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9/29 14:59:00 來源:金農網 閱讀數:
7月,四川廣安的生豬市場格外火爆。當夜幕降臨,天氣轉涼,由40多戶販運大戶組成的上百輛運豬卡車便紛紛上路,廣安的優質仔豬被源源不斷地送往全國1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今年1至5月,廣安全市補欄生豬200.93萬頭,出欄生豬186.73萬頭,比去年同期增長18%。近兩年來,廣安的養豬業發展迅猛,托起農村經濟“半邊天”,占了農民人均收入的30%以上。
市委書記譚力告訴記者,廣安生豬業的興旺與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信息服務,信息化帶動產業化一點不假。
聯絡全國大市場
7月26日,在廣安市武勝縣畜牧食品局,記者見到了廣安市建立最早、信息量*的仔豬信息服務中心。10平方米的電子顯示大屏幕由縣畜牧食品局投資30萬元建成,每天工作六七個小時,發布上千條各類信息,屏幕前站滿了關心各種信息的城里人、鄉下人。
走進信息中心編輯室,只見值班員、畜牧食品局辦公室主任胡澤平用鼠標輕輕一點,計算機熒光屏上即刻顯示出由農業部發布的全國各省市區的仔豬價格信息。這個信息中心上與農業部信息中心、省市畜牧食品局聯網,下與全縣各畜牧獸醫站、良種豬生產技術分會、囤養戶、飼養戶和運銷大戶聯網,左右與國際互聯網站聯網。該中心每天將國際國內有價值的仔豬信息,在電子顯示屏上滾動發布,通過傳真機傳到各畜牧獸醫站和良種豬生產技術分會,再傳到各運銷大戶、仔豬囤養戶和養殖戶。該中心還將縣里主要場鎮的仔豬信息,通過分析、匯總,每天在電子顯示屏上發布,并通過農業部數據庫向全國發布。
類似這樣的信息中心,廣安已有10多個,分布在市區以及廣安所屬的岳池、鄰水、華鎣等縣(市、區)。今年6月,政府以50畝土地入股,與企業聯手,建立了頗具規模的廣安萬千生豬信息交易中心。同時,加快“農經網”建設,將“中心”與鄉鎮“農經網”串聯起來,覆蓋全市每個鄉鎮,使全市養豬農戶都能在當地借助這個信息平臺實現增收。
生豬是廣安農村經濟的傳統骨干項目,是農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但是,由于廣安農村地廣路遠,養殖分散,信息閉塞,交通不便,銷售很成問題。近兩年來,廣安市委、市政府把養豬業作為富民強市的重大工程來抓,一方面加速推進換種改良,發展規模養殖,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另一方面大力發展生豬現代物流業,通過建立“生豬信息交易中心”,采取電子商務、產需見面等方式,開辦網上交易、電話交易、訂單交易、面洽交易等業務。
信息靈通銷路暢
廣安的生豬信息中心,讓養豬的農民省時、省事、省力,還多賺了錢。
感受最深的當數武勝縣運銷大戶左錫波。記者見到他時,他才從“夜間運輸線”回來,前一天他運了400頭仔豬到達縣。今年33歲的左錫波,十幾歲就跟著別人搞生豬販運,如今他組織了一支卡車隊伍,年運輸量從兩年前的3萬多頭猛增到17萬頭。去年,他聯合幾家販運大戶,牽頭組建了“川東仔豬交易中心”,該中心有仔豬信息員200人、運銷員200人,仔豬銷往重慶、湖南、廣西、云南、新疆、西藏等地,帶動1萬多戶飼養戶增收致富。
目前,左錫波已經把家從農村搬到了縣城,就住在離信息中心不到300米的地方。巨大的電子顯示屏成了他觀市場風云的陰晴表。左錫波說,過去,想知道哪里需要仔豬,得派人出去跑,每年的差旅費就得花掉幾萬元。現在不僅省了錢,消息還來得快。今年6月中旬,他從中心獲得四川大竹縣需要250頭仔豬的信息,立即組織運貨。去年“五一”期間,他組織了10萬頭仔豬,準備運往省外,可就在這時,廣安周邊地區出現了嚴重的豬瘟疫情,疫區內戒嚴,運輸車輛無法通過,左錫波守著10萬頭豬兒直掉淚。熬過了10天,禁令解除,左錫波手機響起,信息中心告訴他重慶、甘肅和四川的遂寧、渠縣、新都等地需要仔豬,而且價格高。左錫波他們兵分幾路,星夜兼程趕往目的地。10萬頭仔豬全部銷售一空。左錫波樂得逢人便說信息中心好。
廣安的豬兒上了電子信息的快車道,農民養豬的積極性格外高。鳴鐘鄉農民江紹林對記者說:“我家過去每年養兩頭豬,現在養200頭豬,凈掙兩三萬元,比外出打工掙得還多。”
過去,養豬都是鄉下人的事,而現在城里人也干起來。參與者有市民、下崗工人,也有機關干部。廣安還出現了595戶仔豬囤養戶,他們利用手中比較寬裕的資金,把農民分散的仔豬囤集起來,在信息中心的指導下出手,既可以為市場準備充足的貨源,又能調節市場價格,確保在價好的時段和地區大量銷售,保障了農民利益。
信息靈通,銷路不愁,廣安養豬業出現好勢頭。去年,廣安市出欄生豬406萬頭,農民人均出欄生豬1.1頭,生豬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31%,為農民人均增收4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