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0/12 11:31:00 來源:廣西新聞網 閱讀數:
“在家你得處處防著蚊子,到豬圈卻不用。”說這話的人是天峨縣六排鎮峨里養殖場場主陳必祥,乍一聽以為他是在吹牛,可到了他的養豬場,卻確確實實體驗到新奇:利用發酵床養豬,無臭味、無蒼蠅、無蚊子。難怪,去年以來到他養豬場參觀的外地客人來了一撥又一撥。
利用發酵床養豬,引用陳必祥的話來講就是“用席夢思養豬”,其原理就是利用木糠、微生物發酵菌在豬舍內鋪成60-70厘米厚的墊料,將豬的糞便和豬舍內的墊料充分混合,然后發酵分解,轉化為無異味的有機物。由于豬糞便被及時發酵分解,豬舍內也就無臭味、無蒼蠅、無蚊子,徹底改變過去豬舍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的傳統養殖模式。據了解,豬舍內的微生物發酵菌、木糠及豬的糞便混合發酵20至30天后,便長出食用菌,豬吃了這些食用菌后,每頭豬可節約飼料成本15%至20%,大概80元左右,既增收節支又環保衛生。
據該縣負責此項目推廣工作的農藝師王金龍介紹,利用微生物發酵床來養豬僅是該技術在種養產業鏈上一個環節的運用,更廣闊的利用空間就是把豬舍內的有機肥囤積起來,3至5年后可用有機肥做原料,加工成菌筒生產食用菌,菌筒產菌后,再加工成生物肥,用這些生物肥栽樹種果,水果可提前15天上市。該縣已在部分養殖場推廣這一種養模式,引導群眾發展循環農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到目前,已創辦發酵床養豬示范基地11個,發酵床面積2000多平方米,并成功探索運用該技術的多種發展模式,成為全區最早推廣這一技術的縣份之一。
由于引進和發展新技術初具成效,在去年召開的全區生態富民“十百千萬”工程天峨縣現場會上,區農業廳把天峨微生物發酵床養豬項目作為會議重要內容之一向全區進行推介。目前區內已有容縣、武鳴、來賓等10多個縣(市、區)的農業、移民等部門組團到陳必祥的生態養殖場參觀取經。