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0/11 14:53:00 來源:遼寧日報 閱讀數:
荷包豬
大骨雞
豁眼鵝
1只絨山羊種羊賣出了4.6萬元的“天價”
絨山羊優秀種羊競賣大會吸引了眾多養羊大戶參加
◆我省地方畜禽品種資源豐富,許多地方品種具有獨特的優良性狀,研究顯示,在畜牧產業發展中,品種的貢獻率平均可達45%,優秀畜禽品種就是“國寶”
◆東北細毛羊、東北半細毛羊、鐵嶺挽馬和金州馬等一些品種已瀕臨滅絕,搶救這些地方畜禽品種、利用好這些特色鮮明的“遼寧基因”刻不容緩
一只羊為啥值四萬六
上月中旬,第20屆遼寧絨山羊優秀種羊及優質凍精競賣大會在蓋州市舉行。來自遼陽市的一位姓閻的先生以4.6萬元的價格買下了一只遼寧絨山羊種公羊,成為本次拍賣會的“標王”。
遼寧絨山羊為何這樣值錢?在那天拍賣會現場一些人的眼中,用4.6萬元買一只羊已經是 “天價”了。然而要知道在幾年前,也是在這個競賣會上,一只常年長絨型遼寧絨山羊公羔竟然以30.98萬元的價格被買走。在我國畜禽品種資源保護目錄中,遼寧絨山羊在重點保護的各類山羊品種中列在首位,是我國政府規定禁止出境的少數幾個品種之一,單單用金錢已不足以標注遼寧絨山羊的品種價值。
山羊絨是珍稀的特種動物纖維,迄今為止,它是*以克為單位計價的畜產紡織原料。遼寧絨山羊是我國優良的地方山羊品種,被譽為“中華國寶”。
畜禽遺傳資源是國家的一種戰略資源,是畜牧生產和新遺傳資源形成的重要基因庫。有專家認為,在畜牧產業發展中,品種的貢獻率約占35%~60%,平均達45%。沒有優質畜禽品種作為基礎,畜牧養殖業快速發展就無從談起。
我省自然條件優越,畜禽養殖歷史悠久,畜禽品種資源豐富,許多地方品種具有獨特的優良性狀。比如:荷包豬3月齡即達到性成熟;豁眼鵝產蛋量在同類中世界第一;大骨雞具有體大、蛋大的特性;遼寧絨山羊產絨量全國第一,絨毛綜合性能世界領先;金州馬和鐵嶺挽馬體形優美,耐粗飼,挽力大;清原馬鹿與西豐梅花鹿產茸量高、適應性強;金州黑十字彩色水貂是培育其他貂種的寶貴育種素材……近年來,這些遼寧優良畜禽品種、這些特色鮮明的“遼寧基因”中蘊含的寶貴價值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重視。
調查顯示一些品種的血脈已斷
那么,我省的畜禽品種資源到底有多少呢?
據了解,我省畜牧工作者先后于1979~1982年和2004~2008年進行過兩次全省畜禽品種資源調查。第一次調查結束后,于1986年出版了《遼寧省家畜家禽品種志》,共編入90個畜禽品種資源;第二次調查結束后,于2009年出版了《遼寧省家畜家禽品種資源志》,共編入56個畜禽品種資源。
時隔20余年,《品種資源志》比此前的《品種志》在編入的畜禽品種資源數量上減少了34種。之所以會有這樣大的差異,一方面原因是兩次調查的方法、統計口徑及入選標準不盡相同;而另一方面原因是,我省原有的一些地方畜禽品種資源確已不復存在。
最近的這次調查是由遼寧省家畜家禽遺傳資源保存利用中心主持的,該中心主任張世偉告訴記者:“就拿豬來說吧,新金豬和沈花豬是新中國成立后我省自己培育出來的兩個品種,但是非常可惜,現在這兩個品種基本上已經滅絕了。 ”
張世偉認為,導致畜禽品種數量減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市場需求的變化。當一個品種不再適合現實需要時,比如當瘦肉率較差的新金豬和沈花豬不再受到市場歡迎、不再能夠為飼養者帶來較大利潤時,這樣的品種在民間的飼養量必然會逐漸萎縮,到一定程度后,就會對該品種的血脈延續構成威脅。
此外,導致畜禽品種數量減少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本地品種極易受到引進品種的沖擊。引進國外優良品種,對提高我們原有畜禽生產性能、增加畜產品產量,的確會起到重要作用,但因此造成生產性能偏低的地方品種受到嚴重沖擊也是不爭的事實。再加上我們在認識上也存在一定誤區,總是拿引進品種的優勢與本地品種的劣勢對比,對地方品種特性的發掘較差,因此地方品種受到沖擊便成為必然。
任何一個地方畜禽品種都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和地域環境下,經過長期自然選擇和人工選育形成的,它往往匯集了多種特有的基因,是培育優質、高產、低耗畜種和利用雜交優勢的寶貴原始材料。
假如一個原始品種滅絕了,這種寶貴的遺傳基因也就會隨之消失,它所造成的損失將是不可估量和無法挽回的。因此,保護地方畜禽品種刻不容緩,理應引起各級政府及社會的廣泛關注。
荷包豬被從滅絕線上救回
“荷包豬也差點遭遇品種滅絕的厄運。 ”張世偉告訴記者,“其數量最少的時候,在建昌縣邊遠山區僅存30余頭荷包豬。 ”
2003年,省畜牧獸醫局從該縣調出20頭后備母豬和5頭公豬,送到省家畜家禽遺傳資源保存利用中心,進行異地聯合保種和聯合選育。目前,荷包豬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明顯提高,已不再列入瀕危豬種的目錄之中。荷包豬得以戲劇性地轉危為安,科學保種工作立了大功。
在此次調查中,復州牛、東北細毛羊、東北半細毛羊、金州馬、鐵嶺挽馬等地方品種的個體數量和品種純度都較為令人擔憂,尤其是東北細毛羊、東北半細毛羊、鐵嶺挽馬和金州馬已瀕臨滅絕,其處境甚至比當年的荷包豬還要危險。目前,東北細毛羊僅存于朝陽縣三十家子種畜場,約300只;東北半細毛羊在桓仁種畜場飼養,僅存不超過500只純種;在鐵嶺開發區盤龍山下的挽馬育種基地,只剩下了全國最后的30匹鐵嶺挽馬。有調查顯示,在金州馬的原產地大連市金州區,到2006年僅余27匹金州馬,且均為母馬,已無公馬存活。
“首先,應該對瀕臨滅絕的品種抓緊搶救。 ”張世偉表示,“其次,要抓緊保護與其他品種遺傳距離較遠的品種;再次,對目前社會上存在一定數量、但當前市場不好又沒有較好開發措施的品種,也要有計劃地開展保護工作,千萬不要等到瀕臨滅絕時再去搶救。 ”
在省家畜家禽遺傳資源保存利用中心,遼寧絨山羊、荷包豬、大骨雞和豁眼鵝的保種工作都采取了活體保種的方式。目前,這幾個地方畜禽品種均已擺脫了瀕臨滅絕的狀態。但是,活體保種所需資金較多,在當前的條件下,還無法同時適用于所有瀕臨滅絕的地方品種。
為此,業內人士指出,與活體保種一樣,保存凍胚、凍精也是常用的保種方式,這些方式應該同時使用。
激活品種價值是最好的搶救
在保種過程中,也可以進行科學選育,以提高畜禽品種的性能并克服其缺點。這就為地方品種的開發利用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以遼寧絨山羊為例,遼寧絨山羊是1955年在我省蓋縣太陽升鄉丁屯村發現的,1963年現場測試,母羊產絨400克。后經過近30年的系統選育,遼寧絨山羊的生產性能更加優異。據遼寧絨山羊育種中心2008年測定,成年公、母羊產絨量分別為1854.81克和984.27克,最高個體則分別達到2700克和1462克,產絨量穩居世界白絨山羊之冠。
正因如此,遼寧絨山羊始終是國內最受歡迎的絨山羊品種。多年來,全國各絨山羊主產區以遼寧絨山羊作為主要父本,已培育了罕山白絨山羊、新疆博格達白絨山羊、陜北白絨山羊等一系列新品種,并推廣到全國17個省(區)、110多個縣 (旗),推廣優秀種羊數量達到20余萬只,對全國絨山羊改良和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通過開發利用,品種特色也能轉化為品牌特色,為地方品種開發出新的市場空間。
2010年9月末,在遼陽市召開的遼寧地方豬種選育研討會上,來自省內外的專家紛紛為地方品種豬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支招”。他們認為,荷包豬雖然瘦肉率不高,但它的瘦肉部分卻有大理石花紋,而且肉質比一些引進的品種口感更好、味道更香;由于荷包豬生長速度慢、耐粗飼,因而更適合生態化養殖,更符合特殊消費群體的需求。所以,專家們建議,特色品種的飼養和產品銷售應揚長避短,以便在差異化的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
如果特色畜禽產品的 “優質”能在市場上得到相應的“優價”,那么這些地方畜禽品種的保護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