國500強企業漯河雙匯集團、山東六和集團、全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鶴壁柳江集團、全國肉兔加工出口量國內第一的青島康大集團等名企,拉長產業鏈條,帶動平穩發展。引進雙匯集團年屠宰160萬頭生豬、年產3.3萬噸低溫肉制品項目,今年上半年屠宰生豬已達53萬頭;引進該集團年出欄5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已全部動工,其中15萬頭育肥場、1萬頭母豬場和1700頭種豬場建設將在年內完成。引進青島康大集團的肉兔加工龍頭進入基礎工程建設階段。引進的柳江集團10萬噸綠色蛋品生產加工項目已開始投入生產。引進的山東六和集團18萬噸飼料加工項目,也已進入試運行階段。
名企的入駐,使廣大農民看到了潛在的發展商機,面對市場低谷,老場在逆境中適度壓縮規模,新場抓住價格低的大好機遇快速上馬,保證了畜牧業在逆境中穩步增長。
規范建設抗御市場風險
為指導新建養殖場上規模、上標準,濟源市成立了畜牧局產業化領導小組;抽調具有中高級以上職稱的技術人員,成立了項目專家小組;制定了《新建規模養殖場建設標準》、《農業結構調整畜牧項目申報備案程序》,對新建項目嚴格實行建前審核、建中督導、建后驗收制度。新建項目建設前,由村、鎮、市畜牧部門進行三級審核;項目建設中,由項目專家組全程跟蹤督導;項目建成后,由鎮、市畜牧部門、市政府實行三級驗收,達標者給予政策獎補。該市曾率先在河南省進入養殖小區規模養殖階段,近年 “退川進山”發展戰略的提出,將規模場作為主體發展養殖集聚區,讓規模養殖更上了一層樓。目前,全市生豬、蛋雞、奶牛三大主導產業的規模養殖比重分別達到了85%、87%、95%,規模地盤越來越大,支撐作用越來越強,產業發展更加成熟、穩定。
依靠科技應對各種挑戰
今年,濟源市畜牧局挑選21名業務專家,分片包干,巡回各鎮集中進行政策、技術培訓、入戶指導,并定期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術服務,共舉辦各類培訓班30余期,制作畜牧業政策解讀以及其他新技術推廣應用電視專題片2期,在該市教育電視臺“金橋”欄目多次播出;現場指導解決問題70余例,受益群眾6500余人次;編印宣傳資料1萬余份,刻制技術光盤200張;爭取到全省*的“蛋雞工程研究中心”項目,建立了“博士后流動工作站”,使養殖戶的科學養殖水平不斷提高。
目前,濟源市已有永興牧業公司、瑞星牧業公司等42家養豬場使用了生物環保養豬新技術。規模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示范工程,梨林鎮范莊村 “豬-沼-菜” 循環農業工程,把發展養殖業、建設大型沼氣池與大棚蔬菜種植有機結合起來,讓范莊村走上了富裕路。
三保障筑牢安全屏障
為*限度地降低動物疫病對畜牧業的影響,濟源市建立了“經費、隊伍、物資”三保障機制。今年投入500萬元用于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機構服務人員已達155人,市、鎮兩級政府都有充足的應急物資儲備。在具體工作中,該市將強制免疫與政策技術宣傳、責任制落實、免疫檔案規范填寫、養殖信息統計、防疫執法檢查、消毒滅源及疫情排查同步進行,防疫保證做到“四不漏”,即鎮不漏場、場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針、針不漏劑,確保禽流感、口蹄疫等強制免疫密度達100%。養殖業保險系數的增加,使養殖戶“上得馬、養得成、活得了、賺得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