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9/21 15:04:00 來源:金農網 閱讀數:
剛剛過完的“五一”假期,對于汕頭市德興種養實業有限公司的創辦人姚輝德來說是頗為激動的,因為他被評為廣東省勞動模范,這是對他10年來矢志不移探索養豬技術的褒獎。1996年姚輝德從50頭母豬起家,10年來幾經市場起伏,但由于他堅持科學創新的養豬理念,因此豬場規模日益擴大,目前德興種養場已經成為粵東*的生豬基地,年種豬、商品豬出欄量可達10萬頭,其創立的節約型養豬工藝成為廣大養殖戶效仿的“活教材”。
把種豬當孕婦般呵護
豬欄從傳統的樓下搬到了“二樓”,每只種豬一出生就有了“戶口”,自動食槽讓豬隨時有得吃……這是德興種養實業有限公司屬下的新廣大種豬場的真實寫照。種豬生活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它們的生產情況,深知這個道理的姚輝德更是把每頭種豬都當成一位孕婦來仔細呵護。為了讓豬舍既通風透光又方便投料及清理,姚輝德在離地一米多高處筑起豬欄,防止了因地面污水滲透對豬造成的病菌傳染。
姚場長說,以前的農民養豬,豬的成活率很低,養出的豬質量也不夠好,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豬是最不需要呵護的動物,對它們毆打是常有的事,這樣對待豬,是難以得到豬的回報的。他說,對待懷孕的母豬,就要像對待孕婦一樣,豬才不容易流產,出生的小豬也才會健康。
技術創新降低成本
姚輝德還善于通過創新技術來降低種養成本。在養豬場,有60%以上的設備是姚輝德花心思模仿改進的。比如小豬保溫箱,如果向外邊購買一個得花一百多元,但姚輝德自己做箱模一個只要花35元,他還全面研究改進保溫箱的熱能利用原理,可使熱能利用率節省60%。姚輝德說,幼豬斷乳后,在保育舍大約保育35天后才轉到“育成欄”中。剛剛斷奶的小豬難以適應新環境,如果不精心喂養,很容易夭折。這些小豬們住在可調節溫濕度的小保溫房里,每天吃的是一公斤5塊多錢的精細飼料,簡直就是“小皇帝”。
他制作的保溫房將電熱毯的電熱絲藏于混凝土中制成小房間,通電后房間就可以根據需要調節溫度了。設在豬欄里的用鑄鐵造的自動食槽也是姚輝德模仿改進的,既能保證種豬24小時都有得吃,而且還能節約飼料。姚輝德頗為自豪地說:“在生產過程中摸索出的更新改進設備的方法可使一頭豬節省30%的設備投入。”
給種豬入“戶口”
在姚輝德的豬場,每頭豬從出生就有自己的檔案并被輸入電腦,其生長過程也會一一登記到檔案里,如果要知道某一頭種豬的年齡、品種、血緣關系等資料并不是難事,因為每頭種豬一出生就給做了記號,并在計算機里安了個“戶口”,一敲打鍵盤就對每頭種豬的身份一目了然。同時,豬場還堅持把每天的生產情況輸入電腦,每周出臺一份綜合分析表,分析豬的生產效益。姚輝德說,每頭豬都有自己的編號,編號會以記號的形式標記在豬耳朵上,這樣具有“戶口”、來源清楚的原種豬才會讓購買者放心。
品牌戰略更具優勢
正是依靠獨特的養豬理念,科學的管理方法,姚輝德使養豬成本降低了近30%,同時也使豬的質量大大提高。為了讓自己精心喂養的原種豬打出品牌,他的原種豬申請了“綠都”牌注冊商標,他的養豬場還通過了國家農業品質安全監督中心無公害生豬認證及省級原種豬場驗收,填補了粵東地區無公害生豬生產和省級原種豬場的空白。
養豬貴在堅持和創新
事實上,姚輝德的創業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1996年底創辦第一家養豬場時,行情還不錯,但從1998年到2002年這幾年間就遭遇到整個養豬行業的低谷時期,當時汕頭有一半以上的養豬場都倒閉了,但姚輝德卻毫不放棄,到四川、珠三角等地“取經”,刻苦鉆研,事事親力親為,這樣一直支撐到2002年才迎來事業的轉機。當時,養豬業已經經歷了多年的低谷期,姚輝德預感到反彈的時機為期不遠,于是他毅然收購位于汕頭的廣東正大康地種豬場,同時依靠農業部種豬監測中心(廣州)和農科院、華南農業大學的技術支持,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科技水平,把科技轉化為生產力,使母豬管理、豬仔健康防疫和育成率、豬場能源再利用、豬場疫病防控、種豬備種、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等項目都處于省內領先水平。事實上也印證了姚輝德的判斷,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養豬業迎來了十多年來難得的好年景。
姚輝德說,養豬要有長遠的眼光,不要盲目跟風,看到行情好時就上,不好時就撤退,這樣永遠只能跟在別人后面。同時要注意技術上的創新,當前養豬已經進入微利階段,只有在技術和管理上不斷創新、降低生產成本,才能在行業中立足。
現在的德興種養場擁有生產基地5家,年出欄量達到10萬頭,加工飼料6萬噸,年產值超億元,成為粵東地區規模*的綜合型生豬生產基地。目前,雄心勃勃的姚輝德正在籌劃著開設生豬和原種豬的“專賣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